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企戰略】《餐飲時報》報道:解密西貝莜面村:4年換4次招牌,西貝在折騰什么

    導語:

    作為餐飲行業近年來最“黑”的一匹黑馬,西貝莜面村的成功備受行業矚目——

    為什么西貝總是排隊?

    4年換4次招牌,花費巨大,西貝到底在折騰什么?

    從街邊傳統大店到Shopping Mall里人氣最旺的小店,西貝如何拿下8090后?

    5年由7億增長到20億,西貝到底是怎樣做到的?針對“西貝贏在哪里”這一主題,西貝品牌顧問樊娟(勝家公關總經理)首次系統解讀了西貝品牌的成功之道。

    解密西貝莜面村:4年換4次招牌,西貝在折騰什么

    《餐飲時報》報道

    4年換4次招牌,
    西貝到底在折騰什么?

    2010年開始,西貝從最初的莜面村,到西北民間菜,到西貝西北菜,再到烹羊專家,最后又回到西貝莜面村。每更換一次品牌名稱,理論上是會弱化品牌的傳播力和顧客對于品牌的感知。如此折騰,到底是為什么?

    品牌的本質就是要代表一個不同的分類,即品類。品類在我們看來就是品牌的風水寶地,它是品牌從根本上取得勝利的基礎,也就是品牌打造的那個“1”,如果沒有這個“1”,后面的零都無意義。

    凡是成功的品牌都代表了一個品類,并將它植入到消費者的腦子里。吉列代表剃須刀、紅牛代表維生素功能飲料、星巴克代表咖啡。現在大家都在熱議小米的成功,說法有很多:互聯網思維、參與感、粉絲經濟等等。但在我看來,小米的成功從本質上講是它代表了低價的智能手機。在這個基礎上雷軍用了一系列的手法,讓買小米手機的屌絲們覺得小米低價不低質,讓屌絲不屌,這是非常厲害的打法。羅永浩為什么就成不了?因為他不懂品牌的本質,三千多的智能手機這么一個分類怎么做,把自己完全放在了蘋果和三星的射程之內,也就是說你做不好也就罷了,做好了蘋果、三星反手就把你打掉。所以他很痛苦,從三千多降到兩千多,這一降價就更是自毀長城。

    4年換4次招牌,

    西貝的折騰歷程

    西貝這幾年的折騰都是在圍繞品牌的本質,2010年從西貝莜面村改為西貝西北民間菜,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的鄉野與草原。為什么要改呢?最初改的時候,最大的原因是莜面好多人不知道,西貝20多年的歷史,好多人連“莜”字都不認識,念成西貝“筱(xiao)”面村。

    所以,我們要找一個大家更熟悉的,認知里本來就有的,不用去教育的東西。于是就把西貝莜面村調整為西貝西北民間菜,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的鄉野與草原。做了一段時間,整個團隊包括賈總特別難受,為什么呢?當企業按照90%的原料來自于西北鄉野與草原的時候,會受到很多的制約,比如一個辣椒,四川的辣椒特別好,但為了達到90%就要用西北的辣椒,這就非常鬧心。

    在這種情況下,大家經過反復的思考和探索,進行了品牌的一次升級,這次升級為西貝西北菜,草原的牛羊肉,鄉野的五谷雜糧。把90%的說法給拿掉,那“民間”為什么也拿掉呢?在那時候的判斷是說,中國的菜系是按區域劃分的,民間菜這樣一個說法不符合大家分類的習慣。做了一段時間以后問題又來了,因為西北菜涵蓋的范圍太大了,團隊在產品的研發過程中失去了焦點,大盤雞、肉夾饃、涼皮等等都是西北菜,到底要不要上菜單,這個事情就變得極其麻煩,當你什么都是的時候,就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又提出了西貝中國烹羊專家。其實很多人到西貝是吃羊肉的,而中國還沒有一家是以羊肉來安身立命的餐飲企業。西貝在羊肉的原料和加工上都有非常好的優勢。但最核心的問題在于它不是西貝的,西貝的店面也好,西貝的產品線也好,西貝的各方面也好,其實不是烹羊專家,要做烹羊專家就要做一個非常大的調整。所以,這個方案很快被否定了。

    為什么最終又回到西貝莜面村呢?餐飲行業有個特征,叫一招鮮吃遍天。對于西貝來講,莜面代表了一種獨特性,代表了健康的屬性,有機會像涼茶、紅牛一樣開創一個全新的與眾不同的品類。但同時也有它的問題,就是莜面的教育成本高,需要的時間會很長,開創新品類就會有這樣的風險,但一旦做出來就會非常厲害。雖然最初的困惑并沒有解決,但從開創一個新品類的角度出發,包括莜面的獨特性和健康性出發,最終回到了西貝莜面村。

    為什么西貝有點貴,

    但不影響排隊?

    這幾年所有人都說西貝有點貴,為什么西貝不降價?我告訴大家,未來的三年之內,西貝不但不會降價,而且會取消目前的各種優惠措施。為什么這樣呢?簡單講,千里為官只為財,作商更是為財,財對應的是價格,價格是企業存在的目的,不是調控的手段。傳統的營銷理論認為供求關系決定價格,人多的時候可以漲價,人少的時候需要降價,把價格當做一個調控手段來使用。

    價格是目的,而不是調控手段

    價格是品牌頂層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一開始就要設計好的。而且從外部來看,消費者是通過價格來認知價值,價格不同,消費者對你的認知也就不同,如果價格變了,消費者對你的認知也就變了,你存在的理由有可能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價格是目的,做企業所有的行為是實踐你的價格。

    另外,從長遠來看,一定是高價打敗低價。只有企業取得足夠的利益,才能為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否則就只能省,省來省去企業就省沒了。試想一下,如果加多寶當時做涼茶的時候沒有把價格定在三塊多,而是像可口可樂一樣定在一塊多,那怎么保證大規模的營銷推廣和渠道鋪貨,怎么把一個邊緣的藥飲做成主流飲品,更別提在國內打敗可口可樂。此外,當你是高價的時候,篩選出來的客群就是高勢能的人群,品牌從來都是從上往下做才能做起來。

    所以,價格是設計出來的,價格是目的。有些企業家可能會覺得,我做了這么多年,就是這個價格,要重新設計不可能。但在我們看來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價格是你去實現的目標,不能作為調控的手段。尤其是巨頭打過來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降價,這是很無知的行為。

    低價戰略,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貨

    低價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戰略?是有可能的。低價要想成立,就必須要解決占便宜而不是便宜貨的問題。

    在中國的餐飲界,有一個品牌也成功的將低價作為戰略,叫外婆家。外婆家是典型的低價戰略,他是通過環境的超值溢價實現它的低價戰略。當然外婆家的問題也很大,雖然它解決了讓低價不掉價,但沒有從根上解決我是誰的問題。外婆家是誰?去外婆家吃什么?雖然他們搞了一個我家就在西湖邊,但這個解決不了問題。

    大店都轉死了,

    為什么西貝轉成功了?

    西貝的小店開出來,業內有很多人參觀,大家很驚訝,萬萬沒想到一個傳統的大店會轉成這樣一個小店,跨度如此之大。完全是兩個人,以前是一個陜北來的大叔,現在變成了城市里時髦的白領。這是怎么完成的?當然是一步一步探索來的。

    首先是位置上的變化。以前都是三環以外開大店,堅決不到城里去。現在都是在城市的核心商圈,未來大店就不開了。

    業態完成了巨大的轉變。之前我們稱之為西北特色,現在是休閑餐廳。過去去西貝是獵奇心,現在去是想享受,覺得那個地方還挺酷的。這樣就從一個小眾的東西成了主流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它的顧客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它的顧客不再是大爺大媽了,現在小店的主流人群是城市白領。其實一個品牌最終的狀態是什么呢?大家不用糾結,到店里去看就好了。一個品牌的外化,最終就是你顧客的狀態,如果你的顧客都是土豪,那你就是個土豪品牌,如果你的顧客都是小白領,那你就是個年輕品牌。

    那么西貝是如何

    開出來充滿魅力的小店的呢?

    第一,反裝修,用劇場的觀念打造餐廳。

    在中國的餐飲界,店面裝修已經到了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地步。在裝修上無止境的嘗試是為了提高環境的溢價能力,但這是最終的解決方案嗎?

    我們認為裝修是屬于上一代的理念,未來的理念是用劇場的觀念來打造餐廳,因為裝修是永遠沒有止境的,這樣打下去沒有意義,新一代的餐廳必然是劇場的觀念。劇場是什么?是小劇場,舞臺、燈光、美術,所有的這些都是為了把故事講好,觀眾是沉浸在里面的,觀眾是演出的一部分。

    裝修是一個靜態的,是一個冰冷的東西,但劇場是一個互動的東西,是一個有主角有故事的地方。西貝的主角就叫大廚,而所有的顧客也要參與其中。用劇場觀念打造出來的餐廳是什么狀態?有人的時候非常生動和熱烈,沒有人的時候很普通。用裝修的觀念打造出來的餐廳是什么概念呢?沒有人的時候嘆為觀止、美倫美奐,有人的時候覺得就那么回事。所以,在裝修上沒有必要那樣,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

    第二,反明檔,價值可視化。

    明檔做了好幾十年,各種明檔都出現過吧。為什么明檔不能解決問題呢?因為誰都可以做明檔。我們不能只用明檔,而是要價值可視化,就是顧客買你的理由,你得讓顧客看得到,要不斷地在你的劇場里放大和增強這個信號。

    要想勝出,就得明明白白說,我是誰和為什么買我,并且在劇場里呈現出來,這是劇目的高潮和核心環節,我要讓所有人都看得到,所有人都欣賞,這就成功了。西貝這個劇場里主要演員是大廚,還有一個配角就是莜面妹,每天上演美食劇。今年我的一個客戶說要干明檔,我說沒有用,因為那是上個時代的東西。

    另外,要有焦點。劇場一定是有焦點的,劇場不可能好幾個地方同時表演。為什么要有焦點呢?這就是為什么愛看電影的原因,為什么電影好看?因為它是剪輯出來的,永遠有焦點,沒有別的干擾因素。做餐廳也一樣,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焦點,爐魚找到了碩大無比的爐子,但僅僅是讓你看,高級的狀態是不僅能看,還能參與,還能互動。

    第三,反端莊,不端不裝有點二。

    過去我們都試圖用環境來征服別人,用環境來壓迫別人,讓別人覺得他可真厲害,這是過去式。

    為什么?互聯網帶來最大的特征是每一個人真實的連接在一起,把以前自上而下的給打破了,每一個人都被放大了。現在的80后、90后生下來就是連在一起的,生下來就要表達,生下來就要參與,生下來就要開放,要平等,要互動。

    你做餐飲還想搞一個高大上的壓迫你,肯定不行。所以,我們要知道未來的消費者要的是什么,不能再端著了,也別裝了,把自己打開跟消費者互動起來。

    賈總老說要有點二,這個二就是要有趣味,要好玩兒,要有特點,不然80后、90后會拋棄你的。我說的品牌的狀態跟客人的狀態是直接對等的,如果我們的餐廳里永遠是老頭老太太吃飯,就會被80后、90后認為是過氣的品牌。這就是西貝一直在探索的,終于完成了比較大的轉變。

    西貝品牌的三級跳

    大家都感覺,西貝的品牌近幾年變化特別大,好像一下就人盡皆知了,回過頭來看,這得益于西貝這幾年傳播上的一些打法,這個被營銷界稱為西貝品牌的三級跳,就是2012年的黃饃饃,2013年的聯合國,和今年剛做完的張爺爺掛面的事情。

    營銷界為什么這么認可這幾年的大事件營銷呢?因為通過這幾次營銷活動,西貝的品牌一年一個臺階,很多以前不喜歡的人喜歡了,很多以前不來的人來了。

    《舌尖》營銷:走了黃老漢,來了張爺爺

    2012年和2014年都是做《舌尖》營銷,《舌尖》營銷被營銷界定義為中國最成功的事件營銷之一。到現在為止黃饃饃就賣了3000萬個,空心掛面是預計今年銷售一個億,到昨天的統計數字,已經是賣出了5600多萬元,全年一個億是沒有問題的。

    《舌尖》是全世界電視史上沒有過的事情,一個以美食為主的片子火成那個樣子,能量非常大。現在傳播實在是太難做了,信息太多了,土豪也太多了。很多企業家都感嘆,大把的錢撒下去連個水花兒都見不著。所以,我們做傳播必須學會借力,學會打太極,四兩撥千斤,學會用杠桿,找個支點,地球都能撬起來。

    西貝的這幾次事件營銷之所以都能有巨大的影響力,原理就在于借力。2012年和2014年,兩季《舌尖》,西貝一次都沒落下。

    西貝一直在說“用最笨的方法做菜”,“好原料、笨工藝”。但顧客對此的認知并不清晰。《舌尖》是什么呢?整個舌尖播完,沉淀在觀眾心里的,就是用最天然的原料,最傳統的工藝,用心呈現出來的美食,以及在此背后的鄉土人情。我們找到了黃老漢,找到了張爺爺。然后跟西貝的品牌進行對接,西貝“天然原料、傳統工藝的西北菜”的認知瞬間就被激活了,大家突然明白了,西貝原來是這樣的一家餐廳啊。

    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后,都可以炒冷飯。我們的合作客戶旺順閣,他們的魚頭泡餅是正兒八經上了《舌尖1》,有一集就是在他們家后廚拍攝的,但是《舌尖1》播出的時候,他們沒有用起來。我們介入后,在《舌尖2》播出之前,我們就做好了策劃,借力《舌尖2》的熱播做了一系列的營銷推廣,今年他們的增長率在40%以上,都出乎我們的意料。

    品牌之道:

    真心對人好,真的能做到

    為什么西貝這幾次的營銷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呢?

    最簡單的,熱銷,熱銷就是從眾,為什么從眾這么厲害?那是因為人類在洞穴時代就知道大家在一起才安全。把根本的道理搞明白了之后,一給就有,關鍵是要掌握這套方法,掌握這套理念,而不能用傳統的方法和理念做品牌了,那樣做是做不出來的。

    “早醒三天快活三年”,趁著大家都還不太明白,你要趕緊弄明白,趕緊在消費者的大腦里注冊。其實我們經常去吃的餐館就那么幾個,你要做的就是要進入到那個名單里,并且讓越來越多的人的名單里有你。那個名單里沒有你,那你的生意得多么辛苦。要做這件事情不要傻干,企業有多大都不夠大,要學會聰明的做事情,要獲取外部的能量,去接通消費者大腦當中的本能和常識,這樣才有可能在這個信息紛繁、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餐飲時報》報道

    NO.20150124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4374.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24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