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的大熱門餐企,再也無法躺著賺錢了!

    文丨職業餐飲網 焦逸夢

    百勝中國第二季度的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

    全聚德第三季度利潤跌幅超10%!金百萬股市被停牌!

    港式茶餐廳代表品牌“翠華”、“大家樂”早就關掉了在內地經營多年的門店。

    ……

    業績下滑、利潤直跌、股市被停、關店潮,這些曾經的現象級網紅餐飲品牌,如今也變得落寞。

    很明顯,它們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傳統連鎖快餐:

    被shopping mall嫌棄“太老了”

    1

    傳統連鎖快餐鼎盛期:
    下雪天排隊1小時,只為一塊原味雞

    要知道,肯德基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開業時,天氣很冷、飄著雪花,由于等待人群太多,肯德基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員來維持秩序,人們排隊近1小時才能買到一塊原味雞,但顧客仍興趣盎然。

    和合谷的創始人趙申也曾向職業餐飲網透露過,2005年和合谷292平的西單店,日流水最高可以賣到13萬。

    那是肯德基、和合谷的黃金時代,也是傳統連鎖快餐的黃金時代!

    2

    傳統連鎖快餐落寞:
    百勝中國業績下滑,中式快餐停滯不前

    如今,百勝中國第二季度的總收入21億美元,利潤1.93億美元,同店銷售額同比下滑1%!

    接近百勝中國的人士表示,“同店銷售額的下滑對整個集團來說是一個警示,公司盈利方面的問題仍亟待解決。”

    而中式快餐品牌,早在三五年前就停止了擴張。

    真功夫、吉野家、永和大王們的千店計劃,也很難突破600家的魔咒。

    據shopping mall的招商人員透露,2010 年進行餐飲招商時,入駐的商戶還以傳統連鎖品牌為主;而2014年進行餐飲招商時,就以年輕潮流品味的餐飲品牌為主。

    在shopping mall看來,這些傳統連鎖快餐品牌,離年輕人的生活越來越遠了,難以給商場帶來流量。

    不過,這些傳統連鎖快餐品牌,也在不斷謀變。

    肯德基開KPro輕食餐廳;

    真功夫宣布進入“中式快餐3.0時代,與其孵化品牌“熊貓茶布”合作,賣咖啡、奶茶、啤酒等飲料;

    吉野家打造了無印良品風格的新店。

    但,這些變似乎還沒觸及到根本。

    3

    曾經火的原因:
    標準化程度高、用餐便捷,滿足白領午餐需求

    連鎖快餐的崛起,有個時間節點,就是1999年。

    在中國,本來是沒有連鎖快餐的,這是西式快餐麥肯帶來的。

    隨著麥肯的大火,中式快餐的標準化開始被探索,于是,真功夫、永和大王等連鎖快餐品牌涌現。

    出餐快、性價比高、干凈衛生、又是中餐,這成了很多辦公室白領午餐的不二選擇。

    然而現在,選擇品類有限、門店環境過于簡單的快餐,早已不能滿足年輕人的需求,他們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得好吃得有趣。

    特別是隨著線上外賣品牌的崛起,顧客可選擇的范圍越來越大,傳統連鎖快餐的生存變得更難。

    傳統連鎖快餐品牌,雖不至于像前面兩種業態——港式餐飲和傳統中餐館一樣,倒閉潮明顯、收益下降,但也離消費者越來越遠。

    傳統連鎖快餐的鼎盛期過去了。

    傳統中餐館、酒樓:

    飯點高峰期卻沒生意

    1

    傳統中餐館鼎盛期:
    要提前半年預定,才能搶到位置

    傳統中餐館、酒樓的生意曾經火到什么程度呢?

    火到,顧客要想去消費一頓,至少都要提前半年預定!

    火到,婚慶公司要去布置現場,都會被設置各種門檻,甚至達到刁難的地步!

    2

    傳統中餐館落寞:

    老字號接連倒閉,消費體驗直降

    2016年底,擁有28年歷史的大同酒家倒閉;

    2017年,茶香書香、凈雅、醉窮樓倒閉。

    業內的一些餐飲人包括記者,偶然在一些傳統中餐館就餐時,均發現,在飯點高峰期,竟然都沒幾個顧客,并且,菜品、環境、服務更是直接下降到了流水席的水平!

    3

    曾經火的原因:
    滿足公款吃喝的面子需求

    傳統中餐館、酒樓的老字號很多,也就是說,這類餐飲業態已經火了很多年了。

    在當時,餐飲行業還處于相對粗放的時期,傳統酒樓存在的價值是,人們手里有票子、要下館子、以體現面子。

    更重要的是,當時公款吃喝還被允許,中餐酒樓的主客群是公務接待和商務接待,額外才是各類宴席,這些場景更是十分重“面子”。

    可以說,當時的中餐館、酒樓,賺足了面子的錢。

    所以,當時酒樓的門店環境全靠規模來堆,動輒就是幾千、上萬平,但在裝修上下的功夫極少,門店環境算不上臟亂差,也談不上今天所說的格調、風格。

    而,自2012年國八條出臺后,公款吃喝被禁止,傳統中餐館、酒樓的兩大主客群損失。

    酒樓式的大而全的菜品毫無記憶點,靠規模堆起來的環境毫無調性,跟不上新時代顧客的需求。

    而酒樓的大面積造成的多房租,多人工造成的巨額工資支出,也使得總支出過大。

    缺乏客流,成本又過大,這些傳統中餐館多年也沒找到出路,因此,只能集體沒落。

    當然,也有越活越好的,比如,創造意境菜的大董烤鴨,靠金獎乳鴿火的唐宮。

    同樣地,即便如此,傳統中餐館、酒樓的黃金時代也過去了。

    港式餐飲:

    大陸顧客對茶餐廳的興趣減弱

    1

    港式餐飲鼎盛期:
    凌晨兩三點,入座率70%!

    2008年、2009年是港式茶餐廳的開店熱潮。

    (菠蘿包是港式茶餐廳的美食代表)

    2008年,茶餐廳越過長江,在北京上海遍地開花。

    2009年,“茶餐廳第一股”翠華落地上海,開出第一家位于中國內地的分店。

    當時的茶餐廳,生意好到什么程度呢?

    據北京金滿嘉華茶餐廳創始人Ringo Yip回憶,他2004年來到內地,偶然到訪了北京東方廣場的一家茶餐廳,當時是凌晨兩三點,還有60%-70%的入座率。

    這可把家里世代開茶餐廳的Ringo嚇了一跳,于是,他立即找來自己在香港的廚師朋友,兩人合伙在北京開了一家茶餐廳。

    2

    港餐落寞:
    翠華、大家樂關店,港餐關注度下降

    十多年過去了,港式餐飲在內地的生意卻越來越不好做了。

    2016年,翠華餐廳在杭州的門店關門歇業;從2014年起,翠華的年收益增長率便逐年遞減。

    2017年10月,大家樂撤離華東市場,僅據守在與香港飲食習慣相近的廣東省。

    港式茶餐廳的沒落,更是直接體現在了關注度上。

    用百度搜索指數,搜索關鍵詞“茶餐廳”、“港式茶餐廳”,它們的搜索指數在2015至2016年中達到最高,此后便逐年下跌。

    并且,在這些關鍵詞的人群畫像中,30至39歲的消費者占大多數。

    3

    曾經火的原因:
    乘著香港文化的流行風+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

    港式餐飲的流行,是香港文化和新興外來事物的產物。

    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香港電視劇、電影、流行歌曲甚至是美食文化都猶如一股洪流,沖擊著大半個大中華與東南亞地區。

    菠蘿包、魚丸、粉面、奶茶、三明治,這些港式茶餐廳的美食,一度風靡大陸。

    但在如今多元的文化環境中,日式餐廳、韓式餐廳崛起,香港的文化輻射力變得微弱。

    沒有了香港文化的紅利,又在內地存活了十多年,消費者的好奇心、嘗鮮心理已不再,曾經在內陸紅極一時的港式茶餐廳,依然要走下神壇,和普羅餐飲業態一起,共同面對現在日漸挑剔的消費者。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港式餐飲也不得不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

    也有做得好的港式茶餐廳,比如,太興餐廳,在內地發展優良,20家店20種風格,注重性價比和美食的研發。

    即便如此,那些在內地開茶餐廳的香港人都明白,港式餐飲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錯過了餐飲店進商超,

    又錯過了消費升級,只能沒落!

    1

    一些品牌因錯過了兩波市場紅利,慘遭淘汰

    回過頭來看,那些10多年前叱咤風云的餐飲業態,如今竟變得“泯然眾人矣”,這多少會讓人唏噓。

    事實上,除了傳統連鎖快餐、傳統中餐館酒樓、港式餐飲,還有很多餐飲業態也變得落寞。

    但在這些集體沒落的餐飲業態中,也有幸存者,比如,港式餐飲里有太興餐廳,傳統中餐館酒樓里有大董,傳統連鎖快餐里有老鄉雞,等等。

    集體沒落,是拜時代大趨勢所賜!

    個中品牌崛起,是靠自己的逆勢突圍!

    其實,這里的時代大趨勢,說白了,就是餐飲的兩大變革。

    第一是,餐飲店進商超的潮流;

    第二是,消費升級潮。

    很多品牌第一沒能及時抓住進商超的潮流,第二對隨著而來的消費升級潮也視而不見,因此,經過這兩波潮流,一大批餐飲業態、餐飲品牌被淘汰。

    2

    一些品牌,因及時抓住了趨勢、不斷自我革命,越活越好

    外婆家的火爆,正是抓住了餐飲店進商超的趨勢紅利。

    餐飲店開始從街邊店進入商超,消費者也從街邊店進入商超,外婆家的軟裝修富有調性且性價比高,吸引了大批客群。

    在這種情況下,街邊店的吸引力自然大大下降,因此,一批固守街邊店的餐飲品牌都被淘汰了,比如,金百萬、大鴨梨等。

    西貝更是進商超最成功的案例,云海肴當時作為一個新品牌,能快速崛起,也是因為抓住了這波紅利。

    但,不管是進商超的潮流,還是消費升級潮,都是剛出來的時候,比較火,現在,也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的階段,沒有當初的市場紅利了。

    3

    餐飲品牌的周期從10年縮短為5年,自我革命才能立住

    現在,餐飲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餐飲品牌的周期性越來越短,以前是10年,現在是5年。

    這就讓很多餐飲品牌不得不通過其它方式,來謀求品牌的增長。

    比如,推副牌、迭代門店環境、自我升級等等。

    不是西貝“愛折騰”,而是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西貝不得不砸錢 ,來革自己的命,不然就倒了,也就沒有了今天年營收20億的西貝。

    就連剛剛上市的海底撈,都一直在謀變,比如,店面形象一直在升級,暗中籌備智能機械臂、送餐機器人等。

    小結:

    “十年河西,十年河東”,本文選取的三種餐飲業態,在1999—2014年期間,可是如日中天,如今,已這般落寞,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別說做百年品牌,現在做十年的品牌都不容易,隨著餐飲競爭的日趨激烈,餐飲的生命周期會越來越短。

    做餐飲不可能一勞永逸,餐飲品牌即便不能站在時代前沿,也得緊跟市場的大趨勢,不斷創新、自我革命,否則,就會被市場革命!下一個倒下的,就是你!

    (本文作者焦逸夢,微信wisdom2015jiaojiao,如對文章有探討,請加微信。)

    △ 點擊圖片,了解課程詳細信息

    – END –

    主編丨彭景 視覺丨馬聰

    相關閱讀:

    《40%員工為勞改犯,昔日黑老大開餐廳月賺500萬……》

    《創始人自殺,股東內斗,號稱要開5000家店的“咖啡陪你”為什么敗走中國?》

    《海底撈花了上千萬才明白,餐飲業不適合現代化管理!》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9050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0月23日 21:00
    下一篇 2018年10月23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