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份,
餐飲收入35779億元,同比增長10.8%。但只有20%的餐廳是賺錢的,
剩下80%餐廳的日子并不好過。
餐飲倒閉潮持續,行業冰火兩重天
餐飲行業特點門檻低,是一個來得快去的也快的行業。
去年9月,在成都火車南站一條總長不超過兩公里的路上,就有三家老牌餐飲公司先后陷入危機風波之中。巴國布衣深陷老板欠債失聯的風波中,中國會所和天天漁港也已經關門歇業。包括中國會所、天天漁港、譚魚頭、巴國布衣在內的多家成都知名餐飲企業,都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嚴重的從此銷聲匿跡。
話雖如此,另一些品牌卻活得風生水起:喜茶成為當之無愧的2017餐飲流量冠軍,從開業至今,一直都是互聯網上的熱門話題,而喜茶品牌也得以發展,從上海一路走到北京
串串香市場大范圍增長,曾經的成都特色小吃,成為了全國熱捧的香餑餑,一年增長了上千家店…….
一邊是大規模關店,一邊是大規模開店,“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今年發展得尤為劇烈。”
倒閉潮背后的原因
四川人對吃很講究,很多人都能做一手好菜。開餐廳是四川人最容易想到的生意,而且,餐廳門檻低。大量的開店,導致供應增加。但同時,一味盲目的開店只會面臨市場份額的萎縮,做餐飲如果不轉變營業思路,仍然依據傳統的經營模式,那么只能最終被淘汰。
不久前,“佛系青年”一詞刷爆朋友圈,同時,“佛系養生”一時之間也成為了每個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喝啤酒撒枸杞紅棗、吃完火鍋來杯普洱、一邊喝可樂一邊吃鈣片…..看似矛盾的段子,其實暴露了新一代年輕群體飲食習慣的變化。他們更注重身體的養生、追求個性、個人的消費滿足等。
部分辣系重口味餐廳的老板似乎意識這個問題,紛紛推出各種花式的養生鍋、或者是讓菜的味道變淡、辣椒少放等等,但是消費者并不買賬,生意反而每日況下。
保持菜品特色,注重“飲”與“食”搭配
江西一間餐廳的成功經營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思路。它通過5款飲品組合賣,實現飲品營業額翻番!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的飲品優惠海報。
餐廳的經理介紹道:“檸檬+金桔的搭配可以說是飲品中的“經典款”,幾乎每家餐廳都在賣,我之所以引進這款,是因為瓶身的設計非常招年輕顧客喜歡,不少顧客本來點到130多元,后來為了這款非常有吸引力的飲料,又多點了一款菜玻璃樽,軟木塞、獨特的防滑皮套再加上酸甜、開胃的口感,而且容量大,有1000ML,給人的感覺很實惠。實際上,原料成本卻只有4.5元。”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學習到這么一點:飲品的合理搭配會促進顧客繼續點單,增加營業額。反觀部分經營不善的餐飲店,不考慮自身餐飲的特點,一味的提供市面上常見的提供酒水飲料,顧客怎么會有多消費的欲望呢?
常見飲品與食品的搭配 牛肉應該配葡萄酒。顏色鮮明,兩者為濃色系,相得益彰。 中國的菜肴必須配中國酒,比如老白干,白酒,或是釀造酒 海鮮,咸鮮味的應該配酸性酒,比如白蘭地 甜食也應該配甜酒,比如水果酒 顏色深色的菜肴,應配深色的酒,比如紅酒
涼露,一款吃辣喝的酒
這是一份數據調查表,川湘菜成為了顧客最常點的菜。
川湘菜以麻辣鮮香,味道濃厚為主,在飲品的選擇上就頗有講究了。顧客在吃辣的時候,需要解決如口舌辣得發麻、喝酒辣嗓子、第二天起來頭暈腦脹、胃不舒服、辣“菊”等的問題。如果真要選擇合適的飲品搭配重口味的菜品,又要兼顧顧客的需求,似乎有點為難了。普通的飲料不傷胃,但不能緩解口舌發麻的問題,酒水可以解辣,但是對胃又不好。
沒關系,現在有一款這樣的產品基本滿足顧客的需求了!一些辣系餐館已經瞄上了新型白酒——涼露。
涼露是一款新型的白酒,采用了“精準酵餾”的特有技術,吃辣喝涼露,酒中的涼潤物質通過影響感覺受體,緩解吃辣導致的口舌麻木遲鈍,提升對美味的感知,吃得更香;同時舒緩辣椒素對胃腸的刺激,減輕胃腸肛的燒灼感,辣得更爽。
綜合以上涼露的產品定位,它比較適用于下面這些場景中飲用!
燒 烤
吃串串
火 鍋
各種重口味辣菜
“新型白酒市場大”,未來可能爆發
中國餐桌上的白酒文化,正在被80、90新生力量改變,他們喜歡微醺中帶點節制,追求美食與美酒的完美搭配。涼露的出現,無疑蘊含著餐飲行業探索的新契機。未來,甚至有微博大V預測,中國的白酒行業將緊隨著餐飲市場的中的增長迎來一波強勢的爆發!讓我們拭目以待!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