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星”專業戶莆田:如何用地方菜口味搞定全世界的胃?

    掃碼報名,和上千名餐飲人一起加速進化

    1565 期

    區域特色明顯的地方菜,很難同時滿足需求各異的南北方口味。那專注莆田菜的莆田是怎么做到的?

    1月31日,莆田餐廳創始人方志忠將在“2018中國餐飲創新年會”上跟你做詳細分享,先來看看部分干貨。


    ◎ 餐飲老板內參 孟蝶

    1

    自帶國際化DNA的中餐品牌

    – ? 產品

    頭等大事,用當地食材做家鄉口味

    每個海外游子都會想念家鄉味,嘗試自己做點家鄉菜解饞、解鄉愁,莆田餐廳的創始人方叔叔也是這無數海外游子中的一個,而且還把家鄉菜做成了國際化的連鎖餐飲品牌。

    2000年,方叔叔在新加坡開出莆田餐廳的第一家街邊小店。當時他研究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根據當地食材做出地道的中國菜,而且還要兼顧當地人對食材的接受程度和飲食習慣。

    出于對家鄉口味的青睞,方叔叔把自己變成了一個精致的“產品主義者”。

    “莆田鹵面”是莆田餐廳的“十醉產品”之一,是菜單中最具莆田菜風味的面食。

    “這道面食要用到牡蠣、蟶子和一些海產品來調味,但是新加坡很難找到這些海味,我只能不斷嘗試用新加坡常見的海產品替代牡蠣和蟶子,組合起來又不影響最終的口味。”方叔叔說。

    對食材的用心已經成為方叔叔的一種生活習慣,每到一個地方,他都會專注于尋找當地的特色食材,甚至頂著大太陽,卷起袖子,自己去田間勘察探訪。

    對于家鄉莆田特有的食材,方叔叔要求更是嚴格,他甚至在自己的家鄉專門建立食材加工廠,收集莆田最正宗、最好的食材,運往世界各地的莆田餐廳,力爭讓莆田餐飲、莆田菜肴真正做好原味。

    莆田的頭水紫菜

    “味道是莆田餐廳的根本,名字叫莆田,做的是莆田菜,就必須是莆田菜的味道,這一點絕不能妥協。”這樣的堅持,讓方叔叔認定,每在一個新的區域開店,找到合適的當地食材,做出莆田味道,是餐廳的頭等大事。

    – ? 環境

    用中國元素,不要中國“標志”

    如今,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餐廳的身影,很多中餐廳不約而同地有著許多共同“標志”——大紅燈籠、龍圖案、中國紅等等。

    方叔叔覺得這樣很不好,“區域元素太濃重的品牌很難走遠,無論哪個區域的特色都會遇到不適應它的人或地方”。在方叔叔看來,中餐品牌的裝修,其實只需要很自然地融入一些中國元素就好,這就足以證明餐廳品牌的特色。

    方叔叔舉例說,“以前西貝叫‘西北菜’時,在店里擺了五谷雜糧,很有西北特色。現在西貝莜面村就去掉了這些區域符號,區域風格太重就會限制受眾,自己給自己‘屏蔽’掉了一部分顧客”。

    莆田能在這么多國家或區域得到人們的喜愛,“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從食材到服務,再到門店的形象,我基本都‘本地化’了。”

    跟各地食材、服務、飲食習慣的融合,讓莆田餐廳在很多國家、區域都大受好評。地道的莆田口味成為了莆田餐廳最好的“中國元素”。

    – ? 標準化

    不一樣的食材和員工,如何做出地道莆田味?

    截至目前為止,莆田已經在中國的內地、香港、臺灣,以及海外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共開了48家店。每家店都會在當地取材、當地請廚師和員工。

    但是,不同區域的食材和員工怎么能做出統一的莆田味呢?

    “莆田的員工也是本地化的。”方叔叔認為,讓員工到新店區域工作生活,會給他帶來太多的問題和挑戰。

    莆田的做法是,在新區域開店時,當地招聘廚師,然后送去新加坡跟團隊一起學習,適應莆田的制作工藝、企業文化和團隊合作。

    對于一些當地招聘來的廚師,以前根本沒吃過、沒見過莆田菜,怎么做到各店產品的標準化呢?

    “(實現各國、各區域)產品統一靠四個步驟實現:第一,標準化制作;第二,配備中央廚房;第三,培訓;第四,比賽。”方叔叔告訴餐飲老板內參記者。

    怎么讓沒見過中餐的廚師做莆田菜?方叔叔說,這就是標準化的必要性,把中餐一道菜的復雜流程分解、簡單化。

    “喬布斯設計的IPHONE那么復雜,但只有中學、小學文化的工人就能組裝,就是這個道理,復雜的工藝拆分,每個環節就會變成很簡單的操作”。

    基于標準化的考慮,莆田餐廳每到一個新區域開店都會先設立中央廚房,并根據區域店鋪的數量調整中央廚房的規模大小,實現70%的產品從中央廚房備貨出品。

    另外,莆田餐廳會將從各地招聘的廚師集中到新加坡培訓。

    “有中餐基礎的話,培訓通常只用一個月。每個廚師先是專注做某幾道菜,做扎實后,再去嘗試其它菜品,最后實現輪崗、通崗。”方叔叔說,這樣的流程和制度也是為了減少后廚的壓力和降低成本。

    2

    中餐走出國門,穿西裝or中山裝?

    2017年,第四輪中餐出海潮到來,一大批中餐品牌走出國門(相關閱讀:2小時2500個訂位,這輪海外開餐廳的市場到底有多大?)。

    一時間,“中餐國際化”的話題再度火爆。關于這個話題,創辦于國外,在多個國家開了48家店的方叔叔很有發言權。

    – ? –

    國際化中餐的顧客,是海華華人還是更多外國人?

    既然中餐走出了中國,肯定不單只是要滿足當地華人。

    方叔叔說,別人都覺得莆田菜的顧客肯定是以莆田人或者福建人為主,“其實完全不是這樣,西貝走出國門也不可能說是要滿足全球各地的西北人需求。中餐品牌可以做地方特色的產品,但不能只對焦區域內的華人,否則,餐飲品牌做不大,也沒有意義。”

    現在全球的餐飲消費市場,消費者更愿意嘗試不同區域的飲食文化。隨著中國國力的升級強大,國外的中餐消費環境也越來越成熟。

    方叔叔認為,中餐走出國門后沒必要特意選在華人區開店,要敢于開到城市中心,當地人流集中的地方,這樣能更快地融入當地的消費市場。

    – ? –

    中餐國際化,應該怎么做老外的生意?

    近兩年,不斷有中餐品牌嘗試在國外開店,在方叔叔看來,現階段處于中餐國際化的“中間階段”,但整體看有兩個趨勢:穿西裝說英文和穿中山裝講英文。

    方叔叔向內參君分享了對兩個中餐品牌國際化的看法。

    △ 大董紐約店

    首先是剛剛在紐約開店的大董,屬于“穿西裝說英文”。“中國的菜品,用西餐或者國際化的制作工藝來做,外國人一看,這個中餐跟西餐做法一樣,一見如故”。

    其次是鼎泰豐,保留了中餐的精髓,只用國際化的展現形式,就像是“穿中山裝講英文”,“外國人會覺得你有中國的韻味,又能溝通,也不錯”。

    中餐國際化,你有什么觀點或者問題?

    在1月31日即將舉辦的“變量進化”2018中國餐飲創新年會上,方叔叔會參與主題為“中餐的第四次大航海時代”的圓桌論壇,和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加拿大中餐及酒店管理協會的相關專家,還有甘其食創始人童啟華一起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分享。

    1月31日 北京

    2018中國餐飲創新年會上

    莆田餐廳創始人方志忠

    將跟你聊聊

    中餐出海那些事

    等你來!

    立即進入報名通道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

    ·end·

    統籌|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尚冉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西貝年終獎|年入12億奶茶哥|沙縣變臉

    餐企年會|甩手掌柜|俏江南易主

    2018關鍵詞|中餐出海|餐廳起名

    商務聯系:首席勾搭官 18510936112

    微信① 18519700748|微信② 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094.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23日 07:27
    下一篇 2018年1月23日 12:1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