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人造肉”開始掀起一場新的食品革命,有人說,“人造肉”將會成為餐飲下一個新風口,這是真的嗎? 本文由紅餐專欄作者胡茵瑛(ID:ichonghowe)授權發布。 美國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登陸納斯卡克,以25美元一股發行,當天就上漲到了65美元,漲幅高達163%,創下了10年以來最高的IPO首日表現。 其投資陣容也是格外的強大,影星萊昂納多、Twitter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麥當勞CEO 、可口可樂CFO等等。 國內“人造肉”的概念股一度被引爆,多個“人造肉”龍頭股漲停。 △圖源:百度 “人造肉”能否成為餐飲新風口?這究竟是科技發展的大趨勢,還是新式“智商稅”? 1 眾多名人熱捧 把植物變成肉真能火到國內嗎? 先簡單介紹一下最近大火的“人造肉”。人造肉有兩種,一是與肉類相似,是用動物的干細胞培養的,但因為成本太高,始終沒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鼎力相助;而且對于這種實驗室的肉,民眾接受度低。 △圖源:瞭望智庫 另一種就是豆制品類,簡單直接如生活中常見的豆制品“素雞”“素火腿”等,屬于高植物蛋白。 而最近大火的國外人造肉也屬于此類“植物肉”,但區別于日常的豆制品以大豆為主要原料,人造肉是用大豆的分離蛋白為原料。 通過自然過程分離蛋白質和纖維,然后用一系列方法將蛋白質編織成纖維狀結構,生產人造肉,甚至細微到模仿出血絲,保持純自然的口感。 在工藝上國內及國外各家企業的基本一致,技術壁壘在于各公司的做法,最終產生不同的風味和口感,這也為國內的人造肉風口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基礎。 漢堡王與Impossible Foods合作推出人造肉漢堡 △圖源:百度 另外,早在2013年就有資本關注到國內的素食企業,但由于當時并沒有什么大的市場,也就不了了之。但最近這一波熱潮之后,人造肉重新進入大眾視野,相信不少資本也躍躍欲試。 同時,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肉類消費國之一,在2016年肉類的進口價值超過100億美元。 有技術、有資本、有需求,那么我想風口的形成也是必然之事。 2 需求衍生機遇 重構“人造肉”的品類價值 瞄準大需求,精準打擊焦慮的人性弱點 現在人們對于食物的要求早已超過了“吃飽”的范疇,從素食主義、有機食品、無轉基因食品,不斷有新的健康飲食理念在流行。 在這種潮流面前,大多數人是盲從的。 比如說維生素,人們發現這種物質后,開始大肆宣傳,很多人開始每天服用維生素片,導致市面上充斥著各種高價、各種形式的維生素片。 但這兩年科學家卻說口服維生素片很難吸收,有些維生素服用過量還會導致諸如肺癌等患病風險。 據相關數據顯示,男性每天服用400個國際單位的維生素E,未來7~12年的患癌風險就會增加17%。 出于對健康的焦慮和生病的恐慌,一種食物一旦被認定為健康食物后,馬上就會有一幫人改變自己的食譜。 其中的套路一般是先有權威科學家和醫學家提供理論上的支持,接著飲食專家和健康護理專家出來背書,然后媒體開始大肆宣傳,制造商以富含或缺乏某種元素為賣點去做營銷。 對標圈層不一樣,品類人設要跟上 套用一句爛大街的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從一開始就不把自己局限在素食市場內,而是傳統肉類市場,讓“人造肉”的競爭視野跳脫出了傳統植物蛋白的陣地,其競爭不再局限于素食主義、動物保護主義和環保人士的圈子,而是在肉類市場開創一個全新的價值品類。 △Beyond Meat的銷售策略非常聰明 產品都被放在肉制品的區域銷售圖源:百度 資源壓力、氣候變化、動物福利、人類健康……種種因素催生出“人造肉”發展。與工業化養殖生產出的肉類相比,“人造肉”的優點顯得很亮眼。 它更健康、更環保(在工廠化的農場中飼養動物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 沒有動物虐待、沒有抗生素濫用…… 雖然在動物飼料里添加的抗生素會被代謝,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危害,但是大家仍然追求更健康的食物,這也為“人造肉”的高溢價提供了基礎。 3 就算技術突破 人造肉也不可能顛覆行業 當然只靠潮流、價值是行不通的,真正能打動消費者,還是因為人造肉做到了普通肉相近的口感,和更低的價格。 同時就像上文中所說的一樣,“人造肉”這個名稱帶有濃烈的實驗氣息,消費者接受程度也并不高,因此換個如同“素雞”這樣的名稱必不可少。 現在來看,人造肉要想在中國開辟一條蹊徑并不容易,不像國外的飲食習慣,譬如牛排、肉餅、漢堡等許多食物都可由人造肉制成,可對行業實現大面積覆蓋,在中國博大精深的菜譜里,烹飪方式很多,講究肥瘦相間,人造肉面臨著很大的局限性。 △圖源:百度 另外,還有技術上的問題。就拿“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公司來說,依然處于“燒錢”的階段。 由于公司業務規模處于擴張階段、且進行了大量的科技投入,公司近年業績均處于凈虧損狀態,近三年虧損總額超過8000萬美元。 技術不突破,成本不下來,再怎么炒作,那也只能是小眾產品。 結 語 總體來說,人造肉是大方向,引領了食品領域的新趨勢,但以中國的烹飪方式來說,引發一場新的食品革命卻很難。 風口會來,但也會因為有一些技術難題、市場突破阻力導致行業暫時熄火。 最終,一切還是一場關于吃的生意。 編輯 |紅餐_朱斐 “人造食品”入侵傳統餐桌,你準備好了嗎? 當一輩子廚師也沒見過,這些食物竟然是人造的! 比快餐精致、比正餐快捷,越南菜要火了? 油炸串串爆紅,串串香之后又一個風口來了? 內容交流/轉載 | 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8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