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餐飲老板,很會培養自己的餐二代

    |小 時

    設計|小 芹

    我剛從香港考察餐飲回來。

    這次有一個新感觸就是,

    香港餐飲人特別會培養自己的二代。

    我們去香港中餐第一品牌稻香的中央廚房考察時,

    恰好碰到了稻香集團老板的二兒子。

    稻香對我們內地餐飲家們的到來非常重視,

    安排專人講解、接待,

    并在會議室專門分享。

    △ 本文作者《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和稻香集團主席鐘偉平先生

    會議中,

    一位我們的餐飲同行提出想看看稻香中央廚房的產品圖冊,

    這時,稻香的負責人向一旁的工作人員示意:

    幫忙拿產品宣傳冊,每人發一本。

    一個穿工裝的小伙子連忙跑出去,

    一會兒抱著一大摞本子,

    恭恭敬敬地給每人發了一本,

    每發一本,

    他都會向我們點頭示意。

    我們對產品有疑問的,

    他會蹲下來,輕聲解釋。

    離開時,

    我們才知道,

    這位穿著普通工裝、小跑著去拿圖冊、抱著本子恭敬地一本本發放的小伙子,

    原來是稻香老板的兒子。

    站在一堆中央廚房的工人群中,

    絲毫看不出差別。

    稻香集團是香港第一中餐品牌,

    而且是上市公司。

    來自內地的各位餐飲老板們很驚訝:

    真的嗎?

    是親兒子嗎?

    陪伴我們的稻香中央廚房的負責人說,

    是的,老板有兩個兒子,

    這位是二兒子,

    他一直在我們這邊工作,

    同行問:他在這邊是什么職務?

    沒有任何職務,哪里需要去哪工作,

    零活、空崗活、別人不愿意干的活,

    都是他干。

    我們一餐飲老板幽默地問:

    你們敢給他安排活嗎?

    這位負責人說:

    你看今天需要拿宣傳冊,

    我沒安排給他,

    他自己就跑去拿了,

    旁邊還站了那么多姑娘小伙子,

    也沒人給他搶。

    昨天,我們中央廚房一位專門剁雞腳的員工請假了,

    他就去補崗,剁了一天的雞腳。

    中央廚房的設備他都會用,

    什么切豬排、剁乳豬,

    不僅都得會,

    而且有人請假,他都能隨時頂崗、代替。

    其他崗位,比如做點心,

    他都會做。

    老板對他孩子的要求,

    就是不管多苦多累的崗位,

    都要會做、親自去做。

    兩個月前我去香港時,

    恰好遇到稻香老板的大兒子。

    稻香集團運營CEO告訴我說,

    這個大兒子,

    剛剛從麥當勞工作回到自己家的企業。

    他去麥當勞工作是自己應聘進去的,

    從炸薯條、洗馬桶、送外賣開始,

    誰都不知道他是香港最知名餐飲企業老板的兒子。

    后來一點點做到主管、經理。

    在麥當勞歷練5年后,

    回到稻香,

    也是從端盤子的基層服務員做起。

    △ 從麥當勞工作5年、稻香老板大兒子與本文作者《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

    聽這些介紹時,

    我心里想,

    估計是稻香的老板比較嚴厲,

    對孩子要求高,

    所以才這么舍得。

    從稻香結束后,

    我們又去了有130年歷史的世界級知名企業香港李錦記參觀。

    這家百年企業,

    現在已經傳承至第五代。

    接待我們的是李錦記現任主席李惠中先生。

    陪同我們在李錦記考察的香港景樂餐飲集團主席周驪莉說:

    我認識李惠中老板的兒子。

    他兒子,常常拿著李錦記的新產品,

    跑到我的辦公室說,

    周總啊,這是我們的新產品,你試試感覺怎么樣啊,如果有問題我們可以再改進啊。

    我們是李錦記的客戶,

    用了他們的產品幾十年。

    我一直以為這個小伙子就是李錦記的業務員,

    很久才知道,

    原來這是老板的兒子。

    李錦記在香港已經是千億級企業,

    老板的兒子還要親自去見顧客、推銷產品嗎?

    我問接待我們的李錦記的負責人,

    他說,

    當然啦,

    要不然怎么能了解客戶、了解產品呢?

    怎么能知道員工的辛苦呢?

    李錦記家族內部就有一條規定,

    要求自己后代,

    要特別懂產品、懂業務,懂員工,

    所以要到工廠當工人,

    要去客戶那里跑業務。

    香港景樂餐飲集團也不例外。

    這家香港人最愛的餐飲品牌企業主席周驪莉的兒子,

    就在自家餐廳的酒吧里做調酒師,

    每天和顧客在一起,

    和員工在一起,

    在餐廳歸店長管理。

    這讓我想起了我在日本見到的一位餐二代,

    日本坂東太郎餐飲集團的老板的兒子。

    我去采訪時,

    這位二代接待的我們。

    正在交談中,

    他聽說自己的父親馬上要到,

    即刻起身快步出去,跑到停車場,

    看到父親的車緩緩開進來停穩,

    他站到車門前給父親拉車門開車。

    日本坂東太郎餐飲集團,兒子當起服務員

    他和父親一起陪我們用餐中,

    服務員每端一盤菜到包房,

    他都起身去接,

    然后親自把菜端放在我們跟前。

    這個包房,

    除了他,再沒有其它服務員。

    父親講話時,

    他認真傾聽,

    不斷點頭。

    日本坂東太郎餐飲集團,父親說話,兒子一邊恭敬傾聽

    我認識的很多國內餐飲老板,

    不少企業也面臨二代接班問題。

    大家經常很頭疼:

    自己的孩子不喜歡這個行業,怎么辦?

    自己覺得這個行業很辛苦,不想讓孩子進入,怎么辦?

    而我在香港、日本親眼見到的實情實景,

    經常讓我感慨。

    這些企業的二代們,

    不比我們的二代缺少選擇和機會。

    比如稻香老板的兒子,

    是從國外學國際經濟學回來,又回到香港進入餐飲業,

    他完全可以從事其他我們認為更有“含金量”的工作。

    李錦記的后代,

    生長在香港數一數二的大家族企業,

    比我們更有機會去從事IT、金融、國際貿易等其他行業,

    并更容易取得成功。

    他們為什么選擇接下父輩的事業呢?

    一位臺灣的二代曾經和我聊過這個話題,

    他說,

    家傳事業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不僅僅用來謀生,

    更是代表著家族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而且,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更容易成功。

    我見到的這幾位香港餐飲二代,

    和平時見到的富二代最不同的一點就是,

    他們更務實、踏實、不浮躁。

    我們的二代經常想的是如何創建一個不同于父輩的、新的事業大廈,

    而他們,

    更愿意在前輩建造的大廈基礎上,如何壘得更高更結實,走得更久遠。

    如何讓孩子接班呢?

    這更是我們餐飲一代們頭疼的問題。

    我有一位內蒙的餐飲同行朋友,

    我覺得他的接班方式挺有意思,

    我和大家分享下。

    他的一個女兒從國外回來,

    開始進入父親的企業不適應,

    因為她什么都不懂,

    管別人不合適,

    但又無法下決心真正從端盤子開始。

    這位父親,

    就把自己其中一家生意不太好的店直接扔給女兒。

    他和我說,

    這家店經營兩年多,生意一直沒什么起色,

    不如讓孩子自由發揮,

    說不定能做出個樣子來。

    即使做不好,就當練手了。

    他對閨女說,

    這家店,你就做吧!

    第一年,我不收你房租,你能自負盈虧就行,

    第二年,你每月付給我房租。

    從此,這位父親什么都不管了,

    女兒從成本核算、到每日營業額、到水電費、人員工資,

    一個人算得清清楚楚;

    至于用不用原來的管理層,怎么招聘服務員,

    全憑女兒說了算,父親完全不理。

    這位從國外留學回來、不接地氣,

    甚至有點嬌氣的大小姐,

    一下子成了自己要過日子的當家人。

    半年后再見她,

    一下成熟干練了很多。

    后來,

    還是這位內蒙老板,兒子大學畢業后想自己開個酒吧。

    一般來講,

    作為父母,尤其做餐飲成功、有經驗的父母,

    都會特別想把一個裝修好、人員配置齊全、經營理順的店送給孩子接管才放心。

    而這位父親,

    又一次與眾不同。

    他把兒子叫來說:

    你開酒吧我不反對,

    這樣吧,我送你一套房子,

    你用這套房子去銀行抵押貸款,

    用貸款開酒吧。

    對你只有一個要求,

    每個月還清利息就行。

    后來,這位餐飲同行給我說,

    兒子從此特別會過日子,

    以前大手大腳,

    現在經營起來精打細算。

    如果我全部給他投資

    他會覺得賠賺無所謂。

    現在呢,自己從零開起來的店,

    也就不會輕易放棄,

    做好了更有成就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對別人,我們很容易做到,

    但對自己的孩子,

    我們常常更愿意捉到一條又大又肥的魚放到他們面前才放心。

    這位餐飲父親,

    是真正送給孩子一片海,

    能不能打漁,

    看他們自己有沒有勇氣和能力駕船出海。

    創業之初,

    我們的初衷就是想把這份事業做長做久,

    甚至可以傳承。

    我們拼搏一生的事業,

    我們日日努力擦亮的品牌,

    內心深處都希望可以傳承發揚。

    有一天,我們都會老,

    我們的二代,

    愿意接班嗎?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選項目,你有沒有掉進這樣的陷阱?

    2.30年后,你的企業還在嗎?

    3.生意好的餐廳,都有一個共同點

    4.餐廳生意不好、下降,你如何自救?

    5.大眾創業讓多少人哭死在餐飲門口?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592.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1月28日 16:59
    下一篇 2017年11月28日 17: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