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73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營銷
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是一種能力;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是一種智慧。
餐飲業的產品,過去比拼菜品本身。現在不一樣了,已經是比拼整個的用餐體驗。因此,在做好菜品之外,拼的就是那些看似“畫蛇添足”的功夫。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發于北京
一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說:“西貝莜面村真是太雷人了,點完餐服務說要跟我們玩石頭剪刀布,贏一局減5元……最后連贏10場成功減了50元。”
此前,伏牛堂舉行了“牛掰”的主題活動。
顧客來吃飯,店員與之掰手腕,贏了這頓就免單,輸了就付雙倍的錢,伏牛堂把多余的錢捐給公益機構。
如果按這個節奏,下一步被致敬的可能是“扔沙包”、“斗雞”、“滾鐵環”……
這種做法看似雷人,仔細想想,還是有點兒意思的。這種玩法的高明之處,就是把“打折”進行了“儀式感設計”。
常規操作,往往是直接打折。這種打折,是簡單,不過也把產品的價值給簡單掉了。但是,把“打折”引入“儀式感設計”,就截然不同了。你玩一把游戲:贏了,滿足你的征服欲,成功欲。關鍵,你會因為好玩而加深印象。
這就是“儀式感”增加的價值,它以此暗示你:打折這件事兒,簡約不簡單。
當你經過這個“儀式”,你也會感覺到趣味性或成就感。而商家對產品進行“儀式感設計”,就會自然而然地帶動“傳播”。比如我的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轉發。
但是,儀式感真正的力量,還是需要建立在產品上。
在產品上制造“儀式感”,絕招就是“畫蛇添足”。原則是:只有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已經被證明有效的,就是日本的茶道。日本人喝茶,干嘛搞那么多規矩,其實就是一種儀式感!
中國餐飲業也開悟了。麻辣誘惑、拾味館和四季同仁椰子雞都用沙漏計時來增加“儀式感”。
比如在深圳四季同仁椰子雞,在煮雞的過程中,會用一個沙漏提示你3分鐘之后,雞子就可以吃了。
內參君的體驗發現,那個沙漏并不精確計時。但是他們還在堅持用這個沙漏。這種堅持,估計就是增加儀式感,讓顧客覺得“好玩”,然后進行傳播。
傳統餐飲人一直在使用這招。各種美食的吃法,背后就是儀式感。關鍵,餐飲企業要自己先進行“儀式感設計”,之后才能有“儀式感傳播”。
而這種“儀式感設計”,就像是“畫蛇添足”,腿畫的越長,越有傳播點。
誰能把蛇的腿畫得越長,就越能提升產品的逼格。
比如涮毛肚,不講究的吃法是直接把毛肚扔進鍋里,感覺熟了之后,再撈出來吃。這種吃法,太過粗糙。
“畫蛇添足”的吃法,就是要制造出“儀式感”。而儀式感會增加產品的情趣,擴展對品牌的認知。
在巴奴毛肚火鍋,服務員會告訴你,毛肚不斷從鍋里撈出來,七上八下,十五秒之后就可以吃了。
你問為什么這樣?服務員說是為了口感更好。
事實上,這種看似“畫蛇添足”的吃法,就是要制造出“儀式感”。如果我又知道一點兒巴奴的“產品主義”,你就會自然而然地為他們點贊。
但是,儀式感并不是簡單的娛樂,儀式感所增加的,是產品的情趣,是對品牌價值的有趣表達。
巴奴毛肚“七上八下”,這個量化的動作,讓吃毛肚變得有情趣,也成為制造傳播的“興奮點”。現在,去巴奴吃毛肚,“七上八下”的吃法,成為不可缺少的談資。
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是一種能力;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是一種智慧。
為啥?因為增加點兒儀式感更能提升產品價值。
在世界上,最強調儀式感的團體是宗教團體。凡加入宗教、禱告、宗教節日等無不特別強調活動過程中的儀式感,以此讓人產生一種神圣性與嚴肅性。
而一些餐企已經有意識地“畫蛇添足”,把簡單的產品用儀式感來增加情趣。
餐飲業的產品,過去比拼菜品本身,什么環境啊,也都是純天然的;什么質量啊,衛生啊,都是“嚴禁參觀”的,至于價值,更不知為何物。
現在不一樣了,已經在比拼整個的用餐體驗。當產品不容易形成差異化區隔,適度增加一點兒儀式感,會讓產品變得更有溫度。
把前戲做足了,才能高潮連連。
就像奧黛麗·赫本的經典影片《蒂凡尼的早餐》里,霍莉會穿著黑色小禮服,戴著假珠寶,在蒂凡尼精美的櫥窗前,慢慢地將早餐吃完,可頌面包與熱咖啡,宛若變成盛宴。
編輯:內參小然君
【推薦】內參新書《餐飲O2O你也學得會》+餐友匯VIP
價格:49元
購買: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了解目錄:請點擊此處或下方圖片
企業團購咨詢:陳先生 15600710005
下單后兩個工作日內發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