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輯 | 餐飲十年是個大坎,餐企怎么辦?

    紅餐網重磅打造的每周一期的欄目——《陳洪波高端訪談》,從今年3月份開始啟動以來,至今已經成功發布30多期啦。

    這期間,紅餐訪談小組跑遍中國十幾個城市,和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餐飲大咖深入探討。本期和大家一起開啟回顧模式,總結這些10年、20年以上,甚至100年以上的老牌餐企創始人,是怎樣在餐飲新時代下突圍的。

    大咖談如何過老餐企的各種坎

    餐飲業“三年一小坎,十年一大坎。”可惜,如今很多餐廳可能連“小坎”都過不了,一兩年就夭折了。在全國餐飲平均壽命不足三歲的情況下,十年以上的餐飲品牌都顯得老了,像152歲的全聚德、136歲的陶陶居,更成了老祖宗。

    今天我們說的這些餐企,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河北、重慶、成都等十幾個城市極具影響力的品牌,全聚德、陶陶居、金百萬、花家怡園、黃記煌、一茶一坐、釜山料理、順風123 、蠔門九式、半島、比格披薩、木屋燒烤、冰城串吧……他們有著時代的共性,也有自身的個性。

    01

    【多品牌】

    初創品牌做強了,才考慮多品牌

    當一個品牌發展到成熟期,往往都會考慮開拓子品牌,彌補母品牌空白,覆蓋更多人群。

    一茶一坐在近兩年連續開發了5個子品牌,“魯肉范”,“咚咖滋”、“舞澤”、“東鮪鮮”、“富鼓河豚”,在快餐、火鍋及臺灣、日本特色海鮮上下功夫。

    呷哺呷哺在經營了18年的快餐火鍋后,另辟中高端品牌“湊湊”,6月份新推出的第一家店以“臺式麻辣鍋+茶憩”的全新模式,進駐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

    湊湊 棒棒糖形狀的魚滑

    望湘園在經營了14年的湘菜后,也看中了大熱門川菜,推出第一個副牌“旺池”。
    順風123在扎根重慶市場后,拓展了“COCO(可可)”潮牌、“湖景三號”精品菜、“山茶”經典川菜。
    半島餐飲則不開拓子品牌,而是直接運營半島系列品牌,“半島餅屋”、“半島喜月”、“半島茶餐廳”等。

    多品牌發展,多層次經營,從定位、區域、人群上能做全新的突破,但是這也建立在初創品牌必須是成熟穩定。我們也常常看到,一個品牌剛起步,便同時啟動子品牌,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落得通通關門。

    02

    【互聯網】

    152歲的全聚德,在努力擁抱

    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你愛也好,不愛也罷,它就在這。面對互聯網的沖擊力,很多老餐飲人一開始幾乎都是措手不及,再到反應過來,已經慢了幾拍,有的最終選擇放棄,有的則以開放、歡迎的心態擁抱互聯網。

    全聚德在4月12日發布“互聯網+”戰略,啟動小鴨哥外賣。全聚德也將百年經驗轉變成數據,并利用上萬個數據重新定義22道菜品。董事長邢穎強調老字號不能倚老賣老。

    全聚德4月份啟動互聯網+”戰略

    感慨自己落后于時代的花家怡園創始人花雷,坦誠自己犯過最大的錯,就是以為互聯網是年輕人的事,跟自己無關。現在他也玩起了搖一搖,發紅包。

    盤古餐飲則進入點餐系統開發階段,將來客戶的下單、支付、甚至對菜品、服務員的評價等,都可以通過系統來實現,將來全面覆蓋到釜山料理,及其子品牌新石器共200多家店。

    03

    轉型/升級

    “再不變,就要死了”

    面對全新的市場結構,消費群體,老的那一套,往往已經不適用。老餐飲人也常常跟自己說,再不變,就要死了。

    136年歷史的廣州老字號——陶陶居,根基在那,卻無處發力,怎么辦?當其運營權被山東老家創始人尹江波接手后,開始了全新的嘗試。

    陶陶居廣州正佳廣場店面

    尹江波做出了三個結合,希望為其開辟出路。

    1、與時尚結合。從菜品到服務上要求高顏值,吸引年輕人。

    2、與科技結合。山東老家早在2006年便成立軟件科技公司,財務軟件、經銷層、ITR等一系加起來共20多套系統用于企業管理,這些都是陶陶居可利用的資源。

    3、與文化結合。味道、環境保留老廣特色,根基不能丟。

    陶陶居是轉型,比格是升級。比格披薩這個本土品牌,在2013~2014年之間也不好受,發展到100家店的自助餐之后,該何去何從呢?2015年,創始人趙志強終于摸索出了一個方向,聚焦,聚焦,再聚焦!

    在原本自助餐里,挖掘出優秀品類——披薩,集中發力。在聚焦披薩之后,并深挖披薩。從廣告語“親自動手挑戰披薩”,到“比格不只榴蓮披薩”,我們可以看到品類確定下來后的深挖,從關注體驗感,到回歸產品。

    比格披薩開拓出小披薩

    瘦身披薩,由原來的大眾披薩一分為三,做成橢圓形的小披薩,定價20元以下。這樣一來,比格開拓出了前所未有的外帶市場。

    04

    深耕

    既然有亮點,就讓它亮瞎眼

    南方的餐飲業似乎更注重深耕,他們店面不多,規模也不求大,卻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挖出一條護城河。

    廣州的半島餐飲集團,自高端餐飲遇冷,則選擇宴會作為突破口。位于失去城郊、營業面積達14000平方米的花都半島豪苑,每月宴席平均1200席,宴會年營業額超過3500萬。平日里,散座則以低價吸引周邊消費者。

    深圳蠔門九式的蠔爺,則在原本已經聚焦蠔菜品的基礎上,繼續拓展蠔的系列外賣產品:蠔粽子,蠔臘腸,蠔罐頭,蠔月餅,嘗試以蠔文化帶出蠔產品,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蠔爺的金蠔臘腸

    蠔爺說自己,為了研究蠔,變得越來越神經質,因為完全陷進去,而他也希望在蠔的這條路上找到更多靈感,繼續深耕。

    05

    中央工廠

    這事,必須三思而后行

    餐飲大咖明確告訴你,不要隨意打中央工廠的主意,除非你的資金足夠多,規模足夠大,至少有30家門店以上,才來考慮這件事。

    冰城串吧的中央工廠,目前投資超2000萬,每天生產能力是10萬串,除了供給自家直營和加盟店共約60家門店,還能供給第三方。

    冰城串吧的中央工廠

    冰城串吧創始人張利告訴我們,每天10萬串產能是根據300~500家門店規劃。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能找到足夠大型的第三方,則出現產能過剩問題。

    所以中央工廠絕不是一般企業,能做得起來的,這點還是必須三思而后行。

    06

    跨區域

    很頭疼,木屋燒烤先行一步

    跨區域是個頭疼的問題,南北飲食文化差異、食材的運輸成本……讓很多餐飲老板望而卻步。深圳燒烤品牌——木屋燒烤,則在這方面跨出了一大步,并進入軌道。

    創始人隋政軍用10年時間深耕深圳本土市場,而后直搗北京。他認為直營連鎖,就要學會跨區域經營。

    進駐北京之后,天津、廣州、上海有陸續有了新門店。隋政軍給到餐飲朋友的建議是,做好失敗的準備,因為在一個城市成功,不代表在另一個城市也會成功,只有做好最壞的準備,才能做足功課去應對。

    相信很多餐企也都嘗試跨區域,但真心不容易。望湘園在前幾年嘗試下沉到二、三線城市,卻交了不少學費,后來逐漸撤退。總經理劉慧相信是時機過早,將來還能找到更好的機會。

    結語
    80~90年代,餐飲業初創期。那時候開餐廳很單純,夫妻倆一起吃苦就把店開起來。
    90~2000年代,餐飲業發展期。大家逐漸有了品牌意識,也越來越在規模上下功夫。
    2000年以后,餐飲業進入成熟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市場挑戰:高端餐飲遇冷,互聯網沖擊,資金大量涌入……
    不同的時代,餐飲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遇到不同的機遇和挑戰。而無論哪個時代,成功的餐企,都經歷了大風大浪的洗禮。他們有韌性,在牢牢抓住根基的同時,懂得靈活變通。

    記者 | 紅餐網_林如珍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

    《陳洪波高端訪談》往期回顧

    黃記煌黃耕 |金百萬鄧超 | 新辣道李劍

    釜山料理張東威 | 探魚李品熹 | 德莊李德建

    陶陶居尹江波 |迷尚豆撈曾雁翔 |全聚德邢穎

    人人湘劉正|很久以前宋吉 |比格披薩趙志強

    北京宴楊秀龍 | 呷哺呷哺賀光啟 | 冰城串吧張利

    赤坂亭游忠旺 | 70后飯吧梁曉黎 | 小放牛張志民

    半島餐飲集團利永周 | 局氣韓桐 | 順風123戴華露

    花家怡園花雷|耀華飲食集團區又生 |客語許可鵬

    避風塘葉錫銘| 一茶一坐林盛智 | 木屋燒烤隋政軍

    望湘園劉慧 | 蠔爺陳漢宗 |云味館遲煥濤 |72街周明



    內容交流|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176.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23日 19:55
    下一篇 2016年10月23日 22: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