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占位
8月29日,呷哺呷哺發布年中報,湊湊發展強勁,利潤同比增長201.8%,成為呷哺呷哺集團收入及餐廳層面經營利潤的最大來源,占總收入18.06%。
2019年上半年湊湊全國門店數突破60家。9月份,湊湊持續發力,將在上海、廣州、武漢、沈陽等全國開出10多家店,繼續朝著百店目標邁進!
創立3年,年客流達500萬+,員工由創業初期的3人到現在的4000多人,湊湊是如何應對餐飲市場的變化?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文
呷浦呷浦集團于2016年推出了輕奢火鍋品牌“湊湊”,以“火鍋+茶憩”的創新復合業態殺入火鍋市場,不僅重新開辟了火鍋消費場景,同時在產品、營銷、差異化方面不斷創新,成績斐然。
有人說湊湊是“網紅”,但湊湊餐飲CEO張振緯認為:“成功帶有很多的偶然性,就算現在湊湊做的還可以,但也不敢言勝,湊湊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3年的時間,湊湊開店60+,利潤同比增長201.8%。有人說湊湊是趕在了風口上,快速的進行了升級;也有人說湊湊的營銷做的好!
但內參君在多次場合聽過呷浦呷浦的董事長賀光啟和湊湊餐飲CEO張振緯的分享后,發現了湊湊業績好、爆紅的一個重要原因:堅持自己,不隨大流,做出差異化!
差異化一:
開啟“火鍋+餐飲”模式,引來眾多品牌跟風
從品牌定位上,湊湊一開始就跳脫出傳統餐飲的經營方式,它的DNA、環境、到傳播方式,跟一般餐廳完全不一樣。
張振緯說:定位之初,他們思考了很長時間,因為火鍋是個大紅海,如何找藍海?歷經一年多的研究,最終決定“火鍋+茶飲”的戰略。
火鍋很狂熱、茶很內斂,把具有反差的兩種業態大膽地結合在一起,這種創新的商業模式是湊湊成功的首因。如果跟別人做的一樣,就完全沒有獲勝的可能。
一般大家用菜系做一個細分,也有用品類或者口味去做。但湊湊是以功能性去做細分市場,主要還是關注聚會的概念。
湊湊借助茶飲這個受到大眾消費者喜愛的品類引流,提供一個交談+玩樂的休閑空間,以及品牌初期就已成型的飲品外賣檔口設計,彌補了低峰時段的營業額缺失。
“火鍋+茶飲”的模式,無論在紅海市場的火鍋界還是茶飲行業都是新興的跨界融合,很好的利用了閑置非餐時段店鋪的資源。
市場對湊湊模式的認可,從小龍坎推龍小茶、渡娘火鍋推“度娘的茶”……等跟風現象就能看出來,目前很多餐廳都把茶飲作為標配。
差異化二:
精心打造“大產品”,顧客進門觸及每一處都是“產品”
所謂“大產品”概念,就是當顧客進門開始,餐廳的環境、產品、服務,全程用餐的體驗設計,都是大產品的概念。
1. 中式場景,韻味十足
2.高顏值潮流產品,讓顧客拍拍拍
3.臺式服務,要做顧客的朋友
海底撈|星巴克|西貝|喜家德
王品|巴奴|香天下|57度湘
撈王鍋物料理|喜茶|奈雪的茶
茶顏悅色|吉祥餛飩|大龍燚
小龍坎|集漁|蜀大俠|哥老官
Costco|格朗合|曼玲粥|食之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