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中小餐飲看:一家三線城市小餐企的“教科書式”自救(干貨速看)

    餐飲時報原創/小琴

    老鄉雞有實力一天送千份外賣給抗疫戰士,

    巴奴可以捐款500萬送前線,

    大品牌可以瞬間傳遞品牌正能量、建立顧客信任。

    而大多數的我們,

    要么在三四線中小城市,要么是規模不大的中小企業,

    沒有那么多錢以公益形式做品牌,

    疫情中,

    我們該怎么自救?

    【餐飲時報】采訪到一家餐飲企業

    餐飲行業大多數的我們,

    在三線城市,規模不大,品牌還在成長期,

    疫情期間,

    靠快速應變力和行動力,

    不僅實現了自救,

    更重要是收獲是,提升了品牌力,

    在顧客心中種下“安全信任”的種子。

    疫后開業時,

    這家必定是最快恢復的一批。

    這家就是

    【江蘇南通 水脈堂】

    品牌:水脈堂活蟹海鮮粥

    所在地:南通

    客單:70—80元

    采訪對象:創始人沙蕭蕭

    它是怎么做到的?

    【餐飲時報】特別分享給大家,伙伴們可以借鑒參考:

    12月30日—1月15日

    還在歡樂地請全城人喝粥

    那時,疫情還沒引起全國注意,

    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春節籌備的忙碌中。

    水脈堂在自己的小城,正火熱地開展一個品牌愛心活動:

    請快遞小哥、環衛工、交警、出租車司機、公交車司機、門衛保安在寒冷的冬天喝一碗粥——

    沙蕭蕭說:

    這樣的活動,放在老鄉雞、西貝這樣的大企業身上,不足為奇。但在我們這樣的 小城市,我們多少有些“另類”。這個愛心活動,我們堅持了5年,不僅讓更多人知道并記住了水脈堂,更是讓這個小城市的人跟水脈堂更熟悉更親近。我想,這就是疫情后我們做什么活動,都會有顧客迅速響應的原因之一吧。

    1月24日

    南通首家接力

    【餐飲時報】“食安誓詞”企業

    年三十,武漢疫情的嚴重被全國人民知曉,

    但餐飲大面積關店潮還沒開始。

    水脈堂反映很快,第一時間接力【餐飲時報】策劃的食安誓詞活動,

    并告訴顧客:

    面對疫情

    水脈堂全力做好相關的防范措施

    為顧客和伙伴的健康負責——

    沙蕭蕭說:

    我們是南通第一個第一時間響應【餐飲時報】倡導“接力食安誓詞”的餐飲企業我覺得,第一時間很重要,快很重要,向顧客傳遞“信任放心感”的態度和決心很重要。顧客記住的,經常是第一。所以,迅速反應很重要。

    1月28日

    響應號召關店 迅速止損處理庫存

    隨著海底撈、西貝等大品牌接連關店,

    水脈堂也響應號召,關停所有門店。

    為減少損失,處理難以存放的海鮮食材、蔬菜是當務之急。

    水脈堂開始低于成本價迅速處理庫存,避免更大損失。

    沙蕭蕭說:

    那時候心真的慌了。春節本來是餐飲旺季,儲備了大量食材,一關門,像海鮮存在店里,隨時可能會死,感覺像埋下了“地雷”。但告訴自己別慌,當務之急是在海鮮鮮活、蔬菜新鮮的時間段,加緊處理掉,避免更大損失。

    1月31日

    南通第一個響應

    【餐飲時報 100萬獎金顧客監督】活動

    沙蕭蕭說:

    在小城市做“第一個”的優勢有多大,建議三四線城市的朋友試試。在北上廣很容易被淹沒,在小城市則很容易被凸顯住。

    1月31日

    率先自救啟動外賣

    沙蕭蕭說:

    那時候只想:不能閑著,一定要做點什么。于是,把自己店的菜搬上外賣,開始摸索外賣市場的顧客需求。

    1月31日

    南通第一家提出“非接觸外賣”餐企

    沙蕭蕭說:

    以前覺得上個電視,尤其是重點新聞,企業得多大,得花多少錢。而這次,因為我們的最早行動,竟然引來電視臺的免費傳播,在黃金時間段足足介紹我們2分鐘!

    1月31日

    全員全渠道營銷 種下顧客信任

    和很多餐企一樣,疫情期間水脈堂也在進行全渠道營銷,

    微信社群、朋友圈、抖音,

    但其所發出的所有圖片、視頻都經過“視覺錘煉”,極具“大牌感”。

    沙蕭蕭說:

    這時候,我們的全員幾乎全動起來了。平時我經常告訴團隊,經營顧客一定在平時,這時候派上用場了。我們全員全渠道開始營銷,不斷傳播品牌安全放心、傳播好食材理念,在顧客心中種下信任。

    2月3日

    發現顧客新需求 調整菜單

    水脈堂是中餐,最開始慌忙做外賣是把店內產品直接搬到線上,

    發現顧客對炒菜其實需求不大,

    因為那時候還在春節期間,家里全是儲備。

    點外賣的多是醫院、公務員等在崗值班人員

    我們迅速調整菜單,以滿足這類顧客需求,

    菜單加入點心、包子和粥做搭配。

    沙蕭蕭說:

    我們現在外賣菜單也在不斷調整中。跟顧客交流中,菜單在不斷調整,是我這次做外賣最大的收獲,更懂得外賣菜單的“獨特性”。

    信任不是一朝建立

    品牌建立在平時

    其實,疫情之前

    水脈堂已經著手圍繞“食品安全可信任”做了很多工作,

    將食材可追溯、安全更放心的理念牢牢種在顧客心中,

    才能在疫情突發時,更容易獲得更多消費者的持續信任,

    享受到之前下功夫打造的“品牌紅利”。

    (此品牌傳播系統由【餐飲時報】策劃并落地。)

    沙蕭蕭說:

    這些宣傳海報、顧客承諾,在我們門店里隨處可見。其實,我們最開始做外賣的第一批客戶,全部都是我們店里的老顧客,因為平時建立了信任,在這個時候,他們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你。

    2月9日

    持續保持互動

    永遠讓顧客感覺到溫暖的你

    這種節假日的品牌海報,水脈堂一直在做,

    其實就是

    讓顧客時時能感覺你的存在和你的溫暖。

    沙蕭蕭說:

    【餐飲時報】直播中有句話我非常認同:做品牌,工夫在平時。要持續和顧客互動,持續保持和顧客的聯系,他們才不會忘記你。

    疫情期間

    中小餐企如何做品牌?

    【餐飲時報】認為:

    做品牌,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

    越是危機時刻,越是顧客的高感知點,

    做品牌的動作應該越多。

    做品牌就要花大價錢?不是!

    很多人不做品牌的理由是:我們企業小、錢少,做不起。其實,請快遞小哥、公交司機喝碗粥、你的海報別那么LOW,也是做品牌。

    實力和規模拼不過別人時,能不能拼速度?

    疫情期間,我們沒錢捐款捐物,能不能像水脈堂一樣總是做你地方上的“第一”,快速響應、向顧客表明決心和態度?

    把大企業品牌思維用在小城市,就是高維打低維!

    多研究優秀企業的品牌思維,越在小城市用,越好用。因為身邊競爭對手弱。

    在三四線小城市,越早做品牌越能享受紅利。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品牌林立的城市,品牌認知水平整體高,品牌做得很優秀也未必顯現出來。但在三四線小城市,當身邊人還沒意識到時,你越早做越早享受時間紅利。

    把握危機時刻,做高感知動作

    像水脈堂,疫情期間搶占了三個“第一”:第一接力“食安誓詞”,第一“100萬獎金請顧客監督”,第一做“無觸點外賣”。這就是在顧客高感知時刻做高感知動作。

    最后

    沙蕭蕭說,最近她每天都收看

    【餐飲時報】的直播

    (這是真的!

    今天下午3點,準時開播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8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2月13日 07:00
    下一篇 2020年2月13日 07:3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