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92 期
“滿20減19、下單返2元代金券、進店領1元代金券、滿60贈送大可樂1份,月銷5000單……”
這樣的生意,要怎么賺錢?
紅火熱鬧的外賣O2O下,有人替商家算過一筆賬:食材和包材占40%,(一線城市)房租和人員成本占25%,平臺促銷占10%,平臺從中抽傭20%,這么一算凈利只剩5%了。而這還不包括各項雜稅、退單和投訴。
這樣的生存空間下如何存活?活得不錯的外賣品牌都有哪些特點?燒錢大戰后,2017年外賣O2O如何既賺吆喝又賺錢?
內參君為你帶來最新解讀。
”
■餐飲老板內參|黃宏森 發于北京
在開始正文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份外賣020的“陣亡”名單(截至2016年):
▲數據來源:DT電商網,媒體公開報道,如有疏漏請聯系小編
顯然,這場O2O之戰從開始就一場是殘酷的淘汰賽。經歷了2015年的火上天,2016年的加速淘汰,2017年市場終于歸于冷靜。5%的利潤空間下,賺錢者的比例也與之相當。
當競爭開始回歸到商業本質,如何才能做一個既能留住用戶又賺錢的外賣O2O?
聽聽血海中殺出的外賣品牌,對于2017的幾個判斷。
1 做具有最大公約數的品類 ▼
互聯網O2O外賣的原則是流量法則,有足夠的流量、訂單才能養活一個外賣站。據“骨氣哥”供應鏈負責人許靜宜測算,一個在一線城市核心商圈的外賣站,一天要有150~200份訂單才能維持下去。
這就需要品類有足夠高的消費頻次,而家常菜無疑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最容易接受的。現在平臺上訂單量較多的乙味屋、二十五塊半、焦耳外賣、優糧生活都印證了這一點,他們都主打低客單高性價比的家常菜。
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據《餓了么:2016在線外賣消費大數據洞察》顯示,在線上外賣熱門菜式中,銷售量最高的前兩位是酸辣土豆絲、皮蛋瘦肉粥,與其他菜式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在餓了么平臺上,搜索量前五名分別是:麻辣燙、粥、肯德基、黃燜雞和燒烤。
2 細分用戶,提供精準服務 ▼
打開外賣訂餐軟件會發現,今年賣排骨湯飯的特別多:骨氣哥、骨貨仔、朵宜秘制排骨飯、小火慢燉排骨米飯……排骨湯加飯這個搭配就精準地解決了消費者喝湯的需求。“任何一個品類都沒有給你帶湯,我們可以,很多人點我們不是為了吃排骨而是為了喝湯。”許靜宜說。
同樣主打健身餐的七分食抓住了用戶想減肥的心理,瞄準在意自己體重的用戶。
3 快餐正餐化,正餐快餐化 ▼
金百萬從2000平米的廚房專門辟出20平米專做外賣,讓顧客花25塊錢就能吃到平時要花上百元才能吃到的烤鴨。同樣的,主打龍蝦蓋飯的海盜蝦飯用40元左右的客單價就能讓顧客吃到小龍蝦。這都是在把正餐做成快餐。
而優糧生活眼鏡盒式的包裝設計很是讓人眼前一亮,即使去掉logo也能讓人識別出這是優糧生活的餐盒。
飯菜分離的呈現形式不會使人聯想起廉價的蓋澆飯,很有品質感,把快餐做出了正餐的感覺。
4 研究用戶心理 ▼
上述品牌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喜歡研究用戶。能活下來的商家一直都在研究用戶,了解用戶需求并和用戶產生互動。
二十五塊半的slogan是“難吃的外賣”,這種另類標榜其實是一種自嘲,反其道而行之讓人產生記憶點。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用戶的心理預期,當用戶吃到外賣時發現并沒有那么難吃好感度就會上升。
餐盒也經過精心設計,橙色紙質腰封內藏紙巾和餐具,這源于工作人員常常在備餐時忘了裝筷子。如果你最近點二十五塊半,還會發現餐盒被很貼心地裹了一層保溫罩。
二十五塊半還在每個餐盒的腰封上都印著諸如“在北京漂泊好不容易,昨天又生病了,沒事啦,還有我這個難吃的外賣陪你”這樣的人格化語句。
在未來誰能更懂用戶需求,更了解用戶心理,誰才更可能活下來。
5 未來:堂食+外賣>純外賣 ▼
平臺上的很多外賣商家本身就有實體店,入駐平臺做外賣只是多一個銷售渠道。在未來,配送成本和流量獲取成本占總成本結構的比例會越來越高,這也是為什么像肯德基、麥當勞、吉野家這樣的連鎖餐企從還沒有三大平臺的時候就開始收顧客7~9塊錢的配送費。
而外賣平臺上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比線下堂食店的競爭更激烈,因為一個手機屏就那么幾寸大,顧客不會往下翻太多。這依然遵循著互聯網的二八定律的流量法則,即90%的流量給了10%的商家。
線下渠道的重要性被重新重視,OPPO、Vivo的銷量反超小米和華為也恰好印證了這一點。
主打烤肉飯的乙味屋在今年就打算在線下開“堂食+外賣”業態的店鋪,店里僅設幾個餐位。
這種做法來源于達美樂披薩,由于消費者能在線下看到你的品牌,在線上點外賣的時候會更放心。
結語
▼
天圖資本合伙人馮衛東曾說過,O2O外賣這種即時性消費最大的屬性是給顧客提供便利,而便捷的東西是不便宜的。
在資本紅利和流量紅利過后,平臺和商家都過了跑馬圈地的階段,開始回歸理性。價格戰的模式在未來肯定活不下去,商家必須朝著品質化、精細化、品牌化運營,回歸到商業的本質,從價格優勢向品質化發展,提高菜品品質和服務以培養用戶忠誠度才是王道。
有資料顯示,2016年以品牌為品質背書的餐飲企業,其平均單店業績是其他餐廳近2倍,肯德基、麥當勞兩大“洋快餐”巨頭問鼎全國性連鎖餐廳訂單之最,而2016年第四季度較第一季度的整體客單價增幅也接近20%。
綜合而言,人們的消費整體上沒有變貴,但在外賣上確實更愿意為高品質的食物買單。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利潤去哪兒了|第二家店|超級店長制 必栽的5個坑|好吃不貴|高手的5段位 決戰20平|西貝裁判制|2017生存法則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