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27期
▼
不久的將來,你像往常一樣走進街邊一家沙縣小吃店,點上一籠蒸餃,一碗云吞。與現在不同的是,從店面形象到人員著裝竟然都有了“標準化”的感覺,墻上的海報告訴你,餡料里的肉來自“養豬第一股” 雛鷹農牧,輔料來自赫赫有名的中糧集團、正大集團……
這并不是臆想。
11月28日晚間,雛鷹農牧披露,將斥資1.35億元投資沙縣小吃集團旗下2家子公司。而此前,沙縣小吃已成功“勾搭”上了正大集團、中糧集團。
公布上市愿望已近10年的沙縣小吃,如今與真正的上市公司股權合作了,會否加快上市步伐?
身為中國小吃“三巨頭”之一,沙縣小吃2016年各種資源整合動作頻頻,能否真的實現轉型升級?
■ 內參君
1
當小吃巨頭遇上養豬巨頭
▽
雛鷹的公告顯示,此次雙方的合作分為兩部分。
第一,雛鷹農牧以自有資金不少于9000萬元,通過增資的方式認繳沙縣小吃餐飲連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沙縣投資”)45%的股權。該公司負責運營沙縣小吃產業園和沙縣小吃供應鏈服務項目。公司注冊資本不少于2億元。沙縣小吃集團出資1.02億元,持股51%。
第二,雙方子公司也有親密互動。雛鷹農牧集團控股子公司微客得以自有資金出資4500萬元,持股比例為45%,擬與沙縣小吃集團全資子公司沙縣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沙縣旅游”)及其他各方共同投資設立沙縣小吃傳媒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沙縣傳媒”),開展廣告服務、旅游文化傳播及其他等業務。沙縣旅游擬出資4800萬元,持股48%。
此次 “牽手”,是沙縣小吃集團方面少有的與外界進行股權合作的嘗試。根據出資額及股權比例推算,雛鷹農牧以現金出資成為合資公司第二大股東,沙縣小吃集團則是以評估資產作價及現金方式出資成為大股東。
2
他們為什么在一起?
▽
沙縣小吃和“黃燜雞米飯”、“蘭州拉面”,被稱為中國餐飲界三大扛把子。它的盤子有多大呢?
據媒體公開報道,沙縣小吃集團是一家國有獨資企業,注冊資本6500萬人民幣,年營業額已超過50億元,門店除了遍及國內各大中城市,還在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等海外落戶。
目前沙縣小吃在全國的經營店近2萬家。這體格,妥妥的餐飲巨頭啊!
而另一方雛鷹農牧,其掌門人家族在各類富豪榜上持續保持名次,積累的充裕資本也給了企業拓展產業布局充足底氣。從電競、金融等領域投資提速,到出讓豬舍資產,再到今日與沙縣小吃深度互動,看似各種發散動作下,其主業縱深拓展與新領域融合的邏輯隱現。
實際上,“巨頭”與“土豪”早前已有初步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5月,雛鷹農牧與沙縣小吃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在原料供應、產品研發、基地建設、互聯網平臺合作、共享市場渠道資源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
雙方將共建中央廚房加工中心,并依托雛鷹農牧的資源優勢,發展互聯網平臺項目運營、管理咨詢,共同搭建電商O2O平臺。
如今,從戰略合作到股權層面,雙方合作升級。
雛鷹公告顯示,沙縣小吃集團目前正在推進沙縣小吃產業轉型升級,整合沙縣小吃經營店。目前公司正不斷拓展下游市場,通過雙方的深度合作,利用沙縣小吃集團的渠道,可有效拓展公司銷售渠道、擴大市場份額。
通過與沙縣小吃集團共同投資、增資入股的方式參與項目投資,主要是基于沙縣小吃的全國性的品牌影響力和持續盈利能力,將對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經營業績帶來積極的影響。
接二連三出手,雛鷹“相中”的或是沙縣小吃的超強終端網絡。與沙縣聯手,將拓寬雛鷹農牧的線下銷售渠道、推進公司向下游拓展和規避周期性行業風險。
3
沙縣小吃的努力
▽
可能有人會問,沙縣小吃集團,和滿大街的沙縣小吃店,是個什么關系?
簡單說,文章開頭,你即將或者已經遇到的那種“標準”店,就出自于沙縣小吃集團。
2006年,沙縣小吃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由沙縣政府主導,目標直指連鎖和上市。十年已往,沙縣小吃集團在推進沙縣小吃業發展上新作頻頻。成立了18家子公司,發展了120多家加盟連鎖店。與國內餐飲原輔料巨頭開展戰略合作,鍛造沙縣小吃產品全產業鏈。
去年8月,沙縣小吃集團與泰國正大集團正式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3年內整合6000家,5年內新增發展4000家沙縣小吃終端,將沙縣小吃打造成為中式餐飲第一品牌。
今年,更是動作頻頻:
5月,沙縣小吃集團與“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展開全面合作。
同樣在5月,“沙縣小吃”文字及圖形集體商標正式獲得商標許可證。沙縣小吃集團結合新商標形成一整套品牌視覺形象,在各地的連鎖加盟店中推廣。
6月,沙縣小吃集團再次“聯姻”國內餐飲原輔料巨頭中糧集團,助推小吃產業提升發展。
10月,沙縣分別在合肥、上海召開沙縣小吃餐飲連鎖現場會,全國各地18家子公司前來參觀交流學習。沙縣小吃集團為18家子公司授牌,許可使用新注冊的小吃同業公會“沙縣小吃”’商標。
11月,和雛鷹展開股權合作……
4
沙縣小吃的想象
▽
“下階段,我們力爭用3年時間打造3萬家小吃終端店,實現營業收入300億元,同時完成與小吃產業配套的種養業、加工業、物流倉儲業包括小吃培訓的轉型升級,做好沙縣小吃連鎖、小吃傳媒、中央廚房、小吃銀行四大文章。”沙縣小吃提升發展工作小組項目指揮部指揮長羅光華說。
相比3年時間、3萬家小吃店、300億營收,四大文章中的“小吃傳媒”、“小吃銀行”更加引發想象。
作為傳統街邊小吃的代表,沙縣能否率先突圍?拭目以待。
來源:公眾號“鑒聞”、每日經濟新聞、福建日報等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