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日本回來,我為什么攔著你別跳中央廚房這個坑?

    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1096

    先講幾個小片段:

    1

    在日本著名連鎖餐飲集團和民的中央廚房,餐飲老板內參深度游學考察團員問:你們是怎么對員工進行績效考核的,他們才能這么敬業?我注意到日方臉上掠過一絲不解,答:我們并沒有績效考核方案……

    日本企業普遍采取年功序列制,不分行業,薪水都與年齡、工齡的增長同步,所以他們選擇和時間做朋友,而不是考核方案。
    2
    東京群馬縣栗田制面工廠,被稱為“面癡”的廠長川島隆夫老先生自如穿梭在自家流水線,一不注意還會身手麻利地攀爬上熱汽升騰的機床,親手抓起剛下線的拉面,捧在鼻尖,用嗅覺就能精確核對出面料配比。
    3
    在豐田總部,參觀汽車生產系統的過程,猶如觀看賞心悅目的舞蹈表演,一切設計都非常標準,工人們取零件,進行安裝,檢查質量……每個動作都有明確的目的,沒有懶散,沒有無所事事。
    ……
    以上是很多餐飲老板去日本考察都可能遇到的場景。我一直覺得,中央廚房能在國內發芽,受中國餐飲老板喜歡去日本學習影響巨大。
    但是今天想聊的,是中央廚房適不適合中國?

    餐飲老板內參CEO | 秦朝 發于北京

    來聽聽幾位大佬怎么說:

    嘉和一品董事長
    劉京京
    如果有機會重來,再不也會上馬中央廚房,希望同行們不要再跌這個坑。
    外婆家創始人
    吳國平
    我做過工廠,工廠最難處理的就是生產能力跟生產量的關系,生產能力不足或者超負荷生產,都很難管理。精力還得放在經營上,不如像洋快餐那樣進行委托加工。這樣可以將所有精力集中。
    黃記煌創始人
    黃耕
    我們為什么不做中央廚房?首先要分清中央廚房的營業性質是什么。我們是全國連鎖,就牽涉到預包裝食品的異地供應,比如說你從上海到南京,如果你沒有食品加工企業的營業執照,就屬于非法。
    王品(中國)市場中心總經理
    趙廣豐
    如何保持核心產品的口味穩定度,中央廚房可以是一種,但只是其一。

    ……

    人稱“面癡”的東京群馬縣栗田制面老廠長川島隆夫

    下面,我也就著灶訪日本之行的心得說幾點看法:

    1

    不同階段

    學日本建中央廚房VS學美國搞供應鏈企業

    印象中,2010年左右,國內一批連鎖餐飲企業掀起興建中央廚房的風潮,大舉實踐前店后廠模式,謀求標準化,目標做大做強。一些精明老板還吃到了政府土地政策紅利,組團拿地,搞起中央廚房產業園區。

    時至今日再看,叫好的不多,叫苦的不少。

    日本和民中央廚房的標準化餐品,每天滿足500家店鋪供給

    一次跟上海某火鍋品牌的管理層聊天,說他們在上海的中央廚房每月至少吃掉了兩家六七百平大店的利潤;

    北京某O2O外賣品牌,創業之初即投入1000萬元建了個小型中央廚房,接著因為訂單不足、產能過剩、精力分散,運營不到一年遂黯然關閉;

    我贊一個開了130多家店的餐飲老板,說你們中央廚房系統好強大!他皺了一下眉頭說道,好像規模越大越不賺錢……

    為什么一定要建中央廚房?為什么美國的快餐連鎖如麥當勞、肯德基就不自建中央廚房?

    原因之一,是國內前幾年與餐飲業相關的供應鏈系統不發達。要想實現標準化、集約化,首先的反應就是依靠自己解決,這是傳統思維的慣性,也跟日本島國心態很契合。大家喜歡對標日本餐飲,也就跟著建中央廚房。

    但這幾年,中國互聯網蓬勃發展,基本是受美國影響,同時對標美式餐飲供應鏈的企業也發展迅猛,比如海底撈的蜀海,就是當年張勇去找Sysco合作被拒,回國干脆自己搞一家供應鏈企業,然后上市。

    海底撈的蜀海供應鏈公司已經服務一麻一辣、拿渡、江邊城外等眾多餐飲品牌

    現在,為中餐解決標準化的供應商、O2O平臺如雨后春筍,格局初現。各種凈菜、準成品、預制品、醬料供應商、物流體系一起發力,一派社會化分工大協作的勢頭……這個階段,還用自建中央廚房么?

    2

    不同賽道

    管理一個中央廚房不是多管一個企業

    而是多跨一個行業

    中央廚房完全是區別于餐飲經營本身的另一個賽道。能管好餐廳,不見得能管好一個工廠,或者說,讓一個餐飲老板同時去管一個加工廠,本身就會人格分裂。

    就像吳國平說的,工廠很難管理,精力還得放在經營上,不如像洋快餐那樣進行委托加工,可以將所有精力集中。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

    隨著供應鏈、信息化逐漸成為餐飲業的基礎設施、行業標配,餐飲老板的專業屬性將被強化,只需專注于前端的戰略、品牌、產品研發設計、用戶運營,后端的供應鏈、信息化、O2O等都交給第三方去做吧。

    3

    產能過剩

    這個大包袱能甩趕快甩

    日本國土面積小,中央廚房都是螺螄殼里做道場,而中國大,也喜歡大,動輒千萬上億的投入,非理性、熱啟動、預見性不足,導致大部分中央廚房嚴重產能過剩,反噬企業利潤。

    日本和民中央廚房外景,十分緊湊,遠沒有國內的高大上

    嘉和一品中央廚房總部基地201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總投資1.8億元,面積超3.5萬平方米。董事長劉京京當初構想,中央廚房基地至少滿足500家連鎖店的配送需要,也可以通過集約化采購與生產促進中餐的標準化程度。

    然而僅是匹配好央廚產能與門店發展規模、速度的關系,就足以讓很多餐飲老板頭痛。

    以嘉和一品當下的連鎖店規模來看,要想通過現有的經營狀況收回在中央廚房上的巨額投資,不僅周期較長,還會背上財務負擔,并導致嘉和一品經營壓力增大。

    好在,今年年初,嘉和一品終于將這個“包袱”以3億元價格“甩”給了新希望。而新希望接手,也算得上是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去年我在江蘇某O2O餐企中央廚房工廠看到,偌大的廠房里只有一條流水線在運行,旁邊是剛剛拆掉的兩條生產線留下的空地。

    負責人說,我們的凈菜加工、蒸煮、準成品包裝設備、產能都達到國內一流水平,但前端訂單不足,不敢全線開動,一開動就賠錢。

    事實上,這幾年已經有人專門在整合中央廚房的閑置產能,開放給行業使用,以盡量降低損失。

    也有很多餐飲大佬采取投資、孵化與自己品類相近的創業項目,抱團整合,共享產能,提高中央廚房、供應鏈利用率。

    4

    上游下沉

    越來越多的上游廠商愿意成為餐企的中央廚房

    2014年,我受邀去內蒙古科爾沁牛業參觀考察,直接感受到上游產業拼命向下游用戶端延伸的趨勢。科爾沁原本以牛畜養殖、宰殺、分割加工為主,但當時已經開始生產各種直供廚房、餐桌的標準化牛肉準成品。

    而在米面標品領域,國內速凍巨頭思念食品早已在餐飲toB供應鏈有所布局。現在, 肯德基、必勝客、真功夫、永和豆漿、德克士等眾多品牌產品均出自思念食品關聯公司——千味央廚。

    千味央廚已經為百勝集團持續供應標準化產品14年

    去年一家大連的韓餐加工廠找到內參,說,我能滿足一家韓國料理店菜單上的所有產品。也就是說,我若想開一家韓國餐廳,只需起個好名字,選個好位置,然后提交一份菜單,這家工廠就能全部代加工搞定并配送到店,我只要一兩個操作工進行熱處理即可上桌。

    向用戶端下沉,滿足消費升級新的需求市場,增加產品附加值,成為中國上游產業供給側改革之道。而中國餐飲的萬億級大市場,會吸引眾多上游廠商甘愿擔當餐企的第三方中央廚房角色

    與此同時,餐飲業品牌、品類、消費升級的紅利也才剛剛開始,特別是品牌的機會紅利,帶來的溢價空間,能夠讓餐飲企業去開展社會化協作和創新實驗。

    統籌丨關雪菁

    編輯|溫馨 段明珠 黃文瀟 視覺|阿部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麥當勞誘惑兒童| 董明珠上崗海底撈 | 馬拉松營銷

    3年開垮6家店 | 服務之神警告 | 互聯網餐飲那些坑

    情感攻占人心90后追的品牌名 | 95%的回頭率

    “減法之道” | 最牛選擇策 | 780萬份肉夾饃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 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287.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0月30日 23:36
    下一篇 2016年10月31日 08: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