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日為大家帶來丁一老師撰寫的兩篇連載文章,《菜品結構及起源》、《菜品≠菜品結構》。
餐飲之根:菜品結構及起源(連載11)
菜品也是餐廳資產變現的唯一載體,餐廳有開形或無形的資產變為現金的橋梁。
菜品也是餐廳日常運營的中心,營銷是吸引顧客來品嘗菜品、采購是購買生產菜品的原料、服務是銷售菜品,廚房是菜品生產車間,前廳是顧客消費菜品的地方。
完成方式主要有兩種:直接完成和間接完成。
通過菜品結構完成這些任務就叫直接完成,否則,就是間接完成。
直接完成是見效最快、成本最低的理想方式,也是首選方式,間接完成是替補方式。
菜品結構這個概念來源于我于2008年在《中國國際美食節會刊》上發表的一篇餐飲專業論文《菜品金字塔結構與高物價時代的采購成本控制》,發表當日即引起轟動。菜品結構被中國烹飪協會原會長蘇秋成先生譽為“中國餐飲有史以來最大貢獻”。我也被稱為菜品結構之父。
什么叫菜品結構呢?
簡單地說,為了把菜品的變現能力發揮到極致,最大限度的化解餐廳的各種漏洞,實現收益最大化,充分利用菜品大數據,依照一定的計算方法按傳口碑、聚人氣、掙利潤、攤成本、做體驗等五種功能對全部菜品進行歸位的結果就叫菜品結構。
菜品≠菜品結構(連載12)
現代戰爭的最小作戰單位不是單兵,而是班,中國古代戰爭中的最小作戰單位叫“伍”,五人成伍,由五個單兵組成,單兵被稱為兵或勇。在有兩軍對壘時,這五個兵有明確的功能分工:第一個兵手持大盾牌,專職防衛,保護大家的安全;第二個兵用弓或弩,專職遠程攻擊,可能是個神箭手;第三個兵持長槍,用于中程攻擊;第四個兵持短刀,用于短兵相接,近身搏斗;第五個兵持鉤鐮槍,專鉤敵方馬腿。
甲乙兩軍對陣時,如果甲軍是兵,乙軍是伍。甲軍是散兵游勇,乙軍是一個團隊,共進共退,優勢互補,相互保護,形成一個有機制整體,因此,伍的整體戰力會比相同人數的兵的整體戰力高出數十倍,所以,乙軍的作戰效能會遠遠超過甲軍。
對餐飲而言,菜品即兵、菜品結構即伍。伍由兵組成,菜品結構由菜品組成。
如果菜品沒有進行有效組織,不但無法進行合力搶占市場,而且,在面臨競爭時,極易被各個擊破,特別是面臨惡性價格戰時(比如,你銷量最大的菜品叫魚香肉絲,定價:58元/例。對手為了分流你的客流,以29元/例的價格進攻你,廣告詞都是現成的:“同樣的享受,一半的價格。魚香肉絲大優惠!”),難以組織起有效的防御和反制。更重要的是,餐廳的成本費用最終都是由菜品結構直接或間接決定的。
菜品結構是變現的載體、開源的利器、節流的基礎、利潤的保障、餐飲的根本。
版權說明:丁一原創文章,歡迎收藏和轉發。轉載須征得本文作者(微信號:qq408811859)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文已由丁一授權天財商龍發布,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注明出處和作者。
上一篇:餐謀天下(連載 10):品牌架構概述。
下一篇:餐謀天下(連載 13):菜品結構的功能。敬請期待!
原創文章,作者:天財商龍智慧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3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