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一個詮釋了“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創業法則的餐飲故事。
劉國梁談小藍鯨如何從困境中走出來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一家名為小藍鯨的武漢美食公司在國內餐飲界掀起一股旋風,由南向北擴張發展中式餐飲連鎖店,短短幾年便打造出中國健康餐飲品牌,成為我國餐飲業的超級航母。
巔峰時期,小藍鯨曾擁有39家連鎖店,如今亦有19家店之多,這些店中不乏面積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體量店。
可以說,小藍鯨改寫了中式餐飲連鎖做不強長不大的宿命。
創辦小藍鯨的劉國梁,也因此在武漢餐飲界被尊為“祖師爺”,他的創業故事,至今仍為武漢人所津津樂道。
01
迫于生活,油條小哥輾轉學廚藝
劉國梁是一個地道的鄉下娃,1966年出生在武漢市郊區鄉鎮一間滿是裂縫的土坯房里。
和大多數貧寒子弟一樣,他小小年紀便開始幫著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還曾為了多賺幾塊錢,隨父親去給尸體守夜。
1984年,因家里付不起學費,劉國梁求學夢斷,不得已到鎮上學炸油條以求謀生。然而,家境還未來得及有所好轉,一家人賴以存身的土坯房又因年久失修,無法住人。
“為了快點掙到錢修房子,在小餐館一邊炸油條。”劉國梁說,早餐當油條師傅,中晚餐學做紅案的徒弟,自此與餐飲結下了難解之緣。
那段時期,劉國梁在密不透風的廚房里,一個人負責紅、白兩案,同時應付七、八張臺面的菜肴,夏天幾次熱暈在爐子前。他也緊緊抓住一切學習機會,把師傅傳授的技藝牢記在心、反復實踐,經常加班到深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地劉國梁習得一手好廚藝。
02
放棄修房,開小南京結緣餐飲業
兩年后,劉國梁父子存到了數千元修房錢。彼時的劉國梁已不甘于當個打工仔,他動起了創業的心思。他深信做餐飲是有前途的,于是說服家人,用修房錢開了家小餐館小南京,也就是小藍鯨的前身,當時餐館只有7張餐桌。
創業初期總是艱苦的,劉國梁起早摸黑,一手包攬采購、配菜、切菜、炒菜工作,竭力做出讓顧客滿意的菜品。為了節省成本和保證原材料的品質,他甚至騎著摩托車到200公里外的洪湖采購鮮魚。
回報也是可觀的,僅5年時間,小南京就帶給了劉國梁20萬元的收益。這對于曾交不起學費的劉家來講,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回家建房也被提上了日程表。
只是劉國梁更傾向于把錢投進餐館,擴大經營規模。恰逢此時,一名老主顧帶著幾位客人到小南京用餐時露出了猶豫的神情,最終沒點菜去了其他餐館。“原來是嫌小南京檔次低,請客時拿不出手。”劉國梁說,這讓他意識到絕不能安于現狀,必須對小南京進行升級。
1993年,劉國梁頂著家里的壓力,硬著脖子將小南京個體餐館變更登記為私營企業,并與朋友合伙在武漢電視臺對面開了小南京美食城。事實證明,劉國梁再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美食城迅速打開了市場,他的資產也翻了幾番。
03
更名小藍鯨,刮起連鎖“旋風”
“美食城的生意是不錯,但是我認為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劉國梁說,他注意到麥當勞、肯德基這些洋快餐連鎖發展得很快,中式餐館能不能復制它們的模式?
1998年,劉國梁出資近千萬元,打造了當時武漢面積最大的店,10000平米以上,并將小南京更名為小藍鯨。自此,小藍鯨正式從一家只有7張餐桌的小餐館,過渡到現代企業,踏上了中式餐飲連鎖品牌之路。
與此同時,劉國梁也完成了華麗轉身,從一名廚師轉變成企業經營者。
之后,劉國梁的重心就放在了如何推進小藍鯨的穩健發展。一方面,他在國內餐飲界首推“多品牌差異化連鎖”戰略,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實現菜肴的本地化和差異化。
另一方面,他抓住消費者因食用不健康食物而出現中毒的新聞事件,提出“科學美食,營養均衡”的餐飲飲食新觀念,并與武漢軍事經濟學院聯手研制出“電腦配餐”,填補了當時國內相關領域的空白。
“為了踐行‘吃出健康來’的理念,我甚至有錢都不賺,提出不讓顧客空腹喝酒,不讓顧客亂點菜、多點菜。”劉國梁說,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小藍鯨的發展猶如星星之火,迅速蔓延開來,3年時間就開出39家店,其中不乏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體量店,員工多達4500人。
彼時,北京、海南、山東、河南、內蒙等省、市、自治區刮起了一股“小藍鯨旋風”,小藍鯨也由此完成了由南向北的擴張,露出餐飲業超級航母的端倪。
劉國梁說,2000年到2004年,小藍鯨營業額分別達到1.8億元、1.84億元、1.93億元、1.78億元、1.91億元,連續5年蟬聯湖北餐飲銷售第一,至今累計交稅近5億。
這些年,小藍鯨在攻城略地的同時,也斬獲了“中國餐飲百強企業”、“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十佳酒家”、“國家一級酒家”、“中華餐飲名店”、“全國十佳餐飲連鎖企業”等諸多榮譽。
04
打健康牌,笑傲市場三十多年
2017年9月,小藍鯨在武漢舉辦了一場名為“中國原味菜”的全球首發儀式。
儀式上,原味本草鴨、干燒野生桂魚、紅燒木棉豆腐……一道道由湖北各地特色食材調制而成的原味菜肴,贏得滿堂喝彩。人民網、新華網、湖北日報、武漢電視臺等從中央到地方的媒體,爭相進行報道。
“中國原味菜,原汁原味,吃什么像什么,將中餐和中醫完美結合。”劉國梁一語道出原味菜的實質,也間接道出了小藍鯨能屹立餐飲市場三十多年不倒的秘訣——健康營養!
劉國梁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他對小藍鯨進行擴張前,就不斷地思考一個問題:“做餐飲的真諦是什么?”在一次意外病倒后,他領悟到“國人經歷了‘吃飽’到‘吃巧’的階段后,已經進入了‘吃健康’的時代。”于是將倡導營養又健康的飲食,列為小藍鯨追求的最高目標。
這么多年來,劉國梁也一直在落地“健康飲食”四個字,如制定健康養生食譜、為客人訂制“五級臺階”、推出適合特殊人群的飲食養生及營養套餐、為特殊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健康服務、承諾烹制菜肴不放味精和添加劑,等等。
當然,每一個企業的成長,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些風雨,小藍鯨也不例外。
“2003年,小藍鯨飛速發展階段進入尾聲時,我發現有的店沒能按預設的路線發展。”劉國梁說,對此,他果斷采取應對措施,僅半年就關停了5家武漢市內店,及時調整好發展戰略,將矛頭指向省內地級市和省外城市。
05
與時俱進,立體共享兩條腿走路
2012年八項規定出臺后,小藍鯨的3家市內店經營出現下滑現象,從過去的天天爆滿,變成中午時段上座率只有30%、晚上只有70%。
這對于經營面積在10000平方米的大體量來講,并不是一個好的征兆,劉國梁馬上給予重視。將武漢市內的三家店,作為餐飲行業轉型升級的試驗田,決定引入“共享”概念,提出發展“立體餐廳”和“共享餐廳”,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需求。
?立體餐廳,即充分利用空間、時間,在不增加人工和房租的情況下,讓門店的每一平方米、每秒鐘都產生價值。從過去只做午市、晚市兩餐,發展為全天候營業,上午增加早餐、送餐服務,下午增加鹵菜肉等健康食品、禮品盒的銷售,晚上增加深夜食堂,周末重點做好宴會尤其是婚宴市場。
?共享餐廳,即“健康共享”、“食材共享”、“資源共享”。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14:30-17:30,邀請專家到店免費為消費者講解健康知識;策劃“吃貨節”,將武漢190個餐飲品牌合計1000家門店集中起來,組團向種殖戶采購,砍掉多層經銷商環節,實現從田頭到舌頭的精準對接;盡力幫助同行或客戶解決“找人難”、“銷貨難”、“貸款難”等問題。
“通過‘立體餐廳’+‘共享餐廳’雙管齊下的改革創新,門店經營狀況有了明顯好轉,午市上座率接近100%、晚市達到130%。”劉國梁說,小藍鯨因此度過了一次危機,得以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目前,小藍鯨包括食堂和酒樓在內的店數是19家。未來將堅持打好健康牌、辦好特色店、走好連鎖路,繼續鍛造有健康內涵的餐飲品牌,走出武漢,成為全國餐飲業的一面旗幟。
貧家出身,嘗遍酸苦,一飛沖天,反哺社會,劉國梁用數十載的歲月為逆襲人生作出完美注解。如今的劉國梁已從農家窮小子蛻變為武漢市政協委員,扛在肩上的重擔也從家中的房梁變成了江城餐飲人的期望。劉國梁說,他并不覺得重,這是他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
記者 | 紅餐網_張錦梅 林懷青
編輯| 紅餐網_方槍槍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