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手起家!我在三線小城開4家小店,單店年凈利20萬!

    餐飲這個大行業里,談到規模,很多人能數出不少大的連鎖品牌;談到匠心,也能記住很多獨立小店。

    但在這中間,總有些不甘于“歲月靜好”的老板,想做品牌,把1家店開到3家、5家、10家。他們是餐飲老板中的“奮斗者”。

    蘇涌是其中一位。他和幾個合伙人,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運營體系,在三線小城一口氣開了7家店,成了當地第一個連鎖咖啡品牌。

    他的故事,也許對最廣大的“餐飲奮斗者”都有借鑒意義。

    本文轉載自咖門(ID:KamenClub )

    三線小城的連鎖店

    單店年營業額120萬

    2009年,蘇涌辭掉干了一年的星巴克工作,開始自己創業。作為潮州人,他骨子里帶著南方人要做生意的基因。

    一開始,他開了家冰淇淋店。半年之后,虧損,轉讓。

    2010年,他瞄上了咖啡行業。彼時在潮州,這個市場屬于基本空白,還沒有一家專門的咖啡店出現。

    蘇涌決定試試,就和朋友合伙開了第一家店,測試一下市場接受度。

    當時是小城市的新事物



    剛開始,生意只能用“慘淡”形容。轉機發生在暑假,接觸過新鮮事物的大學生放假回來,對咖啡不陌生的他們,很快注意到了家鄉的這個新生事物。

    抓住一點熱度,蘇涌就在本地貼吧發布咖啡館信息、頂帖,有的帖子甚至頂到被不能再發。

    于是,從7、8月到年底,生意持續好了下去。原本只是在3層樓的1樓有30多平的面積,僅有5張桌臺。后來,干脆把2樓也裝修了出來。

    之后,這個索爾咖啡品牌基本一路綠燈,有新的合伙人加入,又拿到百萬級融資,最多的時候在潮州附近的汕頭、揭陽連續開到7家店,成為當地第一個連鎖咖啡品牌。

    目前,索爾咖啡在粵東地區還運轉著4家門店,生意好的店年營業額達到120萬,利潤接近20萬。

    踩準了進入的時間點,生意也很順利



    在蘇涌看來,小城市房租成本、人工雇傭成本低,只要選址合適、人員薪資把控好,開店成功的概率可以大大提高。

    能有這樣的自信,背后的主要邏輯在于:索爾咖啡的幾位合伙人,除了蘇涌,都在星巴克有過5、6年的工作經驗,借鑒星巴克的模式,搭建自己的體系,在小城市降維打擊。

    這也是下面要講的重點——

    80%復制星巴克

    建立自己的服務、運營體系

    1、從一開始,就打算“做個品牌”

    和很多想開家咖啡館,享受歲月靜好的老板不同,蘇涌一開始就打算做品牌,不是奔著一家店去的。

    很大程度上,這和在星巴克的工作經歷分不開,“就想做個品牌,而不是個小店。”蘇涌說。

    這聽起來沒有壁壘,但出發點往往決定著這家店怎么開、最后能走多遠。一家店可以“看老板心情”,一旦想開很多家,就必須考量成本、利潤、商業模型。

    2、和星巴克學服務、學運營

    從某種程度而言,咖啡館滿足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連接和空間需求,對于生長在小城市的品牌尤甚。

    在這點上,蘇涌把星巴克的伙伴關系、服務細節借鑒到了極致。

    做好服務,對于小城市十分受用



    星巴克有個管理細節,在索爾門店也存在——當伙伴作出對顧客關懷的行為時,會有直接的獎勵。

    比如,如果是雨天,顧客進店伙伴主動遞上紙巾擦擦水,這就是符合顧客關懷行為的,會被店長念出來當眾表揚,還會送給伙伴1張小卡片。小卡片集齊5張之后,還有徽章作為鼓勵,不斷強化、促進這種服務意識提升。

    索爾咖啡還和星巴克一樣,有師傅帶徒弟的制度

    比如在顧客服務上,有專門的熟客登記本。本子上會記下熟客的名字是“誰誰誰”,喜歡喝的口味是美式還是拿鐵,習慣早上8點過來還是下午過來,甚至會拍一張合影,貼上去。

    這樣,即使面臨伙伴流失,當有新的伙伴進來時,會由師傅把熟客介紹給徒弟,保持關系的持續性。

    還摸索出一套自己的運營體系



    除此之外,索爾咖啡整體的運營體系都是借鑒星巴克的模式。對連鎖門店而言,做好運營是保持產品和服務穩定的關鍵環節。

    以讓獨立咖啡館最棘手的人員管理為例,從招聘標準、到考核打分、薪酬把控,索爾咖啡都有一套完整的流程。

    比如在招聘環節,面試時,是對品牌價值觀進行確認的過程。由店長把品牌理念說給求職者,看他是否認同。

    對咖啡行業而言,僅靠沒有優勢的薪酬留人,誘惑力很小,認可品牌做的事,才更容易把人留下來。對創業型公司而言,這很重要。據了解,茶顏悅色很多跟著品牌一起成長起來的員工,都是老板呂良最早一個一個聊天聊來的。

    接下來,會有一周的試工期。不僅是店長,由門店全部伙伴對新入職者進行打分,考察他做事是不是積極、看到別人需要幫助會不會主動、態度是不是向上等等。只有所有員工一致認可,才可以進來。

    這樣進來的員工,凝聚力更高、流失率低。也會讓員工了解品牌的底線,“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堅決不可以做,都會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蘇涌說。

    BAT企業員工往往會自稱“阿里人、騰訊人”,飲品店為什么不可以創造這種對品牌的認同感呢?

    3、從80%復制星巴克,到走出自己的路

    蘇涌坦言,早期的很多產品,有80%都是復制星巴克的。

    但2015年9月,星巴克在汕頭開了第一家店。他們也到了該做出自己特色的時候。

    豆子從和星巴克一樣做深烘,轉為中淺烘,形成差異化風味。

    產品呈現上,從和星巴克一樣用大的馬克杯、不提倡拉花,到加大對拉花部分的側重。

    那時,第3波咖啡浪潮火熱,精品咖啡概念流行,他們還在店里開設自己的手沖吧臺,而星巴克當時還沒有開出臻選門店。

    從產品到空間,一直在找到自己



    這幾年又固定推出流行的冷萃產品,甚至做一些新的創意咖啡,他們最近的新品里,是和湯力水混合研發的。

    以及整體的VI和裝修風格不斷迭代,從開出當地第一家loft風格,到隨著市場潮流趨勢開北歐風格、更簡約風格的門店。

    和星巴克一樣,都要追隨消費者口味迭代升級,穿越生命周期。

    4、模仿不來的資金問題,怎么解決?

    運營體系、服務關懷可以學習星巴克,但連鎖品牌的資金從哪兒來?相比奶茶店,咖啡館回本周期更長。

    蘇涌嘗試過幾種常見的合作模式:開第2家150平的店前,他們拿到了融資;之后索爾咖啡還開了一家前幾年很流行的眾籌門店;最近,他們在考慮開放加盟。

    前兩種模式,在股權結構上做好劃分之后,基本屬于自營狀態,對運營威脅不大。

    而加盟模式將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加盟門店的管理。即使總部可以提供穩定的研發、供應鏈等硬性支持,但和直營店一樣,保持始終如一的服務和品牌初心是個難題。

    ——索爾咖啡最大的優勢,可能會成為其嘗試加盟模式時最大的障礙。因為找到能傳承品牌理念、在當地做好執行的人很難。

    與奶茶店相比,咖啡館重空間、重服務,消費者的體驗敏感度更高。

    打造品牌力,對想做連鎖的咖啡館十分重要



    蘇涌深知,作為小品牌,沒有品牌力就沒有話語權。既要對加盟商提出很高的要求,自己又沒有品牌力,就會處于尷尬境地。

    而做品牌,是想做連鎖的咖啡品牌,最早要面對的、也是持續要面對的命題。

    結語

    最后,想分享一點感受。

    在咖啡館里,情懷、夢想驅使下的所謂“調性“,是被老板們捧在手心里的。卻常常忘記從商業的角度考量和規劃,這是很多咖啡館難以盈利的主要原因。

    餐飲小店也一樣。多少承載著老板美食情懷的“匠心小店”,因為難回本、難盈利,而難以維持。

    蘇涌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家賺錢的咖啡館/匠心小店,才能更好地守護情懷。

    餐飲這條路上,每個人有不同的選擇。但想要繼續走下去,就一定得讓商業的部分歸商業,讓情懷的部分歸情懷。也千萬別畏懼開連鎖,那樣會讓你的美食夢想更有底氣。

    ·end·

    統籌|笑凡 編輯|于聰聰 視覺|張勁影于聰聰


    內參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關鍵詞,直達歷史精選

    賣涼皮虧損300萬|星巴克中國大調整|抖音營銷

    餐廳顧客群要變|海底撈打火機爆炸|超強品牌打法

    最強網紅口味|瑞幸上市|餐廳流量暴增秘籍

    商務合作:明明18689669219(同微信)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371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6月2日 07:25
    下一篇 2019年6月2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