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西貝、巴奴……餐飲人都在看 。
第 1411 期
對餐飲創業者來說,選址決定生死;對餐飲連鎖者來說,跨區域開店同樣面臨拓店難題。
決定品牌發展速度快慢的,除了品類、產品和模式,能拓店拿鋪的選址開發團隊也成為一種核心競爭力。
餐飲業拓店目前有幾種模式?選址前有哪些注意事項?本文來詳細說一說。
”
■餐飲老板內參李新洲 發自北京
01
餐飲老板最愛這4種“拿鋪”方式
▼
(1)找中介公司/懸賞找鋪
適合類型:不能自帶客流、資源積累少、沒有話語權的品牌
初創型餐企,大部分會通過房產中介和消息靈通人士來獲取商鋪信息,成交后支付一定比例傭金。好處是快速獲得資源,弊端是中介提供的商鋪信息往往魚龍混雜,傭金高,后期租金也很難砍價。
內參君曾見過餐企拿出50000元和66666元在朋友圈“懸賞找鋪”的案例。而如果通過中介找鋪,傭金往往是1個月的房租,更高的則是全年房租的30%。
(2)老板親自上陣 適合類型:初創企業或小IP品牌,1~20家店,初步跨區域
初創企業或小有名氣的品牌,很多餐飲老板會親自跟街鋪房東或商場招商直接談判。這并非簡單出于節約成本考慮,而是更能撇開層層上報過程的“溝通損耗”。
像彼酷哩烤魚創始人田學偉,開到現在的80家店,全是自己出馬,拿鋪最快時“從見面到簽合同半個小時”。
老板親自拿鋪,除租金層面,更多的是從全局戰略出發,往往能保證開店后的成功率。形成一定品牌勢能后,很多商場還會主動拋出橄欖枝,老板出面會為品牌爭取到好位置和政策。
弊端則是老板很辛苦,田學偉去年飛行里程8萬公里,而今年截止到9月已經達到6.5萬公里。
(3)成立開發部,用大牛“資源力”拿鋪 適合類型:行業頭部品牌,50~100家店,跨區域發展較多
餐飲品牌拓店最普遍的方式,是成立開發部(有的叫拓展部),找有麥肯背景和商業地產資源的大牛加入,強調“每一個牛人都是一個超鏈接”,去好的商場和街區拿鋪。
之前內參就介紹過麥肯、西貝、探魚、云味館等頭部品牌的拓店配置(相關閱讀:66666元懸賞背后:那些正在被商業地產蹂躪的餐飲人),強調“精兵強將”而不是人海戰術。
有些餐飲品牌,拓展團隊層級會更多(開發專員—開發經理—開發總監—總經理),分工細化的同時也會拉長戰線。
▲業內人士介紹,這是蘋果零售店的選址流程
餐飲品牌的流程不一定這么詳細繁瑣,但大致流程環節也類似。
(4)找第三方或大數據專業咨詢機構 適合類型:跨國品牌、港澳臺品牌在內地二三線城市拓展
根據內參君了解到的信息,COSTA、全家便利店等品牌在內地二三線城市擬開新店時,往往會找零點咨詢、戴德梁行這樣的第三方大數據和專業咨詢機構。
以COSTA咖啡為例,它們會根據自己的開店網絡規劃,首先要獲取擬進駐城市精確的大數據(城市平均消費力、城市居民消費支出占比、凈人口流入、大中小學分布、鐵工機交通樞紐吞吐量、區域商務與居住人群占比等),按照城市—商圈—商場—鋪位順序,在前期做好詳細的市場調研工作。
另一方面,它們還要了解區域內星巴克開店數、每家店經營情況、業績好或差的具體原因等,再借助戴德梁行等專業機構在開發商和業主的資源優勢,從而拿到更適合的鋪位和裝補等。
每家餐企情況不同,選擇的拓店模式也不同,但有些共性的東西可以作為參考,比如云味館在拓店時會看6項基本要素——
02
商場店&街邊店?拓店拿鋪的20項清單
▼
是以商場店還是街邊店為主?還是兩者同步“三七開”?
每家品牌的品類、模式、創始人基因和發展階段不同,答案自然也不相同。但內參君在跟眾多餐飲拓店人士交流后,還是總結出了商場店和街邊店的20項清單——
商場店拓店事項清單 好處:統一管理、相對規范,共享客流 弊端:消防要求限制裝修風格、營業時間短、業態占比越高競爭越激烈…… 1、選什么類型商場?是進一線往下打,還是在二三線商場做好再進一線? 2、怎么跟招商搞好關系?怎么能第一時間知道有空鋪消息或轉讓消息? 3、怎么能拿到更長的免租期和裝修補貼?怎么談到更低的租金? 4、商場開業延期怎么辦?說好的主力品牌沒進駐怎么辦? 5、租金支付方式能不能爭取?是押一付三還是押二付六? 6、能不能爭取到更多商場內的廣告宣傳?商場微信宣傳頻次能不能寫進合同? 7、合同期內商場租金突然“暴漲”怎么辦?承受不住有沒有第二備選鋪位? 8、好商場擠破頭得到最后一個進駐機會,但卻是一個門口有承重柱的鋪位怎么辦? 9、能不能跟商場簽訂品類排他協議? 10、沒有品牌的民間小吃、老字號進商場要注意什么? 街邊店開店注意事項 好處:營業時間充分,周邊客流相對穩定,少受管理約束 弊端:底商容易被居民投訴、容易有產權糾紛、市政規劃改變(修路、拆遷)、遇見地頭蛇……
1、應該開多大面積的店?不同業態的主流店面面積清單是多少? 2、如何測算周邊人流量支不支撐開店?居民消費力、易到達性和停車怎樣? 3、接手一家二手門店的注意事項? 4、如何和房東簽約? 租期多長合適?遭遇二房東怎么辦?…… 5、轉讓費多少是靠譜的? 6、怎么考察周邊的商業生態,周邊有沒有地頭蛇和同行惡性競爭? 7、選址前有沒有把周邊飯館了解一遍?什么口味更受歡迎?什么菜點單率更高? 8、有沒有對市政規劃有相對了解?一兩年內會不會修地鐵、高架和管網改造? 9、煙道和燃氣接入情況怎么樣?有沒有硬傷?能不能辦下來相關證件? 10、周邊居民特別是臨街居民投訴多不多?
有人說,好的商鋪“招商”,更好的商鋪是“選商”,而位置偏僻的商鋪是“填商”。作為餐飲人的你,在拓店路上有哪些心得和心酸?歡迎在留言區跟我們互動。
“麥德龍創業者日論壇”
餐飲創業,你需要的都在這里!
此次活動免費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或長按二維碼即可報名!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巡茶開到東南亞|火鍋神器|神店無人排隊后 餐廳品控手冊|“失重餐廳”黑科技|餐企賣月餅 巴奴玩快閃|5年從0到10億|外賣菜單 探訪海底撈后廚|西貝動線心機|好老板8準則 肯德基子品牌|品牌起名|餐企年中報 商場房租報告|商場“潛規則”|海底撈“老鼠門” 煎餅攤月入3萬|網紅火鍋|供應商揭秘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18519700748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