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克士的效率變革!巨頭們為何一直癡迷無人餐廳?

    編者按:

    當然不是只想開一家餐廳啦。

    作者|高云鳳

    編輯|YONY

    2015 年,無人餐廳 Eatsa 在舊金山開業爆紅,不到兩年,它就關掉了紐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加州伯克利的 5 家餐廳,只留了舊金山的 2 家維持運營;

    因食材問題而遭遇大范圍關店的 Eatsa

    2016 年 4 月,人人湘創始人劉正剛剛開出“四無餐廳”(無廚師、無收銀員、無服務員、無采購員),才三個月,他就把餐廳股權轉給他人,轉身賣起了系統,無人餐廳也不過只開了一家;

    2017 年 6 月,智能煮面販賣機“鹵豆”在上海開業,僅僅四個月,因營業執照問題而叫停……

    然而一個月過去了還是沒開

    無人餐廳像是個無法被打破的魔咒,在這條路上,商家們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可是,為什么大公司都不愿意放棄無人餐廳?盡管在外人眼里,無人餐廳始終跟偽命題劃等號,但對于商家而言,這一直是個他們心甘情愿花大價錢探索的處女地。

    效率就是命根子

    剛剛開了家無人餐廳的德克士給出的答案是“效率化”,在邵信謀(天津頂巧副執行長)看來,作為一家在全國擁有 2300 多家門店的連鎖餐廳,如何在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今天,兼顧品質穩定和更高的投資回報非常重要。“上個月我們去日本餐訪就看到一家裝修好的餐廳,因為招不到人而無法開業,人力成本太高了。”他說。

    外形多了份科技感

    我們在上周去到了德克士總部樓下的無人餐廳,它相比常規店單從外觀來看更簡潔,德克士三個字下面特意用英文標注了“ Fresh & Future ”,進門后,你會看到服務人員比常規店要少,只留 1-2 個在前廳,其余的 4-5 個在后廚,沒有人會跟你打招呼。

    你可以像在很多快餐店那樣,在座位前掃二維碼點餐、付款、下單,訂單會顯示到吧臺旁的取餐柜上方屏幕,我等了 8 分鐘左右,手機會推送一條取餐信息,在取餐柜上按下密碼,門自動打開,拿到餐食,回到座位,開吃。

    手機點餐

    這家無人餐廳跟普通店型的主要差別在于,沒人給你點餐、也沒人給你遞餐,點和取完全分離,但等餐時間也一點兒沒減少,甚至還有增加嫌疑,原因是這家店增加了“現點現做”環節,非常堡這款產品的餅皮就是下單后才開始制作的,從揉面團到餅皮出爐,需要 2 分 40 秒的時間。即便是無人餐廳,德克士也希望不脫離餐廳本質:好吃。

    柜子后面依舊有人放餐

    那么問題來了,效率體現在哪?好處當然歸企業端所有。

    邵信謀說,這主要來自于兩方面,一個是通過減少服務員與顧客溝通的時間而帶來的后廚產能釋放,一個是設備從「標準化」升級為「智能化」帶來的操作簡化。

    比如設備的溫度會更容易控制,廚區的生產過程得以流程拆解,管理到每一個細小環節,這些都能幫助企業用更快的時間實現口味的穩定和產能提升。從 8 月份試運營到現在,這家店的營運效率提升了 30%。

    相同目的,但我人更少

    因為產品結構有所改變,前廳和后廚的人員配置將會發生變化(外場減少,內場增加),從整體人數看,升級為無人餐廳后,德克士點餐員崗位的 3-4 人(一家店)可直接砍掉,人力成本降低了 30%。請注意,是 30%,不是 90% 也不是 100%。

    這就回到了一個本質問題,無人餐廳一定要“無人”嗎?

    它其實是一個更合理的人員配置問題,即保持更好的投資回報前提下,是否能借助更高效的智能設備,減少更多人力。

    邵信謀更愿意把“無人”的概念解讀為“智能”,在他看來,不管再高科技,做出來的東西還是要給人吃,與其說無人化、工業化,不如說人力與科技能做一個怎樣的導入和平衡。

    因此我們也看到,不管是 Eatsa 無人餐廳還是滿大街的自助販售機,它背后總也是得有人去執行,只不過是多少問題。

    麥當勞去年在杭州開設了 5 家無人餐廳也并非真的無人,而是在營業時間低峰期 14:00-16:00 不設置人工點單崗位,這樣在房租不變以及正常下單的情況下,更少的人力配備既可以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也能讓員工的工作狀態更飽和。

    “無人”只是一個概念

    海闊天空的利益空間

    只開一家無人餐廳有點虧,但如果能有更長遠的收益就不一樣了。

    阿里巴巴不就是這么干的?今年 10 月份,它的無人餐廳才剛開業,緊接著 11 月就開放了無人餐廳技術,自助預訂、自助點餐、自助取餐、自助會員……餐廳有哪方面需求,就可以購買哪項技術應用。就像 360 周鴻祎說的那樣:“從簡單一次性賣硬件到賣服務。”

    哥賣的是野心

    要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時候,無人餐廳最大的價值不在于落地和復制,在營銷。肯德基 17 年 9 月份在杭州推出的“刷臉支付”便是如此,它的支付速度只比掃碼快 4-5 秒,因背負著廣大人民群眾怕泄露隱私的風險,它設置了授權,然而這種授權又會限制它的普適性,往往最終只能淪為擺設。

    以后去肯德基可以刷臉了,但也就這一家

    不過這些重要嗎?有時候,單純“試”這個動作就夠了。對肯德基來說,至少證明自己進入到了“生物識別技術”的上等階層,雖然實際大眾點評的星星只有三顆(普通店要三星半以上),但百度指數上大家對于肯德基的搜索還是在 9 月 10 號出現了歷史性高峰。

    德克士也一樣,在沒有如期進入到一線城市的今天來說,無人餐廳的問世,也許能讓它提前獲得這些城市消費者和地產商的提前關注。

    注意曲線(點擊可查看大圖)

    數據是關鍵

    “如果無法用數據幫助餐廳有效分析運用到服務和消費者體驗,做無人餐廳是沒意義的。”邵信謀說,企業做無人餐廳的背后更看重的是數據,借助數據,他們可以做出更精準的分析和判斷,根據每天新的反饋進行調整,繼續回歸到效率。

    比如傳統點餐系統你只能統計一款飲料今天賣了多少杯,但智能點餐可以精確到具體的時間段,消費者性別年齡等等,這些都能有效解決備貨不足或者過多的問題。 現在,德克士無人餐廳的日訂單增長了 20% 以上。

    總 結

    大公司們為何不愿意放棄無人餐廳?我想到了以上這些,當這些美好被描述的天花亂墜時,我們不妨保持頭腦清醒,因為對企業來說,沒有人愿意承認,另一端的不美好也會同時存在。

    最直接的,如果壓根沒人來怎么辦?當你試圖減輕一件事物的重量時,必定有另一件事要給予更多,比如你在無人餐廳里減少了人與人的溝通,那你是否在便利性、性價比、食材本身要做出更多?

    消費者不關心你有沒有人,他們關心的是今天的飯菜好不好吃、打不打折、上菜速度快不快,這些,無人餐廳能更好的實現嗎?

    其次,提高效率可以直接拉動營業額的提升,但營業額的提升卻不僅僅包含效率這一部分。對餐廳來說,它還有一部分來自于引導。“最近我們出了新漢堡要不要嘗嘗?”“天冷要不要換杯熱飲?”這一環節如果只用 5 英寸的屏幕去說,它都不如人來的有力。

    無人餐廳,到底哪些環節能夠“無人”?借勺子課堂店長提升營講師陳坤龍老師的話一用:“減少不跟人接觸或者跟人接觸犯錯率、重復性大(比如說是傳菜、洗碗等)的環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那些失敗的無人餐廳大都也犯了同一個錯誤:過分極端。如果在人與智能化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呢?或許也會有另外的可能吧。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612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6日 20:50
    下一篇 2017年12月6日 21:3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