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都市報針對目前購物中心中大肆擴張餐飲的情況進行采訪報道。報道中說:不少購物中心在不斷提高場內餐飲比例。部分購物中心的餐飲比例甚至逼近40%。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購物中心為了客流而選擇了餐飲,還是餐飲業因為競爭激烈而選擇了購物中心?
對購物中心的經營者而言,營業額越高其利潤就越大,而餐飲這種盈利模式是定向型的,其實相對服裝等百貨來說,利潤要小得多。但是餐飲對于提升購物中心的人氣,有著明顯的聚客效應。對于商業項目來說,生存的關鍵就是留住人氣。要想吸引大量的客流,最大限度地延長顧客的停留時間,餐飲無疑是法寶。現在,每到節假日,商場的餐館就出現排長龍等候就餐的場景,餐飲在給商場帶來收益的同時,也提高了商場的人氣。同時,餐飲業可以消化大型商場里的高層空間,并向上承接更高樓層的娛樂體驗業態,成為上下互動式的客流“發動機”。
餐飲對于綜合性百貨來講是配套設施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但它畢竟不是百貨商場的主打特色,它的作用還在于給消費者提供良好的購物、就餐環境和服務。對于商場來說,引進餐飲不單純是從租金上考量的,而是從商城整體布局上考慮的。餐飲、兒童娛樂等休閑業態能豐富體驗,延長顧客的滯留時間,這個是商場更看重的。但由于餐飲消費具有一次性的弱點,如何通過餐飲拉動相關行業是未來商家考慮的重點。
餐飲成為購物中心最重要的一道防線,與購物、娛樂休閑相輔相成,共同抵抗網購大潮。一個購物中心內餐飲業態增多,會產生極好的聚客效應,而購物中心內的其他業態也能為餐飲帶來更多的客流量。因此,餐飲與購物、休閑等業態應是一種相輔相成、共同成長的關系。
對于購物中心而言,努力打造規模大、功能全、服務周到的多元化大型購物場所將是未來的趨勢。傳統的百貨業只能提供單一的購物功能,很多時候,購物的顧客看重的是周邊配套的美食。如果消費者節假日去商場購物,購物完了還要再走出商場找吃飯的地方,消費者一定會選擇各種業態都集中的購物中心,傳統商場增加餐飲,能豐富顧客的購物體驗,積聚人氣。
吸收良好餐飲企業,推出面對消費者的餐飲、休閑服務的原因,主要是商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越來越注重一站式服務和多元化服務。在國外,這種多功能一體化的購物場所是消費者的首選購物場所,商場紛紛推出餐飲服務恰恰是向這一商業模式發展的體現。購物中心向生活中心轉變是一種趨勢,能增加傳統百貨的競爭力,不過配套餐飲作為大型購物場所的輔助服務,定位只有與商場消費群體相適應,才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商場也才能從中得到客流量的增加,不能單純因為餐飲企業獲得收益較快,就盲目地加大餐飲所占的比例。
一些餐飲商家選擇在購物中心開店,則看重的是綜合體的優越環境與穩定客流。在路邊開店,若遭遇刮風下雨、酷暑、寒冬等惡劣天氣,勢必影響客流量。一家經營湘菜的餐館老板說,購物中心的環境、配套設施等優于街邊商鋪,能延長消費者為某個餐飲品牌等待的時間。此外,品牌進入高端的綜合性商場,對品牌形象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有另外一個因素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進駐購物中心,那就是自持比例的逐步提高。盡管目前有關商業地產“自持比例提高的利弊”討論一直未能夠停歇,但無論是被迫自持還是主動自持,大量商業體的“趕鴨子上轎”,也讓餐飲業態越來越成為這里的重要一員。未來吃在購物中心,還可能成為購物中心的代名詞。
首先,就需要方面而言,餐飲的企業的剛性需求一直在飆升;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精神需求,尤其是交際需求的提高。這樣的需要,一般需要在餐廳或咖啡吧或者是精心的甜品店,或者是上檔次的中餐廳得到滿足。就拿廣州的早茶來說,早茶不僅是一種飲食,更是一種時代延續的廣式文化。
未來的餐飲比例的提高,更多的會體現在文化餐飲娛樂業態中,那時的餐飲,將不僅僅是一種美食的呈現,而美食背后的故事,也會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那就是中國人對于時間,對于美食的思索。而《舌尖上的中國》如此火爆的原因也不過如此。
但對于中國人而言,美食的誘惑還在一直攀升。同樣,在自持比例提高的商業項目中,除去在管理方面和品牌方面自有優勢,其本身還能夠起到為餐飲“減負”的作用。
據近期的一份微商商業租金調查報告顯示:“部分小微企業的生活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租金已經成為眾多微型企業發展的瓶頸。”這讓不少企業開始擔憂未來購物中心內的餐飲企業的生存狀況。餐飲企業,在購物中心的租金壓力如何?
餐飲業態基本是不賺錢的,就租金方面來看。”餐飲層的租金收益一直是購物中心的軟肋,因為,就目前的發展階段來看,餐飲企業本身的承租能力較低,同時,由于經營風險較大,餐飲企業的選址也比較嚴格,但對于購物中心而言,餐飲企業又是帶動人流必須的業態,為此,在餐飲企業的招商中,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犧牲”。與一般的百貨主力店、服裝、影院等業態的租金相比,是占有優勢的,為此,一般的餐飲業態,一般不僅在5層以上,或地下1層或2層。
但是大體量餐飲企業,不用太過擔心未來租金壓力。就目前購物中心的餐飲業態布局來看,餐飲業態的租金水平整體不高,而從購物中心租金收益比例來看,大部分餐飲布局樓層,租金受益比也較低,目前還處于餐飲企業能夠承受的范圍。而一般的購物中心,還得依靠著餐飲企業帶客,匯人流,為此,漲租幅度一般不大。國際一線的快時尚餐飲品牌的選址,租金水平,與一般餐飲業態差異巨大,并不能一概而論。但從眾多一線城市的發展情況來看,隨著餐飲業的逐漸發展及城市中心企業的購物中心租賃水平的提高,未來餐飲企業可能面臨的租金壓力依然不小。
購物中心等大型綜合商業體未來勢必要提升餐飲比例,專家表示,很明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電商對實體店的沖擊,購物中心未來要越發倚重餐飲業的聚客功能,消費者不論是出門逛街會友還是別的,都一定要在外面吃飯,購物中心要通過這種特性來帶動其他業態的發展,而對于餐飲業來說,購物中心也是一個良好的存在,只有各種業態并存,才能讓消費者逛久一些,才會讓消費者在購物中心里找餐飲店吃飯,這不論是對購物中心還是餐飲業都是有利的事情,兩者互利互惠,餐飲業還能與其他業態互為整體,更好更全面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此來共同發展。
沒關注聚食匯,別說你是做餐飲的
原創文章,作者:排隊網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