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9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只賣饅頭,能發家致富嗎?有人說能!那只賣1元,8年從不漲價呢?
更嚴峻的是,還在一塊美食林立的商業街,小小的饅頭如何殺出重圍并且持續盈利?
美心饅頭做到了!賣饅頭一年賣到2000萬,而且成了整條街的明星品牌,整個城市的美食名片。
|饅頭的銷售奇跡|
一年賣2000萬元,6天賣100萬元
▼
在游人如織的重慶洋人街,總會看見排著的長長隊伍,提著一大包饅頭的人們。“跟重慶小面、陳麻花和合川桃片一樣,美心饅頭也成為重慶的美食名片。”
饅頭如此受歡迎,對于負責人的黃昕來說是最幸福的事情。在她眼中,饅頭有一種樸實的情結。
▲買到洋人街的美心“搟子饅頭”,合影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的美心饅頭還是小小的網紅,有一幫簇擁者,在微博上搜索洋人街,幾乎一半的結果會提到它。和饅頭來一張合影,比一比誰的臉小,或者分食饅頭秀恩愛,層出不窮的新鮮玩法,讓普普通通的饅頭有了新的生命。
美心饅頭的名聲,漸漸地在當地家喻戶曉,洋人街的人氣也因此越來越大,“打的去洋人街買饅頭”成為一時潮流。需求太大也成了一種煩惱,“一天賣兩噸面粉,節假日還要翻倍,有時更是要24小時加工。”
因為雇傭收銀員的成本高,在每個美心饅頭的售賣點,都安放得有一個一米多高的投幣箱,顧客自己投幣,因為零錢太多,每天還要安排人來數錢。“今年過年期間,6天賣了100萬元,七十多袋裝零錢的編織袋,堆了半間屋。”
▲美心饅頭的投幣箱
2015年,美心饅頭的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黃昕已經記不起來自己賣了多少饅頭,摸了摸頭笑著說:“1億個肯定有了!”
|饅頭的營銷戰略|
拳頭產品+1元策略=打響市場
▼
一個饅頭成就了整個洋人街,但背后的過程卻是艱辛的。
早在2006年,彼時的洋人街剛剛開業,交通還很不方便,游客多,商家少,配套服務完全跟不上,甚至連最基本的餐飲都無法提供。
“解決這個問題,并打響市場,需要一款拳頭產品來引導”。黃昕說,“大眾都能接受的饅頭成了第一選擇。”
▲美心饅頭的公益精神
可饅頭畢竟是北方的主食,南方人吃得少,市場本身不大,“前期經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這是黃昕經手以來,最難忘的一段時間。“最初美心饅頭的知名度低,洋人街也是假日經濟,平時人不多。”
2008年開始,洋人街著力打造“1元錢經濟”,豆花、糍粑、面包和礦泉水等1元食品可謂五花八門,這些低價美食吸引了大量游客。
為了打開饅頭的銷路,黃昕和團隊做了很多努力,有一段時間,他們幾乎跑遍了市區每個人多的地方,每天開車派人做地推宣傳,直到天黑連路燈都關了,才收攤回家。堅持了半年,基本打開了銷路,人們知道重慶有個洋人街,洋人街有個美心饅頭。
美心饅也漸漸有了自己的品牌,成為一種即食又便于攜帶的旅游小商品,風靡于洋人街的街頭巷尾。
“1元饅頭是招牌,是洋人街食品線的引導者,更是洋人街的縮影。”黃昕說。
|饅頭的工匠精神|
和面精度必須達到規定程度,
員工要進行饅頭培訓
▼
最早的時候,美心饅頭的生產線只有一條,還是在一個破舊的茅草房,由于供不應求,現在已經增加至三條生產線。站在重新裝潢的店面外,通過透明的櫥窗玻璃,可以看見整個饅頭的加工過程。
▲個頭飽滿的美心饅頭,長得像搟面杖,很多人叫它“搟子饅頭”,每一個有35厘米左右,分量更是普通饅頭的4倍。
從一把面粉到最后的成品,為了做好一個饅頭,八年如一日,對于這份工作,黃昕和她的團隊從未間斷,也從不埋怨。
因為熱愛,所以追求。經過不停地改良,美心饅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科學。“同家里面的手工饅頭相比,我們的講究更多,比如和面精度就必須達到規定程度才行。”原材料和輔料都是標準化機器生產,而這整套機器也是通過美心饅頭的實際情況組裝改良的。
在不同的季節,因為溫度和濕度的變化,面粉在醒發的時候也會有差異。“有一次,供應商的面粉用手工做出來沒有問題,但是用機器做出來,打開蒸爐的時候,本來看起很飽滿的饅頭瞬間就縮緊了。”
對于這種不合格的產品,黃昕表示不會二次加工再賣給顧客。“洋人街有魚塘,這種產品會做成喂魚的飼料,饅頭做不好是技術問題,缺斤少兩是人品問題。”
因為饅頭的特殊性,保質期不會很長,追求新鮮度的美心饅頭,更不會委曲求全的添加防腐劑,甚至做成半成品走電商化之路。
▲美心饅頭加工處
現在,圍繞美心饅頭的洋人街食品線,員工已經超過一百人。“新員工需要組織專門的饅頭培訓,老員工也有定期考核,公司還派人去北上廣和日本學習先進的食品機械和管理。”既是為了一個饅頭,也是為了一份工匠精神。
|饅頭的商業邏輯|
表面是賣饅頭,實際是利用流量賣衍生產品
▼
依靠“1元策略”,美心饅頭的銷量很好,但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卻浮出水面。
隨著原材料漲價,饅頭的成本不斷增加,1元的饅頭很快出現虧損。“2008年50元一袋面粉,一個饅頭還能盈利幾角錢,現在漲到100元一袋,饅頭的成本也達到1.5元。”擺在黃昕面前的似乎只有兩條路:要么饅頭漲價,要么分量減少。
為了此事,美心集團董事長夏明憲專門組織開了一場會議,他甚至拍著桌子說道:“美心饅頭打死也不漲價,不減量!”
同時,外界也不斷發出質疑聲。“打死不漲價的饅頭到底能夠撐多久?”“發生通貨膨脹,老板能頂得住嗎?”
面對內部和外部的壓力,美心饅頭團隊意識到,沒有商業化的邏輯,饅頭根本不能持續地走下去。“賣得越多虧得越多,不能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看到了嗎?美心饅頭在賣美心玉米羹
有沒有一個辦法,既不用漲價減量,又能持續發展?黃昕慢慢發現,美心饅頭其實帶來了巨大的人流,但是卻沒有好好利用。“把顧客、饅頭和其他食品捆綁在一起,通過饅頭帶來顧客,然后從其他食品上盈利。”黃昕說道,“雖然饅頭賣一個虧一個,但是圍繞饅頭的衍生產品利潤填補了一元饅頭的虧損。”
由于銷量大,所以原材料消耗大,因此進貨價格比市場低,再加上美心饅頭周邊,有了酸辣粉、香辣豆干以及各種伴飲的攤位,已經形成一個食品生態。在粉絲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這招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方法,不僅讓饅頭生存下去,反而賺到更多的錢。
▲排隊已經成為美心饅頭的一道風景
現在美心饅頭團隊不擔心饅頭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反而是1元的饅頭賣斷貨最讓她頭疼。“美心1元饅頭的招牌不能砸,如果1元錢饅頭斷貨了,只賣兩元錢的面包,顧客會懷疑1元饅頭只是噱頭,我們是欺騙顧客。”
(相關閱讀:慶豐是包子之王?甘其食笑了:我每天賣20萬個,年入3億!)
來源:商界,微信號:sj998_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