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便面重破 400 億包,靠的是“吸血”餐飲業嗎?

    關注內參,獲取福利
    到公眾號回復“海底撈”,可領取“海底撈管理金句100條

    2014年,外賣剛興起時,常被當做“降維打擊”經典案例——方便面行業怎么也想不到,搶走他們生意的不是新品牌,而是一條新賽道。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據尼爾森數據,今年方便面市場回暖,預計銷量將重新突破 400 億包。反彈的方便面市場,是否反搶了外賣的生意?做外賣的你慌了嗎? 餐飲老板內參 小鴨子/文銷量重破 400 億包消費者又愛上吃泡面了?今年剛上大二的游戲宅小張,深刻感受到了泡面市場的升級。“以前一桶3、4 塊,現在買,你比如買個湯達人吧,要 6、7 塊錢呢!別說分量還小。”小張一邊跟我們抱怨著,一邊又伸手去拿“貴又小”的湯達人。買便宜的不就行了?“這個好吃啊!”他說著往前走,又拿了三瓶可樂去結賬。像小張這樣的大學生,是方便面的典型消費人群之一。在他們的買買買下,方便面市場迎來“第二春”:2015 年后,銷量重新突破 400 億包。

    數據整理自公開資料。


    這種增長的勢頭還將繼續。據尼爾森數據,2019上半年,中國方便面銷量上漲 1.4%,預計今年也將沖上 400 億,超過去年。
    曾斷崖式下跌、3 年少買 80 億的方便面市場,為什么會反漲?這對被視作“競爭對手”的外賣市場而言,意味著什么?

    一盒賣到 20 塊

    外賣幫方便面打響消費升級戰?

    與餐飲業不同,方便面市場呈現雙寡頭局面,集中化程度較高:康師傅是難以撼動的大玩家,市占率從 50% 向下緩慢波動;統一則從 20% 緩慢向上波動。

    兩者市占率對比


    以康師傅、統一為錨點,我們找到了以下幾個回暖原因。

    1.內因:高端線崛起,5 元時代來臨

    方便面的發展,其實與肯德基、麥當勞有一定相似之處——最初,它們都是洋氣、高端的產品,后變為方便、快捷。
    1992 年,康師傅推出紅燒牛肉面,售價 3.5 塊,當時其它方便面售價 1 塊,食堂吃飯也就 2 塊一頓。
    20 多年過去了,1 袋紅燒牛肉面價格只增長了 67%,而居民消費水平卻翻很多倍,從 1057 元漲到 17705 元——也就說,相對消費水平而言,方便面產品、價格都嚴重滯后。
    ◎ 90 年代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面。


    2016年,方便面市場跌入谷底,康師傅、統一都選擇了跟隨消費升級,主推高價面”

    為此,康師傅推出 express 速達面館系列,有“紅燒牛肉”“蔥燒豬排”“川辣牛肉”“香辣牛肉”四種,售價20~25元。統一則推出“湯達人”系列,主打豚骨湯面,售價 5~8 塊。

    ◎ 20 塊一碗的泡面,主打限量銷售。


    雖然“連泡面都吃不起了”曾引發熱議,但人們的身體是很誠實的:

    康師傅售價較低的干脆面銷售額同比下滑 24%,高端方便面銷售額同比增長 10.6%

    統一湯達人系列 2018 年銷售增長超過 30%,營收規模超過 19 億元。
    這是一個撕標簽的過程。方便面正在從“低端、不健康”的“應急食品”,向“正餐”、“休閑食品”轉型,強調口味而非飽腹。
    2018 年,統一5元以上產品占比由2017年的 21% 上漲至 26%,可以說,方便面市場正在整體升級,進入“5 元時代”

    2. 外因:勞工人數增加、外賣補貼消失

    方面是一個場景性消費的食品。80、90 后一代對它的最初印象,大多來自長途火車。
    2008年,深圳開往桂林的列車上,在吃方便面的兩兄弟。王福春攝。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會影響方便面市場呢?根據中國地質大學經管院的研究,與高鐵運營里程、客運量、勞工數、外賣市場規模有關。具體關系則如下圖:

    數據自《方便面市場消費量的影響因素分析》一文



    這次回暖,業內人士分析主要與勞工、外賣有關。

    一方面,外來務工人員流動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2016年,全國外出農民工增速從 3.4% 下降至 0.1% 。然而,興業證券數據顯示,2017年又回升至 2%。

    另一方面,外賣補貼消失,價格上漲。隨著美團外賣、餓了么雙寡頭格局穩定,外賣補貼消失,平臺抽點逐步增加到 20%左右,導致外賣價格整體上漲。據里斯咨詢全球合伙人張云分析,這為方便面創造了極佳的反攻機會。

    “今年外賣不好做了!”

    是方便面在跨界打劫嗎?

    “今年外賣不好做了”,“外賣的大盤整體是在降的”,最近,內參君所在的幾個餐飲群里總有這樣的討論,大家言語間頗為焦慮。

    外賣市場變差了嗎?位于不同城市、不同品類、不同業態的老板,給了我們不同答案。從大數據來看的話,外賣市場仍然穩中有漲

    據艾媒咨詢數據,2018 年中國外賣用戶規模較 2017 年增長 17.4%,達到 3.58 億人。

    此外,客單價在持續上漲,2018 年第 4 季度客單價 40 元以上的占比 32.9%,比去年同期增加 10.2%

    其中,有 3 個變化凸顯,暗藏著方便面與外賣,即將分道揚鑣,不再爭搶同一市場的趨勢。

    1、泡面上浮,外賣下沉

    如上述,泡面正在升級,增量來自高價產品線,一二線城市,外賣卻正好相反。
    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外賣市場重心正在從一二線向三四線轉移。一線城市用戶占比下降 6.0%,三四線則增加 5.8%。

    2、泡面“一人食”,外賣社交化

    由于平臺抽點、餐飲本身三高一低的特點,外賣正在“被”社交化。
    內參君以家附近的和合谷為例,一人點單,滿減 20-3,客單 30 左右;兩人點單,滿減 50-20,客單 20 左右。
    ◎ 想吃外賣,貧窮的豬豬女孩們只能拼單。


    據艾媒咨詢數據,2018年第四季度多人用餐為主流,分別有45.0%受訪用戶點餐是與2-5個同事、朋友一起。

    3、泡面“正餐”,外賣全時段

    由于國內飲食習慣、方便面產品等,很少有人會選擇早起吃泡面,或者下午茶吃泡面。外賣則不同,由于品類多樣,可以滿足多時段、多場景的需求。
    事實上,消費大數據也是這么體現的:2018 年 4 季度,宵夜點餐比例同比上升 2.9%,下午茶上升 2.7%,午餐則下降了 3.6%。

    綜上,方便面市場的上漲,外賣商家們不必太過驚慌。兩者雖有關聯,但影響比例不大,并有“分道揚鑣”的苗頭。

    與其找外因,不如做好產品,深耕運營,已被培養出消費習慣的“百步青年”們,不會輕易放棄外賣。
    ·end·
    輪值主編|艷子 編輯|劉珍 視覺|艷子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更多品牌案

    海底撈|星巴克|西貝|喜家德

    王品|巴奴|香天下|57度湘

    撈王鍋物料理|喜茶|奈雪的茶

    茶顏悅色|吉祥餛飩|大龍燚

    小龍|集漁|蜀大俠|哥老官

    Costco|格朗合|曼玲粥|食之秘

    商務合作:佳音吶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117.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20日 07:27
    下一篇 2019年9月20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