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龍:食品安全是一個餐飲企業的基石,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差池,無論多大的產業規模,都可能一夜之間迅速垮塌。
記得奕宏在深圳參加廣州餐飲協會與北大匯豐商學院聯辦的餐飲業商業模式大賽,當時的評委有面點王的張總,九毛九的創始人管總,他們兩位都是我非常尊敬的資深餐飲人。
因為是商業模式大賽,年輕的餐飲創業者居多,我主要是從品類和商業模式的方面考量選手,而聽兩位餐飲行家提到最多的就是你這個模式食品安全風險很大,你如何管控你的供應鏈,你如何解決食品加工和運輸中的食品安全問題。
那一次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因為讓我明白任何餐飲商業模式如果脫離安全邊界,就等于沒有風險控制系統,任何一個沒有風控系統的企業,離死亡只差一天,那再好的模式,再快的發展不等于零嗎?
01
01
我在廣告行業里待了10多年,期間有兩三年專門負責公司服務企業品牌的危機公關,每年最怕到三月。
三月有兩個大會。
一是央視的3.15晚會,另一個是全國兩會。這兩個大會前者是決定很多品牌的生死晚會,而后者是定未來三五年的政策基調。
今年兩會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李克強強調“食品藥品安全事關人民健康,必須管得嚴而又嚴。要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充實基層監管力量,夯實各方責任,堅持源頭控制、產管并重、重典治亂,堅決把好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每一道關口。”
從群眾的呼聲來看,在“為您最關注的兩會熱點問題投票”活動中,“食品安全”僅排在“住房問題”、“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環境保護”、“反腐倡廉”、“教育公平”之后,排名第七,位列“醫療改革”之前。
中央最高層的聲音就是基調在中國做生意經商,必須有政治敏感性,而最敏感的人莫過于媒體了。
02
近年餐飲食品安全問題頻頻曝光,從近來的曝光事件來看,一方面是媒體的敏銳度比我們普通人和企業都強,曝光餐企,政府喜歡、百姓高興、媒體獲得影響力和公信力。
餐飲企業幾乎是唯一沒有地方保護的行業,除了國企。因為稅收問題,他們是沒有保護傘的脆弱行業。唯一方法就是自律,比外界審查更嚴格的自律。
我不是食品安全方面的專家,所以對于食品安全我提不出什么專業的解決方案。但我看了西貝賈總對食品安全的一系列解決方案,其中有兩點最重要:
1 減少產品數量,實現食材可溯源,供應鏈可管控;
2 名廚明檔,讓一切曝光在公眾視線下,讓顧客監督遠遠好過自我監督。
西貝作為食品安全典范的企業,賈總把食品安全放在第一位,不是江湖越老,膽子越小,而是他知道這是餐飲企業的風險控制系統,沒有風控,一切為零。
△西貝所有門店均采用明廚明檔形式
另一點我們要關注的是:新食品安全法頒布后,對于加盟型擴張的企業帶來巨大的挑戰。
過去那種粗放式加盟,只管控業績,不管控食安,隨時隨地都是炸彈。這個炸彈不僅僅是幾百家店,更包括數千上萬的員工,這些從沒經過嚴格食品安全操作訓練的員工,無論是食品安全意識還是食品安全操作能力都遠遠不達標,而在今天全媒體監督環境下,任何一個店、任何一個員工的失誤都可能給企業品牌帶來滅頂之災。
03
最后簡單講一下危機公關。
我在廣告行業時服務的客戶,有幾個是全國性的行業龍頭,其中不乏央企和國企,也就是說他們除了經濟上有實力,政治上也有影響力。和餐飲企業不同的是,他們的客戶量是以千萬甚至是億來計算的,可想而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要超過餐飲企業,所以他們對此也更加重視。
1 基本上都有專屬的公關部,對接政府職能部門和媒體相關條口;
2 日常與媒體的溝通,這點特別重要,而不是出事了都不知道找誰處理,就太被動了;
3 對于客訴,即時解決,立刻處理;
4 態度誠懇,勇于認錯。
其實一開始,央企和國企也很驕傲,這個大家都懂的,只是市場最后會教育他們,該如何面對這個高壓線,尤其是近幾年社交網絡的興起,無法預測曝光源是從哪一個社交平臺被哪一個意見領袖(大v)引爆。
最后講兩個親身經歷的案例:
>>全國知名的乳制品企業,曾經是全行業的龍頭,因為食品安全被曝光,最后跌落寶座。那還不是三聚氰胺時代,三聚氰胺直接導致三鹿這個品牌消失了;
>>南京曾經有一個知名品牌叫冠生園,后來因為食品安全事件被央視曝光,也消失了;
警鐘長鳴,創業不易,創立一個品牌更是不易,守住一個品牌更是不易!
一生只為一個品類而來!
#品類戰略#
決勝未來的餐飲創業第一戰略
(詳細了解添加奕宏個人微信:shikonghui)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公眾號:xingzheyh
個人微信:shikonghui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