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1058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海底撈你學不會?
有一個老板,跨界餐飲業前做有色金屬的,在海底撈“臥底”打工幾個月后,用2年時間,做了3個品牌,開出20家店,開一家火一家,店店贏利,成為同行取經的對象。
在很多傳統餐飲人眼里,很多跨界搞法完全是“不倫不類”,可消費者就是喜歡。
今天,內參君就帶你看看,他是如何用工業化思維進擊餐飲業的。
?講述人:“芙蓉巷”、“可蘭”、“我是你的菜”品牌創始人吳少輝
撰文:餐飲老板內參 李新洲
01:選品類
流行什么做什么?
No,在什么城市唱什么歌
▽
我跨界來干餐飲,原因有二:一是原來做工廠雖然年產值很高,但總覺得是給別人加工產品,想做個真正屬于自己原創的品牌和事業;二是從小家里開飯店,青少年時期一回家就鉆到后廚里幫爸媽打下手。情結加上情懷一綜合,創業時第一個就想到了它。
正兒八經決定做餐飲之前,我先去海底撈扎扎實實干了幾個月,把餐飲前中后各個環節給摸了一遍,搞清楚了當下的餐飲到底是怎么干的。
△
臥底海底撈能學到什么?點上圖查看
到了選品類跟定項目的時候,也是多方考察。
做第一家“芙蓉巷成都名小吃”時,是這么考慮的:成都名小吃也好,主打擔擔面也好,首先這類介于快餐跟中式正餐之間的產品沒問題,有面有小吃有小菜,不難吃還不貴,在北方以面食為主的城市容易打開局面,而且挺適合在二三四線城市進行拓展。
02:選址
算算租金成本先?
No,跟著最火的mall走!
▽
我們設想中的門店模式是做商場店,而整個河南做商業最好的是丹尼斯,于是一家一家丹尼斯開始找門面。東區丹尼斯2天地3樓入口正好有個空位置,面積和物業條件也正好適合做餐飲。
然后我花了一個星期蹲在店門前考察客流,每天中午十二點到兩點半,晚上五點半到八點,測算隔壁同樣賣小吃的阿三生煎的客流量。發現中午人流多晚上少,但整體人數還是可以的。
當時四川廚師團隊的產品研發也完成的差不多了,第一家店就這么開起來了。
芙蓉巷第一家店開的時間比較好,東區CBD正好處于繁榮上升期,整個丹尼斯的客流量與日俱增。因為客單價低(20元左右)和產品品質不錯,漸成了整個餐飲區的人氣王,為餐飲招商貢獻了一份力量。
△
芙蓉巷店內
在這個基礎上,跟丹尼斯的戰略合作更深入,隨后,花園店、大衛城店、洛陽和平頂山的丹尼斯購物中心店也隨之開了起來。
可以說,我們前七八家店都是跟著丹尼斯的節奏走,發展很快,在每個地方生意也很好。
03:布局
開好一家店再開下一家?
No,有市場空白就提前占位兒
▽
當餐飲業態在購物中心比重越來越高,這對于商場店不一定是好事。打個比方,正常情況下,開店一年半左右能收回成本,然后按照一簽三年合同周期,剩下的一年半時間來擴大利潤。
但隨著購物中心餐飲比重加大,原本一個商場20家店擴充到40家,而客流只是從5萬人提升到5.5萬人,這時你的投資回收周期就變長了。
等到三年好不容易收回成本了,購物中心又跟你說為了保持顧客的新鮮感,需要你重新裝修一下門店換換形象跟場景,這時候又要一筆投資給扔進去了。
餐飲本來凈利潤就低,哪兒還禁得起這么折騰。那怎么辦?
芙蓉巷成都名小吃基本上都是購物中心店,為了照顧更多的地級縣級市和社區店,我們也在考慮要不要推出副牌“小芙蓉巷”擔擔面,主打面館(門店面積減小一半,投資為一半或三分之一),選擇的都是標準化程度高、操作難度低,配送方便的產品,去廚師化降低人工成本。
△
預判趨勢,提前布局
這個戰略我們基于兩方面考慮:
① 省會城市——地級市——縣級市的節奏步步開,進入越晚將來選擇余地越小。
② 消費升級,社區也同樣需要品牌店,有市場空白。
04:標準化
最高境界是“千店一味”?
No,總店和分店用“區別感”保持生命力
▽
當門店越開越多,超過10家之后,我開始考慮一個問題——所謂標準化到底是千店一面、千店一味,還是要在產品品質和供應鏈標準化的基礎上,不同門店保持特色差異化?
△ 既要統一,又要有特色,是個問題
我的想法是:想吃正宗,就去總店過過癮;想方便快捷,就近去分店吃。總店生意火爆可以帶動分店的生意,分店生意不好了不太會影響總店和品牌。
但如果你走的是“千店一面”的路子,到哪兒吃味道都一樣,慢慢顧客就沒什么驚喜,自然就不去了。
未來,芙蓉巷走的路子也一定是“旗艦店+標準店”的模式,大衛城店可能是我目前的旗艦店,種類最多,體驗感最好,值得專程來吃;其他的也好吃,在品種種類上可能沒那么多,但好吃而且就近。
05:品牌觀
牛排不能配花生米?
No,消費者缺啥我做啥
▽
“低客單、高人氣、高平效”,讓芙蓉巷成為購物中心招商的寵兒,丹尼斯、萬達、凱德、熙地港先后拋來橄欖枝。
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多品牌路線。“芙蓉巷”定位成都名小吃(快餐+中餐業態組合),“我是你的菜”定位“火鍋菜+披薩組合”,“可蘭牛排自助餐廳”則定位西餐(自助餐+牛排業態組合)。
△
定位不同,可蘭內部空間設計和芙蓉巷也截然不同
這個我們借鑒丹尼斯“百貨、大賣場、便利店”業態布陣,芙蓉巷就是大賣場,可蘭是精品百貨,我是你的菜是便利店,客單價從20多元到90多元,覆蓋不同消費群,這個品牌矩陣跟購物中心合作也增加了議價能力。
就像牛排,為什么不能跟中國美食結合呢?誰規定吃牛排的時候不能配個花生米呢?只要是消費者有需求我們就滿足。消費者需要啥我做啥,缺啥我做啥。
在我眼里,餐飲多品牌就像是原來做工廠的不同生產線和項目,只要把基礎的模式跟團隊搞好,多上一個兩個項目完全不是問題。
06:服務
不能老讓顧客“占便宜”?
No,不要跟人性做斗爭
▽
做餐飲一定要懂點顧客心理學,比如人性里的喜新厭舊,追逐新鮮感還有“占便宜”。
△
服務已成為標配,如何讓顧客“哇”,感到驚喜,才是占據她心智的超配
在2天地的可蘭牛排自助餐廳,一天光免費速溶咖啡消耗兩三百包。廚師長看在眼里,跟我說這太浪費了,應該節約成本或取消這個。
我就問他,你認真統計了沒有,真正這么拿的人有多少?顧客真正占了便宜下次是不是還會來?你做了八九十的客單,客人就算拿幾包速溶咖啡算什么?再說一百個人里面有一兩個最多了,不能為了一兩個人的存在,就耽誤了更多人的福利。
不能去跟人性做斗爭,不能怕顧客吃多,他有什么需求你可勁滿足就是了。但前提是你牛排的品質要好。很多人說可蘭不就是牛排加了幾個炒菜跟小菜嘛,很多人來拍照學習回去也改了,形式對了但上的自助餐品質不好,生意還是繼續下滑,這是核心問題沒弄明白。
我總結,當你有足夠的神秘感可以挖掘,不斷有新的產品和場景設計給顧客驚喜,你很了解你的顧客但他卻看不透你,他就會愿意來反復消費。就像我上面說到的旗艦店和標準店,從菜品到場景都有很大區別,這樣就能延長品牌的生命力。一個品牌你做得迎合所有人口味的時候,就沒有特色了。
我始終堅信店鋪生存的根本原因只有兩個:① 二次消費、② 主動傳播。我們的門店跟品牌也在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它不一定完美,但“存在即合理”,這模式至少目前很適合企業,在發展中發現問題,邊做邊改。
▼ 戳我,大家都在看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探秘小店|麥當勞大數據秘笈|餐飲第2大品類
100平日流水1.5萬|7年不思變|馬云等用人之道
馬云買肯德基|餐飲業新商機|大數據咋用
定位的6個誤區|90后餐館倒閉記|餐飲業下半場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