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識別二維碼,即刻開搶年會現場名額
1522 期
蘭州拉面、楊銘宇黃燜雞、大龍燚、大董……第四輪中餐出海潮來了。
◎ 餐飲老板內參 王瑛 發自成都
1 過去一年迎來餐企“出海潮”,火鍋居多 紐約時間2017年12月8日,籌備了一年多的大董紐約店終于正式營業。這家餐廳位于時代廣場東側布萊恩花園的核心地塊,共計約1200平米的空間,年租金超過200萬美元。10月16日開放網絡預定后,兩個小時之內就收到了2500個訂位。 在此之前, > 2017年年初,阿香米線開始籌劃在日本東京開店 > 2017年7月,支付寶宣布正式進入美國的華人餐飲界,紐約和北卡羅來納州將成為首批營運點 >2017年8月,蘭州拉面日本首店開業 >2017年9月,楊銘宇黃燜雞美國加州店開業 >2017年11月,大龍燚新西蘭首店開業,之前的5月份其廣告登上了紐約廣場 除此之外,2017年,像大龍燚、味蜀吾、小龍坎、麻辣空間、劉一手等,海外店依次落子。尤其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這些華人聚集較多的海外市場。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過一段時間,就有一次中餐出海潮。從以往出海的中餐看,中餐、小吃占據一定的市場,而這次,大批的火鍋品牌開始在全世界開拓市場…… △ 部分出海餐企,數據來源自網絡公開信息 2 第四輪中餐出海,有四點不一樣 這次出海是跟國力相關的,中國餐飲是一種文化,出海也是一種文化輸出。 ——宴遇創始人傅乙晟 這是品牌發展的一個全球化戰略。 ——味蜀吾董事長范勤耘 國內競爭激烈,已是紅海市場,國外市場商機比較多,還處在藍海的階段,適合開拓。而且,國家經濟地位提升后,這是品牌自信的表現。這個時候,品牌除了經濟需求,也到了追求“精神需求”的地步。 ——劉一手集團國際公司總經理任登萬 這次的出海最多的火鍋,是最容易標準化的品類,這個品類里很多已經有了足夠強大的供應鏈來支撐海外擴張,是水到渠成的發展。 ——大龍燚董事長柳鷙 這次出海,實際上是政府對中國文化輸出的支持。除了企業自行的市場擴張,也有相關的政策優惠,幫助品牌來開拓海外市場。 ——美食家劉德躍 △大董紐約店外觀效果圖 美食家劉德躍介紹,其實中餐出海已經過三次浪潮: > 第一次是在160至190年前,我國廣東、福建等地移民在國外開設的中餐館,以中國傳統的小吃為主,家庭作坊居多; >第二次,是在改革開放之初,當時不少國營餐飲品牌,比如全聚德、東來順等,首次開拓海外市場。但因為對海外市場缺乏了解,基本上不是關店,就是經營不善; >第三次,是2010年左右。當時在國內有影響力的中餐、火鍋品牌,開始探索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 、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華人比較多的國家。 >第四次,也就是當下,從2015年就有了苗頭,2017年市場熱度正式開啟。以新興的餐飲企業家為主,逐步實現了海外開店。 而這次中餐出海,也有了跟以往不一樣的市場特點: – ? – 憑管理出海,標準化程度更高 “以前,很多海外華人開了餐廳,就稱自己是中餐國際化。有那么多中國餐館就能叫中餐國際化?”西貝董事長賈國龍說,不能叫,當下中餐海外市場拓展,更應該是中餐品牌的國際化,它應該是帶著管理、帶著品牌出去的。” △海底撈的新加坡門店 內參君注意到,2017年這波中餐出海多以火鍋為主。大龍燚董事長柳鷙解釋到:因為火鍋最容易標準化,也最容易實現統一管理。比如,火鍋的底料可以從國內配送,保證全球統一輸出。 市場上,大家也開始在拼體系,品牌厚重度以及供應鏈。這也就是莆田創始人方志忠所說:“真正的中餐出海應該是管理出海,而非味道出海。” – ? – 法律法規先行,減少開店損耗 “要想走出去,你的思想一定要轉變。”宴遇創始人傅乙晟表示,不能用中國市場的思維來做國際市場,法律法規要先行,該摸透的當地法律法規、勞工法、裝修流程等,缺一不可。” 麻辣空間總經理朱鴻艷介紹,當時麻辣空間在墨爾本開第一家店時,光籌備就達一年時間之久。 之前底料進口澳洲時,除了中國海關出口相關手續外,還需要提前提供樣品給澳洲海關指定實驗室檢驗,保證包裝合格,成分的農藥和微生物不超標,不含違禁品。 其次裝修方面,首先完整的圖紙需要政府審批蓋章,涉及到的消防、水電煤、廁所大小數量、殘疾人通道等要求,圖紙蓋章通過才可以進行施工。 △麻辣空間走進墨爾本,澳洲人也愛上燙毛肚 施工完成后也有注冊的building surveyor(建筑測量師)來驗收蓋章,才可以拿到營業證書。 餐館的衛生許可證是在餐館施工完成后,由政府衛生部門來驗收,并檢查員工的相關衛生培訓證書。另外還有專門申請酒牌,這要由當地另外的職能部門審批,張貼告示。 朱鴻艷說,有了第一家店的示范,之后在墨爾本就容易許多。 – ? – 更注重品牌影響力的打造 有餐飲老板向內參君表示,即使在海外,品牌影響力的作用也不容小覷。海底撈在悉尼一個華人聚集區開店,就收到了一個商場的邀請,甚至給了不少數額的裝修補貼。 該餐飲老板就表示:在國際市場上,品牌影響力的打造更加重要。 而且,現在海外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中餐廳會在裝修、環境上投入,并打通海外品牌推廣渠道,進行廣告宣傳。開始更加注重品牌的打造和影響力的推廣。 這一點,數數今年上紐約時代廣場廣告的中餐品牌,就可見一斑。 –?– 更注重因地制宜,開始考慮“融入”的可行性 在這一波的海外市場擴張里,不少品牌已經開始逐漸改善華人消費占比90%的市場狀況。 △劉一手巴黎的店 比如劉一手巴黎的店,外國消費者已經占到四成,墨爾本的麻辣空間,中國消費者與外國消費者占比對半。 宴遇創始人傅乙晟說:這其實就是當下中餐出海最大的一個變化。很多中國餐飲品牌開始尊重國際文化。未來,宴遇也會走出去。而宴遇就要做符合西方主流市場文化的嘗試。 除此之外,食材本地化,也會促進品牌的融入。比如大龍燚火鍋,在海外有些食材就近解決,畢竟當地牛羊肉都是很好、很有市場的。 賈國龍表示:在海外市場,一定要研究當地消費者的習慣。品質感、健康屬性,這些都是消費者的需求。“運用當地原料、中國工藝來做。迎合當地消費者,這是中餐國際化肯定要做的。” 3 出海企業的短板,在于國際化表達 不久前,在2017時尚休閑餐飲中國峰會上,眉州東坡董事長王剛坦言,眉州東坡在美國投資超過2000萬美元,最高峰時月虧損額高達數十萬美元,盡管企業在美國的經營逐步步入正軌,門店數量也拓展到4家,但月虧損額平均依然在10萬美元左右。 這也說明,海外的品牌的生存狀況是有待檢驗的。 美食評論家劉德躍認為:雖然現在新的中餐出海潮正在興起,但是國內品牌走出去面臨的困擾障礙還很大。因為,雖然中國菜經過二十多年的市場化進程,但是其中的儀式感、文化意味、匠心精神、管理標準都還缺乏整理。 “拿出去我們喜歡吃的菜式,外國人就喜歡嗎?不一定。”劉德躍說。“我們現在還不一定能夠找到合適的中餐文化解讀,包括包裝上、宣傳推廣上,其實都還談不上到位。” △大董意境菜 “現在的中餐在海外,很多還掛著大紅燈籠來展示中國傳統文化。這其實就是當下中餐品牌表達的誤區。” 莆田創始人方志忠說,像大董用西餐的方式做中餐,讓外國人感覺更容易接受。這就好比,一個中國人穿西裝說英語,自然更容易跟美國人廝混到一起。鼎泰豐就是穿中山裝,用英語,說中國文化。 方志忠認為,未來中餐出海,需要提煉中國元素,而不是拿太多元素來裝飾。比如莆田餐飲的優勢發源于新加坡。 因此,從菜式、店面形象、品牌形象上,都要具有現代感。雖然主打福建菜,但并沒有福建建筑或濃重風土人情的飾品。 而且,中餐出海水土不服還體現在:高端餐飲需要梳理自己的客戶,低端餐飲要逃離價格紅海的競爭。 距離中餐真正走出海外,劉德躍認為,國內品牌還需要在品牌包裝方式、組織打造、供應鏈上進一步夯實。 4 在海外開的應該是好餐廳,而不是中餐廳 成都映象董事長杜兵說:中餐國際化,實際上就是讓更多的外國消費者吃中餐。嚴格意義上來講,就是‘你講的話別人能聽懂’。吃的方式,起碼符合別人的基本。你如果給別人油湯里的菜,別人看到就不接受,就更別說推廣了。 “現在中餐,很多時候還是‘一吐一桌子骨頭’,我們還如此的話,肯定進不了國際主流餐飲市場。現在中餐最迫切的,就是要有一種國際化的表達。把餐廳開到國外去,不再強調我開的是一個中國餐廳,而是強調我開了一個好餐廳。” 著名食評人、美食專欄作家董克平表示。 而好餐飲的標準,就是不管從服務上、菜品呈現上,各個方面都能夠有一個國際化的統一認可。而在好餐廳里,消費者吃到的是中國菜。 中餐第四次大航海時代啟幕! 如何趕上這個風口? 1月31日,2018中國餐飲創新年會 甘其食、莆田等“探路者”分享經驗 立即進入報名通道
– 大會商務合作 – 掃碼咨詢大會合作詳情 – 大會媒體合作 – 李新洲:15639755577 – 特別鳴謝 – TOM&MARK湯姆馬克餐飲品牌設計機構 提供本次活動視覺支持
·end·
統籌|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把店開進社區 | 老板必讀書單 | 讓員工心寒
生意突然變差 |一道菜的可能|2018餐飲業預言
3天扭虧為盈|餐廳給豬寫歌|2017年度漢字
商務聯系:首席勾搭官 18510936112
微信① 18519700748|微信② 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