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排隊制造出一種產品稀缺的假象,已經成為當前非常有效的營銷模式之一,這方面蘋果是翹楚,餐飲業有些店也屢試不爽。
但紅餐網專欄作者胡茵煐認為,品牌的本質是信任,如果一開始就沒有信任,很難有高成就和長遠發展。關于餐飲“饑渴營銷”,我們該怎么看待呢?
近期,上海網紅小吃成為了餐飲人之間聊天過不去的話題。怎么這么火?為什么這么火?因為什么會這么火? 其實火跟火之間是有區別的。 (想想葉良辰當初多火,現在呢?) 有些火叫三昧真火,連孫悟空都怕;有些火叫一陣風,比如“葉良辰”。 我這里有3張圖,給大家做個參考。 (星巴克指數是延綿的) 這張是星巴克關鍵詞的在微信上近3月來的熱度。作為一個老品牌,這個曲線圖上熱點的分布,有高有低,而且是連綿的。 (人民的名義指數是徒然大漲并延綿) 這張圖是近期大火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的關鍵詞熱度。4月后突然間暴漲,這是符合情理的。畢竟,第一集播出的時間是3月28日。 從熱點分布走向能夠看出這部戲之前幾乎做的宣傳推廣幾乎很少,真正火起來的時間是在3月30日,這是它第一次微信指數破7位數。此后熱度持續走高。因為確實很多人都參與進來這個話題。 (某上海網紅小吃熱點指數) 01 網紅小吃的饑渴營銷 網上有大量關于這方面的報道,里面有詳細的數據。在這里,只跟大家分析如何對外的“饑渴”營銷。 現在有專門幫人排隊的公司和個人,讓他們找人來排隊(大學生、白領薪酬高點,其他的低一些)。工資按天結算,一天排2~3次,排到隊之后,領完產品就走,晚上再憑著單據去報銷。他們買了產品,要么賣掉、要么吃掉、要么扔掉。但,實際情況是別人通常都會把買來的再轉手賣掉。 也有的是付款但不領產品,還有的是根據門店人數領或者不領。 (上海美羅城前的有人在倒賣網紅小吃圖片來源公眾號:話匣子) 早期,主動找人過來排隊,如果事情成了,會吸引其他人自發來排隊。但是,這個風險很高。因為,一旦內部有員工離職,這件事情將會成為丑聞被爆料。而且,稍有不慎,外部的人就會擾亂正常的價格體系以及門店秩序。 這里插一句:4月23日,我在上海某商場從一位學生模樣的女子手里買了加了6塊錢的網紅小吃。而在開業初這個價格是網紅小吃本身的2倍。 工作臺人流動線的設計,每一個員工的效率,這些都可以自己來調控。 一份網紅小吃的制作時間其實45秒就夠了,但是通常從點單付款最后再到領走,這段時間,大概在10-30分鐘之內。根據門口隊伍長度,酌情控制制作時間。 有些品牌做饑餓營銷是限制總量。比如:小米,他是分批次,總數就那么多。 有些品牌做饑餓營銷是限制人均。比如:鮑師傅,它是限量購,每人就這么多。 有些品牌做饑餓營銷是限制時間。比如:華為保時捷,蘋果手機,它需要預定才能買到。 (有些人一眼能看出來是托兒) 這里面,有個小技巧給大家分析一下,如何辨別隊伍里的托兒。 通常有些托兒能看出來,從穿著、打扮、氣質、談吐這個能輕易區別出來。有些托兒是大學生,上班族,這些人混在隊伍里就很難看出來了。 假如你是來買東西,排了2-3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的隊伍,付了款領了號,在店里的犄角旮旯坐了將近半小時,終于到你了,你當然是第一時間拿東西走人! 可是,有些人衣著鮮艷,看上去挺年輕的,她們在你之前就坐下了,等你拿到產品,她還坐在那兒提溜著單子等叫號,這絕大多數是托兒。因為,她們在等待別人收她們的貨。或者,休息一下,等待下一輪排隊。 還有一種更直觀,看編號。 排隊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在單子上貼編號。這些編號里可做文章的地方太多。在這兒不一一細述,有興趣的可私聊。 據知情人士爆料,目前市場上一個人的排隊一天的工資大約在160-200左右,年輕點顏值高的,價格相對應高點。再加上產品的成本,其實,一家門店一天找人排隊的成本保守估計要5位數。 02 既然不加盟,為何要饑渴營銷?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司馬遷 “人民廣場來福士”、“美羅城”、“日月光”、“龍之夢”、“七寶萬科”、“正大廣場”,全部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方。17-25塊錢一杯的飲料,去掉成本、房租、員工工資、還有“巨額營銷費”。盈利情況是未知的。 它在每一張收銀條上寫得很清楚。直營不加盟。 網紅小吃不加盟掙什么錢? 難道光靠著每天在店里賣自來水? (不加盟是因為有比加盟更賺錢的) 國內餐飲市場一直跟傳統的資本市場絕緣。細數下來,國內餐飲上市的公司真不多,上市后活下來的少之又少。 但是,近幾年隨著餐飲市場整體突破3萬億,政策在逐步完善,互聯網思維的遞進。越來越多的資本和餐飲品牌從一開始就發生了關系。甚至是資本催生了餐飲品牌。 比如:西少爺肉夾饃、叫個鴨子等,包括喜茶(IDG資本和投資人何伯權共同投資1個億) (先出名、再活下、后上市) 投資人和品牌之間的主要關系是利益關系,你給我資本,我還你利潤。這種新型的“資本餐飲品牌”跟普通餐飲人堅持的“百年老字號”,或者做品牌放加盟。在方式上有所不同,本質還是一樣的。過去做加盟,賺少部分人的錢,現在要上市(上市,這點是我自己猜的,假如換成我,我肯定要上市),賺大部分人的錢。 03 “饑渴營銷”是毒品,請慎用。 其實,餐飲行業里花錢找人排隊比較少見。正如圣經中所說“太陽底下無新事”,其實這種情況在電商行業里非常普遍,它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刷單。 在淘寶、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上,刷單是一個潛規則。每家店都不愿意承認自己刷單,但是都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只不過在數量有多少,手法隱蔽否,這些方面上有些區別罷了。 (刷單甚至被拍成影視劇) 只不過餐飲行業把這個線上的動作放到了線下來展示,所以就有了新鮮感,讓人仿佛是在“霧里看花”不知如何。 就電商行業里來說,前期刷單提升一下排名,獲得一些流量還是比較有效的。但是,純靠刷單是肯定是不行的,這個東西就很像是毒品,一旦使用就容易有依賴心理。 如果餐飲老板用這種方式來烘托人氣,拿捏不準力度和尺度,很容易導致不找托兒沒人氣的囧情。 最可怕的是,這種方式會讓餐飲老板們不由自主把精力放在排隊上,從而忽視了餐飲最本質的產品、服務、環境; 餐飲行業人員流動性較大,一旦有員工離職對外說此事,對品牌幾乎是一場災難; 另外雇人排隊這個成本也很高,一桌餐飲的成本比一杯飲料高多了,只有做招商加盟的人,有可能會這么做來打造一個泡沫繁榮。 (想當初瑞可爺爺也很火啊) 04 餐飲可以“饑餓營銷”,不要“饑渴營銷” 饑餓:肚子空。 饑渴:肚子空嘴巴渴。 餐廳做饑餓營銷在先天屬性上是完全可以的。為保證食材新鮮,今天的材料賣光了,消費者想吃只能等到明天再來。餐廳在服務或者營銷上加強,減少消費者在等位過程中的流失,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排隊當中來。 這種饑餓營銷是良性循環,別人也很難學。 (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 但是刷單,這個人為造出來的繁榮泡沫,輕輕一碰就破了。他可能是離職員工,可能是競爭對手,可能是幫你刷單的人,可能是外界媒體等等。也許是故意挑刺,也許是無意間說漏嘴,在互聯網時代,隨時都有可能瞬間傳開,從而導致你辛辛苦苦建立的品牌瞬間被淹埋。 除非,你可以在泡沫爆炸前把這個品牌套現。否則,泡沫碎的那一天也是你功虧一簣的一天。 (經濟時代,快速套現是年輕人的夢) 但是,現在的輿論導向和人們的觀念。基本上是以“賺者為王,虧者為寇”為準。隨著“刷單營銷”進一步深入被揭秘,至少在茶飲界會有一大批跟風者。 第一批試水者獲得甜頭,很快將會帶動第二、第三批試水者,再擴大到餐廳一級。然后,無數個體加盟商成了最后的接盤俠。 筆者說 時代變了,技術手段變了。 但是人沒變,本質還是一樣。 品牌的本質是信任,如果一開始就沒有信任,很難有高成就和長遠發展。 拔出來的苗,長的再高終將會枯死。1、找人排隊——制造熱鬧
2、調整節奏——控制隊伍
3、限制數量——人均、總量、時間
本文由紅餐網專欄作者原創并授權發布
▼
玥老板&胡茵煐,上海眾郝創意咨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首批餐飲O2O理論實踐者,專注餐飲全案營銷,數十年餐飲線上線下營銷經驗,曾服務西貝莜面村、新加坡同樂餐飲集團、三人行餐飲集團、耶里夏麗餐飲集團、陳記順和、潮牛海記、伊佳林開心夢工場等品牌。(微信公眾號<眾郝創意咨詢:ichonghowe>)
* 如有文章方面的探討,請聯系作者,微信號:yuelaoban
編輯 | 紅餐網_白唐
餐飲跨界打劫來了,你能熬得過2017嗎?
餐飲老板,再不討好年輕人,他們就老了
餐廳提高客單價的4個思路,營業額直線上升!
吃透一個大眾點評,餐飲營銷段位自然就上去了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8026395830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