但現在的艱難又證明了一點:只解決客流問題無法帶來長久生意。
那么餐飲接下來的道路在哪里?面對如此大的競爭壓力,如此高昂的成本結構,餐飲的出路還是繼續花錢砸廣告么?
我覺得唯一的出路就是從量變到質變,餐飲會被行業現狀倒逼著進入“管理為王”的時代,大家必須要去比拼留客能力,損耗控制能力,員工的工作效率問題。
餐飲行業必須進行效率革命,才能繼續往前發展。
“效率革命”涉及到多個效率,除了眾所周知的人效坪效時效,還有出品效率、結構效率接待效率、認知效率、應變效率……
01
首先從出品效率開始
出品效率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直接決定了一個餐廳純利的多寡。請注意,這里是指純利,一個出品效率低的產品,純利一定會有問題。
很多朋友之所以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原因在于兩點:其一,是很多人壓根沒有出品效率的概念;其二,是在沒有對比的情況下,無法發現自己的出品效率很差。
鹵蝦從2019年開始在全國流行開來。尤其是作為油燜大蝦發源地的湖北,在2019年開始全面進入鹵蝦稱霸的階段,大街小巷,大大小小的餐館都開始賣鹵蝦。
鹵蝦為何逆襲油燜大蝦?背后的本質就是出品效率帶來的顯性價值,它說明哪怕老板不懂出品效率,但現實也會逼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事實上,對出品效率要求最高的,不是特色餐飲,而是快餐。某種程度上來說,出品效率決定了快餐的生死,或者更準確點說,很多快餐死就死在出品效率上。
大家到那些快餐人群聚集的地方去看看,有些餐廳看起來生意很火爆,但其實根本不賺錢。為什么?就是因為人空等,菜品出不出來。
大家發現沒?在中午就餐最高峰的這一個小時里,如果你只能出品18份餐,而別人可以出品50份,那別人對你將產生碾壓性的優勢。
如果是賣相類似的產品,那么在分量差不多的情況下,對方完全可以定價比你低,自然就把客流給你吸走了,你毫無還手之力。
反之,如果你能做到在出品效率上高于其他同品類商家,那恭喜你,你也擁有了碾壓性的優勢。能夠定一個比別人更低的價格,但還能獲得比別人多很多的利潤。
因此,在餐飲相關的效率值中,出品效率排在第一位。
當然,在餐廳的實際運營中,出品效率不是單獨出現的,它總是伴隨另外一種效率一起出現,那就是接待效率。
而且出品效率在前,接待效率在后,兩者不能弄反了。
02
經營堂食要提升接待效率
所謂接待效率,就是指在某個指定的時間段內,餐廳的客人接待數量總和。
比如,某炒菜店,150個平方的營業面積,中午從12點開始,后面一個小時接待的客人總數量為50人;
而旁邊一家相同面積的快餐店,在這一個小時內,接待了120人。那么,兩家店的接待效率來看,后者明顯高于前者。
接待效率只需要考慮人數,也就是單位時間內能接待多少,然后去想辦法提升自家餐廳的接待能力,提高接待效率。
這是在成本不變情況下,增加利潤的最主要路徑和方法,尤其是在出品效率沒問題的前提條件下,接待效率就決定了餐廳的盈利能力。
現實經營中,接待效率受限于很多客觀條件:比如經營面積和桌位數量,經營面積小,桌位數量少的餐廳,在接待效率上就比較吃虧;
又比如經營的品類,有些產品吃起來很慢,比如快餐里面的燙飯,太熱導致難以下口,等待它冷卻下來的時間就是一種浪費;而蓋澆飯端起來就可以吃,可能五分鐘就吃完走人了。
因此,明白了接待效率這個概念后,當我們在開店時,就要在最開始把它作為一個考量指標給計算進去。
在裝修前如果有這方面的設計和安排,那就意味著從最開始就擁有了超越其他同行的競爭優勢。否則的話,就需要在其他方面花費很多功夫來提升接待效率。
如果你已經是餐飲從業者,目前接待效率有比較嚴重的問題,那要如何提升接待效率呢?方法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每個餐廳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相應的調整:
比如有的餐廳需要調整菜品,把那些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吃完的菜品給替代掉;
有的餐廳可能需要調整桌椅方向和位置,甚至縮小桌椅板凳之間的間距;
有的餐廳甚至可以借用旁邊餐廳的桌椅為自己所用。
再來看看出品效率和接待效率之間的關系。在現實中,很難有出品效率和接待效率完全匹配的情況,兩者一定有偏差:
當出品效率遠遠低于接待效率時,這是餐廳最遺憾的地方,必須要想辦法提升出品效率,否則坐在那兒等的客人就完全是浪費,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各類商業綜合體里面的那些美食廣場:公共的就餐面積非常大,接待能力可以無限大,可是出品效率很糟糕導致賺不到錢。
當出品效率遠遠高于接待效率時,那就需要想辦法提升接待效率,優化接待流程。比如通過優惠和折扣等方式,鼓勵客人打包帶走,比如鼓勵客人自提到其他餐廳去搭配著吃。當然,現在最普遍的方式是:接通美團和餓了么,把多余出來的出品能力,通過外賣的方式銷售出去。
寫到這里,自然牽扯出一個“存量”和“增量”的問題。通過對出品效率和接待效率的對比大家可以看到:只有當餐廳的出品效率遠遠高于接待效率時,做外賣才能給餐廳帶來增量利潤,這才是真正的增量思維。
否則就是給自己挖坑:出品效率不高,堂食都接待不過來,還跑去做外賣,這不是增量,是自殘。
有鑒于此,當以后再有人來給你說“增量”這兩個字時,一定不要被他花言巧語給忽悠了,就往自家餐廳的出品效率和接待效率這兩個指標上面去靠:
在線下接待效率已經無法再提升情況下,廚房的出品能力還有富余,其他渠道每賣出一份都是多余利潤,這才是增量思維,否則就動了你的“存量”。
當然,以上的前提是你的餐廳本來不缺客流。如果餐廳本來就沒客,成天眼巴巴地等著客人上門,那連接待效率都還談不上。
這個時候,一方面確實可以考慮做外賣來“獲客”,但另一方面更重要,就是找到線下獲客的渠道和方法,要么調整產品,要么調整服務,要么做營銷活動,把線下客流和接待效率做起來,也只能這樣。
03
別迷信經驗,認知要升級
在實際的餐飲經營中,不要盲目信奉經驗主義,越是有經驗的人,可能越是容易被束縛。
這就要求我們做認知的改變,或者是認知效率上的提升。什么意思呢?
以前因為社會發展變化沒那么快,所以我們的認知可以停留在一個階段很長的時間,但隨著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就必然的要求我們的認知也要快速迭代。
現象層面,有些人總能第一時間搶到“風口”,而有些人總是錯過“風口”。
其背后的本質,就與這些人的認知迭代速度有關,你是第一時間去發現變化,面對變化和適應變化?還是無視變化?它涉及到你的思維和認知效率問題。
我一個廚師朋友,微博鼎盛階段開始創業,開始是在家里燒龍蝦賣,很艱難。后來開了一家餐廳,但因為對微博一竅不通,所以也很艱難。
但他學習能力非常強,在一個朋友告訴他要運用好微博時,他開始密切使用微博,遺憾的是那時微博已經日落西山,他沒享受到太多紅利。
但自那以后,他放棄了十多年的廚房經驗和固有想法,密切關注行業發生的各種變化,只要出現任何一個與營銷有關的變化,他都第一個沖上去試,即便是有很大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結果在微博之后,他幾乎抓住了每一波市場紅利,讓自己的餐廳不僅成為成都超級網紅餐廳,而且這么多年下來還在持續增長。
很多人只看到他們家生意好,卻不知道這位老板是成都餐飲圈中在認知上最開放的人,也是認知效率最高的老板。
哪怕他家餐廳已經是行業頭部品牌,但他仍然每天晚上都關注各個渠道的流量數據,一旦發生有任何行業和市場的變動,總是立即告訴我,并沖上去測試。
當然,開放認知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我希望這個案例用來說明,我們需要保持自己認知不停迭代和更新的能力,不僅不改變是不對的,改變慢了也不對。
為什么?因為行業發展的速度太快,這逼得我們必須要不停放棄以前的經驗主義,而去學習和適應新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
餐飲行業有很多認知都是錯的,只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即便是別人告訴他,他也不以為然地繼續陷入認知錯誤而不改變。
比如以自己的喜好來決定賣什么,比如重點盯差評用戶而忽略回頭客,比如客人投訴就盲目改味道,比如客人一變少就瘋狂做營銷,比如只做拉新而不管復購…。
現實中,能不停迭代自己認知的人太少,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的奉行經驗主義,或者路徑依賴,認知停步不前。
在餐飲行業中,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明顯,直到現在都還有人的思維和認知停留在十年前的狀態——哪怕是店里生意已經變得很差,可是一旦交流起來,他們還是一套一套的經驗主義,認為這里不行那里不行,其實是自己最不行。
因此,一個合格的餐飲老板,需要有意識地去做認知效率的升級,不要排斥行業內新鮮的事情,也不要武斷地下結論。
行業在不停的迭代,社會在飛速的發展,只有意識到認知也要講效率,也需要隨時的迭代和升級,才能從容應對行業發生的各種變化。
效率革命正當時,期待餐飲進入下一個時代!
-end-
餐飲O2O“重振2020”專題文章
— 分析與報告 —
— 餐飲O2O幫扶對接 —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32662349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55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