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這么出名,但你為啥不知道它的Slogan?


    此刻,我們應該閉上雙眼,用心去聆聽,

    因為明天我們將要看的更遠。

    餐謀長?導讀:每個品牌都有其獨特的Slogan,那么海底撈的Slogan是什么?這么出名的品牌卻很少人答得出來!那么,海底撈為什么不做廣告?除了口味差異化,中餐為什么做不大?


    上周,一位做餐飲的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海底撈的Slogan怎么樣?


    如果要問:目前比較出名的餐飲品牌都有哪些?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麥當勞,肯德基,西貝,真功夫,以及海底撈等等。

     

    然而,如果再問一句:它們的Slogan是什么?

     

    估計只要是對品牌有點興趣的人,也都能說的出來:

    麥當勞——我就喜歡;


    肯德基——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


    西貝——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真功夫——營養還是蒸的好。

    而海底撈呢?

     

    反正,當時我真不知道它的Slogan的是什么,所以就有點莫名的尷尬:這么出名的品牌,我居然不知道?



    為什么海底撈這么出名,卻極少有人知道它的Slogan?不僅是我自己,我問了3個做市場的朋友,他們居然也說不上來…

     

    而這篇文章,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思考“海底撈鮮為人知的Slogan”的過程中,都有哪些理解和感悟。


    海底撈的Slogan究竟是什么?


    其實,海底撈的Slogan,在其官網的“新聞中心”里就能找到:



    “來自四川的火鍋……好火鍋自己會說話”——這就是海底撈的Slogan。


    這句Slogan怎么樣?其實,我認為是不錯的。

     

    首先,“來自四川的火鍋”,一句話就介紹完自己的品類,以及產品的賣點——正宗。

     

    另外,海底撈的所有名聲,基本上都是以“口碑傳播”的形式建立起來的——大部分人都是從朋友或KOL的口中聽說“海底撈服務好”。


    “好火鍋自己會說話”,自然是再恰當不過的描述了。不過,我對海底撈Slogan本身,其實并沒什么興趣。

     

    而真正感興趣的是:為什么極少有人知道這個Slogan?是因為它不夠好嗎?


    那些世人皆知的廣告語


    如果要問:當今有哪些知名度非常高的廣告語

    我想答案一定會包含這些:


    送禮就送腦白金;


    恒源祥,羊羊羊;


    大寶天天見;


    停不了的樂事;


    以及上文提到的:


    我就喜歡;


    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

    那么,為什么這些廣告語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呢?是因為它們本身很有傳播力嗎?

    不一定。

     

    相信你已經發現了,以上這些廣告語,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是通過電視/視頻廣告,來進入人們心智的。



    比如肯德基的廣告語,如果你的確記得這句話,相信你一看到它,就會想起廣告中帶有俏皮節奏感的朗誦方式——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

     

    而這種節奏,就來自于你的聽覺,也就是從電視和視頻上聽到的。

     

    不過,肯德基的這句廣告語,如果單從文案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好的廣告語嗎?

    顯然不是。

     

    因為它的目標太大——好滋味的東西有很多,比如巧克力,薯片,披薩,和漢堡王的漢堡,為什么消費者一定要選肯德基呢?


    但,為什么極少有人知道海底撈Slogan?就是因為:海底撈從沒打過廣告(指推送式的硬廣),而不是Slogan本身不好。

     

    那么,新的問題來了:為什么海底撈不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到處打廣告呢?



    其中一種解釋是:


    因為它的特點在于“服務”。而這種與服務有關的故事,最好的傳播方式是消費者和社交媒體的口碑,而不是自賣自夸的硬廣。


    這樣說的確有道理。

     

    不過,如果你仔細想一想:不僅是海底撈,像外婆家、喜家德、巴奴,這些很有名的餐飲店,其實都沒怎么打過像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那樣的廣告。

     

    所以,一定還有其他的原因。


    為什么海底撈很少打廣告


    “門店數量”應該是最大的因素了。

     

    那些經常打廣告的餐飲品牌,它們(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都在1500家以上;而海底撈,以及絕大部分連鎖餐飲品牌,相比之下就少得多:


    部分餐飲品牌在國內的門店數量↑


    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投廣告,肯定達不到精準的效果。

     

    比如我居住的地方,離最近的一家海底撈就有16Km,而樓下就有肯德基。就算海底撈天天打廣告,也很難說服我第二天就跑過去吃一頓。

     

    所以,像海底撈、西貝以及大部分餐飲品牌,就算它們打廣告,也肯定是以「地理位置」為主要參考對象——就在附近打。



    當然,“門店的數量”也僅僅是個結果,它并不是最本質的原因。

     

    而決定“是否打廣告”以及“門店數量”的,還有下面一些因素。


    1

    消費者偏好


    大家應該都發現了:那些經常打廣告的大型餐飲品牌,基本都是西餐;而本土的中餐,似乎從未見過它們做大規模的廣告,也沒有一個很大規模的品牌。

     

    那么,為什么西餐就能做到這么大的規模,而中餐就不行呢?

     

    其中一個原因在于產品:西餐很容易標準化,它更依賴于食材;而中餐不容易標準化,它更依賴于廚師的手藝…



    這的確是個很大的因素。

     

    不過,產品只是“內因”,而需要我們關注的,其實還有“外因”,那就是「消費者偏好」——如果消費者對某個品類有相對固定的偏好,這個品類就不容易做成很大的品牌。


    而一般來說,行業歷史越悠久,消費者偏好越固定。


    就拿火鍋舉例:

     

    火鍋主要集中于川渝地區。在那里,那些本來就喜歡吃火鍋的人,對“什么是好火鍋”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這時候,新開的店就不容易滿足這些“老顧客”的口味——只要你稍微不一樣,可能就會被認為“不好吃”或者“不正宗”。

     

    中國本土餐飲老大的海底撈一共也只有300家門店,而這也是中餐很難在中國做成很大品牌的原因之一。

     

    西餐就不一樣了——大部分中國人,對西餐都沒有固定的偏好,還以為肯德基的“雞腿堡”就是真正的漢堡…

     

    另一方面,肯德基和麥當勞,出新品的頻率也非常高,就更不存在所謂的“過去偏好”了…


    說到這,也許你會問:


    剛才你說行業歷史越悠久,就越難形成大品牌。那掛面的歷史也很悠久啊,陳克明掛面又是怎么做起來的呢?



    其實,這是因為它改變了產品的歸類。

     

    在中國,掛面的確是一個沒什么品牌的、相對古老的行業——基本都是附近的小作坊、小工廠生產,然后就在本地售賣。

     

    而陳克明所做的,就是把掛面從“農副產品”,變成了像方便面一樣的“標準快消品”。

     

    與之類似的,還有小罐茶——把農產品變成禮品;黃太吉——把傳統小吃變成正餐;東阿阿膠——把養生品變成禮品和快消品;真功夫——把中餐變成快餐…

     

    是的,如果你也處于歷史悠久的行業,要想做成一個品牌,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產品的歸類——實現差異化,讓消費者不再受過去偏好的影響。

     

    畢竟,人們都不愿意改變自己原有的想法,卻相對容易接受一個全新的概念…


    2

    消費的頻率


    這個很簡單。

     

    如果要問:麥當勞和海底撈,誰的消費頻率更高?


    答案當然是麥當勞——你可能每天去都買一個漢堡,卻不可能天天都吃火鍋吧。


    另外,火鍋還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冬天吃才是最爽的。

     

    所以,海底撈就更不可能像麥當勞那樣,經常性的打廣告了…

     

    是的,一般來說,消費頻率越高,就越需要持續的打廣告——因為消費頻率高就意味著: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更有可能多一個(或者少一個)用戶。


    3

    消費決策  


    麥當勞的客單價一般也就30塊,而海底撈輕輕松松就上百。

     

    人們去麥當勞,很多時候僅僅是為了“果腹”——隨便吃一點就行;而去海底撈,一般都是朋友聚會——是相對重要的時刻。

     

    所以,“去不去麥當勞”,對用戶來說是個不怎么重要的決策;而“去不去海底撈”,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一般來說,決策的重要程度越低,廣告的作用就越明顯——“反正又不太重要,那就聽廣告的吧”。

     

    決策的重要程度越高,廣告的作用就越小——消費者會自己好好考慮,或者征求第三方的意見,總之不會輕易相信廣告。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海底撈就更沒有必要打很多廣告了,而應該把精力主要放在“消費者口碑”。


    總 結


    這篇文章我們說過:

    因為廣告少,所以Slogan鮮為人知;


    因為門店少,所以廣告少;


    因為消費者有固定偏好,所以門店少;


    因為消費頻率低,所以廣告少;


    因為決策重要程度高,所以廣告少。

    不過,這些因素至少還存在以下關系:

    因為消費頻率低,所以門店少;


    而門店數量少,也是導致消費頻率低的因素之一;


    因為消費頻率低,所以決策重要程度高(畢竟好不容易吃一次,所以要好好考慮);


    因為消費者已經有相對固定的偏好,所以廣告也會少一點;

    另外,廣告宣傳比較少,又會反過來影響門店的數量(品牌擴張的速度),消費者偏好以及消費的頻率…


    所以我們說商業是非常復雜的…因為你永遠不能完全獨立的去看待某一個因素。


    畢竟,每一個商業現象(以及商業決策),都是各種因素相互制約和協同的共同結果。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我們不能保證每天堅持原創文章,因為一個團隊的知識和力量是有限的,無法滿足全國餐飲人的品牌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所以精心優選了全國優秀的營銷觀點及方法,希望這些是有價值的,能幫到大家,也期望我們能成為伙伴。



    《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本文來源:品牌圈圈

    作者:小云兄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一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每年關幾十萬家店,80%的餐飲老板不會成本核算!不信你進來看…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257.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3日 20:16
    下一篇 2018年1月3日 21: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