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選冷鋪,只招90后新手,這家餐廳憑什么天天排隊?

    專選冷鋪,開業總是靜悄悄的,廚師專用沒有經驗的90后,真老陜在近三年時間里,用四家天天排隊的門店,刷新了我們對于陜西小吃的印象。

    創始人郭青杰,一個從醫藥行業跨界而來的陜西小伙。

    △真老陜創始人 郭青杰

    他用好食材加上兩部手機里10000多個粉絲經常提出的改進意見,讓真老陜成為了長三角最火的陜西小吃品牌。

    ?

    醫藥行業跨界餐飲

    借“習連會”推出陜西小吃

    真老陜誕生在蘇州,在長三角地區,這是最火的陜西小吃品牌。

    郭青杰和很多陜西人一樣,有著黃土高原的豪邁,嗓門大,還沒說話先大笑起來。原本,郭青杰有著不錯的職業,因為做的時間久了,不管是薪酬還是地位,都有了。

    但仔細想想,還缺點什么。

    “可能還缺點兒自己的事業。”

    郭青杰打算創業的時候,家人、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勸他別急,應該再工作兩年,積累點經驗和資金。

    “但一直干自己熟悉的事情,越來越安逸,溫水煮青蛙,干到退休能積累多少?”郭青杰還是決定放手一搏。

    做點什么好呢?什么都講究風口,2013年的餐飲業是個風口,因為高端餐飲的調整,大眾餐飲迎來了發展的好機會,郭青杰想,老百姓總是要吃東西,越貼近老百姓的需求,前景就越好。

    接下來是選擇什么品類。

    郭青杰是陜西人,但常年漂泊在外,很想老家。他經常找陜西風味的店里吃飯,但覺得不是小時候吃慣的那個味兒:

    “到店里和他們用陜西話交流,他們聽不懂我在說什么,味道和咱真正陜西的差得十萬八千里。”再看看那么多食品安全問題,不敢在外面吃飯了。

    “一定有很多人有我這樣的痛點”,郭青杰說。

    那年的9月,真老陜在蘇州十梓街一排空關了大半年的六七間鋪子中選了一間,悄然開業。也就是從那一天,真老陜開啟了持續至今長達近三年的排隊模式。當地所有媒體齊齊報道,名揚全城,很多餐飲同行從全國各地前來交流。

    2014年2月,在習連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招待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上了陜西的biangbiang面、肉夾饃、涼皮、羊肉泡饃,引發了諸多人對于這個biang字的好奇,真老陜乘勢推出的“習連套餐”一下子紅遍全網。

    名字

    傳達老鄉情意和真正陜西味道

    通常來說,品牌命名是創立品牌的第一步。

    俗語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一個好的名字,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財富,并能喚起人們的聯想,繼而對企業產生極強的印象。

    很多老鄉、很多朋友,都認為”真老陜“這個名字非常贊。

    他跟紅餐網記者解釋,老陜,就是地道的陜西人,也是陜西老鄉之間親切的稱呼,這樣一個門頭讓陜西人看到,會非常親切,有共鳴和感召力。

    一個陜西人做的陜西特色小吃,肉夾饃、涼皮、biangbiang面、羊肉泡饃……這就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信賴感,并且認為這里的產品很地道。

    在門頭上,真老陜三個字旁邊,是一個大雁塔的形狀;而在門店內,厚重純榆木桌凳和明檔操作,可以讓客人一眼看到面是怎么做出來的,都透露著陜西特有的實誠厚道,與“真老陜”形成呼應。

    △明檔操作 看得見更放心

    選址

    專選冷鋪,開業從不做宣傳

    餐飲業有選址定生死的說法。

    在如今的餐飲業,盡管市場規模逐漸擴大,但背后的餐廳數量的增速,遠遠高于市場規模的增加速度。

    以去年為例,很多媒體都在鼓吹餐飲業的收入超過了3萬億,但沒有看到背后新開了多少家餐廳。

    在一線城市北上廣深,餐廳數量的增加都超過了50%,甚至達到90%。此時,好的選址可以帶來更多流量,對生意無疑有很大幫助。

    但真老陜的選址,卻悖其道而行,店面基本上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附近沒有寫字樓,沒有旅游景點,沒有學校,還不能停車。

    新店開業,也沒有敲鑼打鼓,從不打折沒有優惠,總是靜悄悄地就營業了。

    但選所謂的冷鋪,郭青杰有幾方面考慮。

    首先冷鋪才有的挑,房租相對旺鋪也便宜許多。

    “我們也做了一年多的市場調研,制訂了比較完善的商業計劃,用省下來的租金精選食材、手工現做、提升體驗,識貨的客人不會不來。”

    △大排長龍

    郭青杰的想法得到了驗證,這家店開業后幾乎天天排隊。紅餐網記者11點左右到了店里,等到12點多,排隊的人已經從收銀臺排到了門口。

    用戶

    兩部手機+公眾號

    與兩萬粉絲互動,倒逼管理提升

    郭青杰敢于選擇冷鋪、靜悄悄地開業,因為他堅信至誠通天。

    以前,我們習慣于把消費者稱為顧客。

    當他來到店里,與我是買賣關系,出了門我們沒關系;但隨著通信工具的多樣化,顧客與餐廳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二者的粘性關系可以幫助餐廳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這時候,我們更習慣于把顧客稱為用戶。

    郭青杰指著桌子上的貼的二維碼圖片說,這是我個人的微信,建了幾個群,兩個手機和這些粉絲們交流。

    “我們的粉絲是真親,他們幫我們提意見,也幫我們轉介紹、引流。”

    郭青杰說,這些真親會把身邊的人帶來吃了一遍又一遍。而就在和記者說起這些的時候,郭青杰還會不時與熟悉的顧客打招呼,并送上一罐西安人特別喜歡喝的冰峰。

    郭青杰說,他的兩部手機三個微信號有10000多個粉絲在不斷提意見,而用個人微信和用戶互動更有溫度,“客人的一些建議和想法能夠第一時間和我說,這些第一手的用戶反饋,都推動真老陜不斷改進,倒逼管理提升。”

    產品

    嚴選最好的食材

    自己一手培養的90后操作

    已經很少有人在討論產品重要還是模式重要。不斷涌現也不斷消亡的所謂互聯網餐飲在說明,離開產品說模式,都是太監在討論高潮。

    郭青杰說自己不懂廚藝,但知道什么樣的產品才好吃。

    首先,食材這一關必須把控好。

    “很少有飯店用大品牌鮮肉,因為成本貴的多。”

    真老陜對于食材的把控幾乎做到了極致:油是麥德龍直供,肉是雨潤的;醋有兩種,臊子面用的是陜西岐山醋里最好的品牌“天緣”岐山香醋,調涼皮用的是戶縣大王鎮最好的“大王熏醋”;辣子用的是陜西興平特產線椒,是最好的秦椒。

    真老陜店里的涼皮都是當天早上現蒸的;肉夾饃也是現烤;用的臘汁肉,也是自己鹵的在鍋里熱著,有人點了再剁碎夾饃。

    其次,后廚,真老陜堅持只用90后,而且選擇沒有后廚經驗的。

    “就跟開車的司機一樣,如果有經驗,他就會有很多自己的不良習慣,但那個習慣不一定是好的。90后比較有活力,沒有那些不良習氣。”

    而90后的這些年輕人,基本上都是陜西人,經過正統的培訓,能認同真老陜的理念,對陜西面食也會有深刻的理解,也能學會傳統的小吃制作手藝。

    踏踏實實做的好東西

    顧客能看得到

    當然,我們還能說起的,是真老陜的服務。

    顧客是哄不了的,如果產品好了,服務上也時刻為他們著想,他們必然會記在心里。

    紅餐網記者去的這家門店并不大,用餐的面積大約80平方米。

    郭青杰指著頭上的空調說,兩臺空調足夠150平方米的空間使用,但真親說感覺熱,郭青杰就加了一臺5匹的柜式空調;還有真親說熱,就又加了一臺。

    其實還不止這些:店里的洗手間是全套TOTO潔具,電視機是SONY55寸4K級大屏幕,碗是景德鎮高端瓷、手繪、釉下彩,杯子是宜家的……

    兩年多的餐飲干下來,郭青杰已經習慣了和真親聊天,并不斷強化團隊培訓、練習手藝、優化流程、改進服務,而這些真親看到真老陜不斷上進、追求更好,也更愿意維護這個品牌。

    在一個叫做“拍磚找罵“的群里,一個真親很關心真老陜,經常提意見,郭青杰說這是好事兒,我很歡迎提,這是在幫助我們進步。

    但其他粉絲看不下去了,產生了誤會,“他們說人家都已經做這么好了,還那么苛刻干嘛。結果,提意見的這個朋友就被其他粉絲氣的退群了。”

    對那個朋友,郭青杰感覺很不好意思,“也挺欣慰,我們踏踏實實做的好東西,顧客們會看得到的,也會珍惜我們這樣的良心餐飲。”

    記者 | 紅餐網_孟北

    編輯 | 紅餐網_咸余

    精彩內容回顧

    未來5年,餐飲企業將迎來一場“生死劫”

    要和團購平臺“撕逼”,餐飲老板們得這樣玩

    餐廳沒客人生意差,要起死回生離不開這三步

    合伙開餐廳三大“前規則”,別又好友變成冤家

    不想被房東啃掉骨頭,餐飲老板記得留10個心眼

    潮汕牛肉火鍋“快牛”時代,如何突破品類生死線?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 | 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7819.html

    (0)
    上一篇 2016年8月8日 20:20
    下一篇 2016年8月8日 21: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