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點點防備,大閘蟹就這么火了!
數據顯示,今年大閘蟹消費額增長了近5倍,年輕消費客群出現激增,業界預估未來將有1.5倍的潛客市場,其勢頭與當初的火爆小龍蝦幾近相似。
“網紅”氣質,“湖鮮”同款,屬性雷同,前景樂觀,繼小龍蝦后大閘蟹的爆款期待已是呼之欲出!?
名副其實的潛力股 ?大閘蟹的“平民化”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每至國慶朋友圈都會興起一股賣大閘蟹熱潮。去年,微商都標榜自己是“正宗陽澄湖大閘蟹”,掀起了一陣陽澄湖大閘蟹的購買熱,而今年朋友圈的大閘蟹種類更多樣化,不再局限于陽澄湖大閘蟹,并且有好幾個價格區間供選擇。 正是從那時起,每到秋季,身邊談論大閘蟹、買大閘蟹、送親友的人也越來越多。大閘蟹開始像小龍蝦一樣走進“尋常百姓家”。而今年,幾大電商平臺和物流平臺爭相布局大閘蟹板塊,搶占物流供應,也說明消費者獲得大閘蟹的途徑將越來越便捷,大閘蟹越來越普遍。 一份電商數據報告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大閘蟹的銷售額增長了近500%,達到近三年來同期銷售額的最大值。而80、90后年輕群體則是這一數值的主要貢獻者。 而這一群體也正好是小龍蝦的擁躉,也因如此,在秋冬季小龍蝦進入“冬歇”,產量減少的時候,那些小龍蝦大排檔、單品店紛紛推出大閘蟹接棒市場,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小龍蝦的火爆拉動了大閘蟹市場。 ?被小龍蝦帶出的市場 “從9月中旬大閘蟹上市開始吧,我們就已經把所有門店的菜單都換了,主推大閘蟹。”深圳龍巢盱眙龍蝦館在這方面是老手,早在8年前,他們就已經用大閘蟹接替小龍蝦,作秋冬季的主打產品。 ▲龍巢盱眙龍蝦館的“油燜蟹+吮指蟹腿” 但在前幾年,大閘蟹只是一個無人問津的小替補。今年夏季經歷了小龍蝦價格瘋漲之后,主營小龍蝦的老板們紛紛寄情于用“大閘蟹”扳回一城。加上這兩年大閘蟹已被小龍蝦帶熱,消費者從嘗鮮到日常消費,主動尋覓這份“美味”。 “現在每晚,10桌客人里基本會有8桌點大閘蟹的,產品價格雖然比小龍蝦高點,但人均消費基本上是持平的。”龍巢運營部負責人寧高建告訴紅餐網,由于屬性和吃法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大閘蟹和小龍蝦的消費群體基本上是重合的。 來自物流平臺的數據更具說服力,順豐數據報告指出,與大閘蟹消費行為相似的消費人群,體量是現有大閘蟹消費客戶的1.5倍,這些潛在消費人群都有待商家通過精準營銷來激活釋放。 而在城市消費力方面,目前一二線仍為購買主力,占整個市場份額的72%,三四五線占比僅為28%,但增長速度卻不弱,2016年,市場占比已經升到了35%。 紅餐網專欄作者余奕宏專注于餐飲品類戰略規劃研究多年。在他看來,不只是大閘蟹,當下正是螃蟹品類發展的重要契機。“從消費升級和蛋白質升級來說,螃蟹的營養價值很高,所以它有很好的溢價能力,也是很好的發展機會。” 每支潛力股都有短板 消費者認知清晰,消費市場增速快。大閘蟹有沒有可能和小龍蝦一樣,成為餐飲行業可挖掘的新品類,走出單品化道路? ?喪失的社交屬性 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點幾份小龍蝦,然后兩手剝蝦一嘴暢聊,吃到辣滋滋或者聊到興濃處,碰杯喝一口冰涼的啤酒,簡直爽歪歪,手動體驗+啤酒的絕佳搭配營造出的獨特社交氛圍,天然接地氣,這就是小龍蝦的美妙之處。包括火鍋、烤串、串串在內,都有相似的屬性。 相比小龍蝦而言,大閘蟹是傳統的高檔食材。在古代,大閘蟹曾因超強的社交屬性被無數文人騷客熱捧,月朗氣清的夜晚約幾個詩友,品蟹賞月喝小酒,傾倒胸意出口成詩,也是一件快活事,也正是如此才有流傳至今的無數“螃蟹詩”。 現如今,“品蟹喝酒賦詩”的場景已是一去不返,大閘蟹的社交屬性也日益萎靡。 相比于,古人吃大閘蟹一般搭配黃酒和白酒,大閘蟹性寒,不能過多食用,脾胃虛寒的人吃了難受,所以大閘蟹+涼性啤酒是禁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接地氣”,而黃酒和白酒則具有活血驅寒的功效,可以減輕螃蟹或消除吃螃蟹之后的不適。 俗話說得好,此路不通還可以繞路走,在場景營造和搭配吃法上也能有其他的選擇,比如做成正餐,和其他溫性的主食搭配食用;比如搭配姜茶等暖胃飲品。全國各地都有大閘蟹的不同搭配法,挖掘一下總有一款適合大眾的。 ▲資料來源:順豐數據燈塔《大閘蟹行業專題報告》 ?亟需開發新吃法 小龍蝦能有如今的火爆,很大程度上也要歸功于口味上的創新。1993年之前,全國吃小龍蝦的人寥寥無幾,大家也只會鹽水煮,待到盱眙許建忠研發出了獨特的“十三香小龍蝦”,食客們才尋味而來;2003年,李代軍將潛江小龍蝦烹調成油燜大蝦,因味道可口,迅速火爆,僅兩三年時間潛江市油燜大蝦餐館就發展到2000多家,小龍蝦的知名度才擴散開來。 大閘蟹在做高檔食材時,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清蒸,這種吃法最能享受到大閘蟹的原味,但清蒸放在當下的吃貨市場,不免有些寡淡。現在的消費者顯然更傾向于挑釁的口味,一食多吃、花樣翻新更能激發他們的獵奇感。 “我們的菜單上目前有8種口味的大閘蟹,比如招牌十三香口味,油燜、麻辣、避風塘炒蟹、花椒焗青蟹等,今年還推出新口味鹵蟹,顧客們都很喜歡。”利用小龍蝦和大閘蟹的相近屬性,龍巢盱眙龍蝦館就完全炮制了小龍蝦的做法,既籠絡了老客,不斷在大閘蟹吃法上創新也吸引了更多的新客。 ▲十三香大閘蟹,copy小龍蝦的做法 除此之外,“一食多吃”也可增加賣點,例如龍巢把蟹腳剪下來,單獨做成一個口味,增加顧客的消費體驗。而上海專做大閘蟹的老字號,成隆行蟹王府更是善于做“全蟹宴”,將一只蟹身上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烹制方法,四大招牌“清蒸蟹鉗”、“蟹柳蘆筍”、“清炒蟹粉”、“銀皮蟹膏”等都是數一數二的美味。 ?有待標準化、技術化的供應體系 有人說,在季節性超強的餐飲品類里,供應鏈能力定生死。大閘蟹恰恰是這個季節性超強的品類。 ? 每年9月中旬上市,12月底收尾,比小龍蝦的上市時間更短; ? 大閘蟹在運輸過程中容易“變瘦”和死亡。 ▲大閘蟹運輸過程中必須綁起來,不然運動會變瘦 在余奕宏看來,一個品類想要做大,關鍵是上游的整個供應鏈,必須實現標準化,而且持續穩定。供應鏈的問題不解決,一切都會是空想。因此,大閘蟹做成一個單品的難度更大,但難度大不代表沒有可能。 ? 首先,吃蟹歷史上千年吃大閘蟹的歷史,大閘蟹養殖技術和供應體系相對來說更為成熟穩定; ? 其次,可以借鑒小龍蝦供應技術,或者直接共用。 據了解,已經有企業利用技術對小龍蝦進行加工。如信良記目前已經實現了小龍蝦12個月的超長保質期,可以反季節銷售,也就是說小龍蝦的季節性一定程度上已經被打破了,那大閘蟹是否也能“效仿而行”? ▲陽澄湖大閘蟹養殖基地 “要緊盯技術的突破口,一旦有更好的技術,品類就會有更大的發展。”余奕宏認為大閘蟹或者說整個螃蟹品類,能不能更好發展關鍵在于上游技術突破,但技術也許馬上就有,也許要等一兩年也未可知。 總結 應該會有人覺得這篇文章在畫餅,因為大閘蟹的季節性實在太強。如果覺得大閘蟹自己走單品路走不通,那也可以將視野擴大,不糾結于大閘蟹而放眼整個螃蟹品類,那么這個餅是不是就比較真實了呢? 其實問題的癥結就在于“技術”,用技術打破供應難題,進而突破“季節性”大關。比較樂觀的是,小龍蝦在這方面已經是一個比較好的“前車之鑒”,或許螃蟹的未來就在不遠的前方,讓我們放開想象,拭目以待。 編 輯 | 紅餐網_陸 沉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3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