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人食界——牛掰三道菜

    11月8號,是牛掰三道菜開業的大喜之日。

    講一講,我和它的故事。

    幾個月前,我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有個人在電話那頭很激動地跟我說,他終于找到我了,要跟我請教。

    第二天,就見到陳罡先生,一個混在婚慶行業十多年的導演。

    當時,他加盟了一家南京本地的餐飲品牌,正在互聯網餐飲的道路上探索著。

    他想創立自己的品牌,但是他知道靠過去的玩法已經失靈了。

    那個時候,我正在做我的“8小時打通粉絲經濟訓練營”,幫助一些初創業者找到低成本、高效率創業的路徑,陳罡在電視新聞里看到對我的報導,就找到了我。

    事實上,那個時候我對餐飲業在社交網絡上如何火起來已經有了清晰地認知,因此透過社交網絡創立一個餐飲品牌,我也覺得值得一試,況且陳老板當時又是如此地誠懇。

    于是,從如何定位人群,如何挖掘此類人群痛點,如何打造全流程的極致體驗服務,如何創造一個有逼格,有個性,有生命的品牌,我們經過了大量地討論。

    這是一個復雜必死的世界,也是一個極簡盛行的時代。

    當陳罡跟我分享他的大廚拿手的三道菜之時,我的靈感乍現,說就餐廳取名就叫“三道菜”。

    好聽、好看、好記、好傳,這是互聯網時代取名的成功法則。

    后來,因為“三道菜”被注冊了,這才有了陳老板的牛掰三道菜。

    而這個名字的背后其實是對消費者痛點的深度洞察,就是點菜難,吃什么是選擇困難癥的糾結。

    經常我們三五個人聚餐,點菜時不知道點什么,或者就是永遠點那幾道熟悉的菜品;然后吃了一大堆,最后一個也沒記住。

    事實上,菜單上被點頻率最高的永遠就是那么幾道菜,但是為了顯得菜品豐富,不得不把菜單做厚一些。

    這對食客是個折磨,這對廚師是個考驗,對老板更是個挑戰。

    那么,圍繞這個名字,圍繞這個痛點,牛掰三道菜的個性就出來了。

    它要服務的人是誰呢?

    這個恐怕是最難的問題。

    99%的生意倒閉,都是因為他不知道究竟誰在是他的核心用戶。

    誰最在意你提出的訴求主張,誰才會被你的創意、產品、服務擊中,讓他興奮不已,奔走相告。

    我的觀點是:我們要服務那些用蘋果手機、去無印良品,看設計中的設計的人群,那些受極簡主義影響深刻的人群。

    因為這些人是人群中的意見領袖或者達人。

    那么這些人出沒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呢?

    應該是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創業人群居多。

    南京這個圈子已經在形成,而恰恰我也算混在這個創業圈,耿校長的南京創業大學、阿木的創業沙龍、徐麟的創業市集、陳棟的金陵私董會,當然也包括我的粉絲經濟訓練營。

    我始終認為餐飲的本質是社交,隨著移動互聯、社交網絡的普及,人們在線上接觸越多,越活躍,就創造更多機會在線下聚會。

    而聚會最多的形式,莫過于吃飯喝酒聚餐!

    對于這類人群,提供一個環境,讓大家透過吃飯這個最常見的社交活動,一起嗨起來,這是一個多有逼格的事情。

    事實上,后來一切水到渠成。

    阿木做的羅輯思維眾籌活動,拉開了牛掰三道菜的封測序幕。

    緊接著我們粉絲訓練營的小伙伴聚餐又熱烈地展開了,一頓飯吃四個多小時,吃得嗨,聊得嗨,還有哪里能提供這樣的場地。

    接下來,金陵私董會又邀請了南京互聯網第一人——西祠胡同創始人響馬在牛掰三道菜舉辦線下聚會,聊完就開吃。

    我強烈建議陳老板要把這些照片放在門口或者走廊的文化墻上,這是賦予這家餐廳性格與逼格的關鍵動作。

    而店里兩臺電視,一臺用來全程監控廚房,做透明廚房;另一臺就應該放一放那些互聯網創業者的嗨起來的片段。

    未來,一個餐廳也罷,一個線下生意也罷;沒有核心用戶,沒有融入社交元素、娛樂元素,沒有自己的主題,不能跟消費者互動,它的生命力都很難長久。

    對了,牛掰三道菜歸根結底還是一家餐廳,講講他的菜品。

    大廚是個湖南人,燒得一手正宗湘菜。

    我因為身體原因,不適合吃辣,但是那次聚餐,實在是忍不住,因為好吃到停不下來。

    不過,口味的事情,永遠因人而異,所以你也不必相信我。

    陳罡全家和他的團隊為了牛掰三道菜都很拼,每天我都可以看到他們在群里井井有條地安排著各種事宜。

    餐飲業是個勤行,互聯網餐飲更不輕松,所以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今天,牛掰三道菜承載著陳罡和他團隊的夢想,也承載著無數創業者的夢想起航了。

    他一定不完美,但是會不斷迭代,不斷前行。

    就像每一個創業者,只要開始,就種下一個成功的種子,只要方向正確,勤奮耕耘,這個種子就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祝福每一個創業者,我們明天都會牛掰!

    祝福牛掰三道菜,明天更牛掰!

    ——————————————————————————————————————

    王小白叨叨幾下:

    吃無疑是一件幸福的事,能吃是福,吃不胖更是一種幸福(幸運and福氣),王小白現屬于這類人群,未來誰知道呢!

    從陳老板來找余老師開始,我也一直摻和其中,從余老師第一次跟我講陳老板的三道菜,我就深同感受,感受誰點菜總是推推諉諉,然后拿不定主張。這不僅解決點菜問題,而且識別度立馬提高八節,哈哈一共就八節哈!這高度讓我不期待怎么行!

    尤其當他們定下來三道主菜的原料和菜名后,我就開始想象,這牛、這雞、這魚,而且說一些料是從什么云南還是湖南還是哪哪搞來的一些食材,再經過多少道工序,還有請來的廚師也是有非常手藝的人,這想想啊,不禁覺得這時間過的真慢,咋還沒裝修好呢!

    終于在開業的前兩天,我們粉絲經濟訓練營的一伙,在陳老板的餐廳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中午!當然陳老板也是我們一伙的,席間跟我們談笑風聲,這不僅吃的爽,聊的也灰常Happy!而余老師也跟他的學員朋友們又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溝通,大家都非常開心!

    我再次覺得余老師一早的文章《行者奕宏:透析餐廳經營的本質》中提出的本質是“社交”,的確吻合!

    吃是一種形式,而形式背后一定是存在某種需求的,你真正滿足到消費者了,那么許多事就讓消費者來應征滿足感就很OK了!

    哈哈菜還沒上,大家有沒有一點想揭開面紗的小小欲望啊!

    泡菜魚蝦

    銅瓢牛三

    松茸烏雞

    輔菜,重口味的不妨一試,超帶感的喲!下面的這個醬鴨沾冰淇淋,你吃過沒?好次!

    現在又是中午,吃什么呢?偏偏又寫到這個點,要是能把菜變到我桌子上就好了!

    ——————————————————————————————————————

    行者奕宏,名余奕宏,廣告人、自媒體人、社交網絡人,15年植根本土品牌營銷,專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線下商業轉型,獨創《8小時打通粉絲經濟》訓練營;國內研究餐飲行業粉絲經濟的第一人;品途網、新食品雜志等多家新媒體特約專欄作者,任多家媒體、商業集團、企業品牌粉絲經濟戰略顧問。

    公眾號:xingzheyh ,個人微信:xingzheyihong (加微信注明:粉絲經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223.html

    (0)
    上一篇 2014年11月11日 20:06
    下一篇 2014年11月12日 06:2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