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賣時代,不做是死,做了更死!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大勢已成,外賣成了每個餐廳繞不過的一環。這是最好的時代,充滿機會,這也是最壞的時代,遍布深淵。越過外賣行業欣欣向榮的美好一面,我們看到無數外賣老板們正背負著沉重枷鎖艱難而行,他們憤懣、無奈,卻無處可訴。

    今天點什么?

    辦公樓里,一堆腦袋圍著手機,開始討論著今天的午餐。

    距離12點,還有一個多鐘。圍繞在辦公樓的餐廳們正忙得不可開交,外賣小哥們聚在街頭等待即將到來的“時間賽跑”。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上演。

    如今,“去哪兒吃”已然變成了“點什么”,外賣已成為一種常規的就餐場景。伴隨而來,外賣市場飛速增長,市場規模野獸般擴張,今年前九個月的外賣收入就已高達1401億元,占了全國餐飲總收入的5%,業內報告預測,明年占比將飆升至10%。

    外賣正以勢不可擋的姿態撲面而來,增設“外賣”業務幾乎成了每個餐飲老板的必然選擇,他們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向前,只能跟著潮流走入外賣這個試煉場。

    無可奈何,遲早總是要入坑

    站在時代的洪流中,專做客家腌面的Dollson,也只能選擇順勢而為。雖然明知腌面這個品類不適合做外賣,還是硬著頭皮跳下了這個坑,決定也要做外賣。

    “面類本身很難保證其品質長時間不變,做外賣就會質量問題。”Dollson告訴記者,腌面做外賣,首先要解決的是產品品質問題,歷經數月時間的嘗試、研究,才最終研發出了適合做外賣的新產品,并在今年7月份開展外賣這一條業務線。

    目前,該外賣業務也已上線五個月,說到做外賣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Dollson調侃稱,品類是最大的坑。

    “腌面是客家特色小吃,在廣州還是個新品類,市場教育還沒做好,還沒被大眾完全接受。”Dollson無奈道,很多消費者還沒適應這種口味。

    從記者隨機就身邊朋友所做的一個小調查結果顯示,13個人中有5人從未聽說過腌面(占比39%),1人聽說過但從未吃過,而吃過腌面的6人中僅2人認為好吃,吃過腌面卻沒表態好吃的4個人中有2人表示不太習慣腌面特具的“豬油味”。

    由此可見,腌面在廣州地區的普識率和消費者接受度都還很低,需要一定時間和精力去培育消費者飲食習慣。這對于要走量的外賣業務而言,無疑是道大難關。

    平臺政策變了卻不知會,我們一臉懵逼

    相對Dollson而言,小陳(化名)算是名外賣老兵了。早在2014年外賣行業井噴待發之際,小陳就毅然辭職創業,創立了自己的外賣壽司品牌,正式邁入外賣這個行業,如今入行已有3個年頭。

    時至今日,小陳所創品牌的銷量在廣州各大外賣平臺位居前列,單門店季度銷量近百萬。可以說,小陳做外賣是做得非常好的。那么,對外賣各種規則,他也應是無比熟稔、得心應手。事實卻并非如此。

    “外賣平臺經常變換對商家的政策,因平臺政策改動,我們商家也要頻繁改動銷售策略,內耗很大。”小陳袒露,平臺政策變動十分頻繁并且大多不被知會,是他做外賣3年多來最大的痛點。

    雖然這些政策變動看似細微不足以道,但是卻可能會給商戶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小陳稱,自己曾因餓了么的某次變動而損失了幾十萬元。

    去年下半年,餓了么進行了一次小調整,將滿減與折扣活動規則由原來的“自動選擇最優方案”變成“同時滿足條件時,只能享受折扣”。

    “變動后,我們的菜品價格相較于之前變貴了。”小陳舉例道,譬如消費者點一份50元的壽司套餐,它享有5折折扣,同時它也滿足“滿50減29”滿減活動條件,按折扣優惠方式算需付25元,而滿減則只需付21元,按原來活動政策,平臺會為消費者選擇最優方案即21元,而變動后,消費者卻要付25元,價格貴了4元,上浮了20%。

    價格變貴了,購買的人就少了。變動后,小陳旗下各大壽司店的銷售業績出現了明顯下滑現象,小陳估算,自己因此至少損失了幾十萬元。

    小陳是在收到客戶投訴反饋后,才知道餓了么做了調整,而那個時候距離規則變動已經過了半個月,損失早已鑄就。

    不堪重負,無奈關閉了外賣業務

    前兩個故事主角都是頗有實力的品牌,第三個故事的主角只是家無名小店。

    “老板,來一碗云吞!”

    下班回家,寒冬夜里,一碗熱呼呼的云吞再好不過,幾口下去,心肝脾胃都暖和起來。

    云吞店很小,只有四種桌子,我是當時店里的五個食客之一。

    坐在我跟前的老板娘,姜大娘,正揚起一張白胖笑臉。在她短暫的閑隙間,我們嗑了幾句。

    “晚上沒外賣了?”

    “沒有,我兒子不在,只老兩口在,沒人送。”

    “不是有專門配送的?”

    “漲價了,太貴了,現在我們都自己送。”

    她向我無奈笑道,這是沒辦法的事,自家單價都很低(幾元到十幾元不等),利潤空間本來就非常小,后來平臺對商家上調配送價格,自家的利潤完全被擠壓掉,所以只能選擇自己來送。

    同樣也是因為單價低利潤小,姜大娘家的小店也幾乎不參與各種折扣滿減活動,因為這樣就只能虧,但是,不做活動又總是給排在很后面,沒有訂單。某知名外賣平臺數據顯示,該家店月售單數僅65單,平均下來每日僅有2單。

    幾天后,老兩口把小店從外賣平臺上關閉了。

    攝影:David Alan Harvey

    結 語

    無論是Dollson、小陳還是姜大娘,在外賣江湖中,他們都不過是滄海一粟、百萬眾之一,他們各有各有的無奈與苦痛。

    Dollson,明知腌面不可為而為之,因為逆勢者亡順勢者昌。

    小陳,被平臺方頻繁的單方無告知式政策變動搞得苦不堪言,甚至因此遭受損失,也只能打掉牙齒和血吞。

    姜大娘,店小單價低利潤薄,無力負擔平臺、配送等疊加的高額成本,只能關閉外賣業務。

    但他們并不是特例,實際上,幾乎每個外賣老板們心里都有難以言說之痛。

    有商戶抱怨送得太慢:我們總希望能讓顧客吃到熱呼的,可平臺的外賣送的慢,到顧客手里基本都是冷的了。

    有商戶痛斥平臺太狠:我們是要每單抽取20%傭金和1%服務費的,加起來就21%了,賣出100元只能得79元,扣除人工成本、外送費、滿減打折費等等,一天又白干了,甚至還虧了。

    有商戶郁悶自己躺著也中槍:外賣小哥忙,路上耽擱了,怪我們,給個差評;外賣小哥態度不好也要怪我們,又是個差評;我們真的很無辜。

    ……

    你呢?你做外賣的痛點是什么?

    編輯 | 紅餐網_羅小山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733.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1日 21:00
    下一篇 2017年12月1日 21:3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