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財經第76期
〞 貿易戰、技術封鎖、疫情輿論戰、核武競賽……層出不窮的消息持續撩撥大眾神經,仿佛中美兩國的脫鉤已經箭在弦上。 看了太多的宏大敘事和政治議題,有味財經試圖通過梳理洋快餐入華30多年的生長脈絡,為你呈現一個中美關系復雜性的鮮活商業樣本。
肯德基和麥當勞在中國的30年,經歷了落地生根、本土化運營研發和全面中國化的遞進式發展,我們可以從以下4個維度來觀察:
員工:63萬名員工都來自內地
采購:食品原料大部分來自圣農、三全、思念、三元等中國公司
研發:油條、豆漿、粥、烤串等本土產品層出不窮
股東:百勝中國已獨立上市,而麥當勞中國已經更名為金拱門,核心股東是中信資本。
你能分得清:它們是美國公司還是中國公司嗎?真要脫鉤該如何脫鉤?
它們不僅已經滲透到了城市生活的日常細節,而且已經完成了中國化的基因改造。
洋快餐的生活滲透率:
約會圣地連鎖公廁深夜食堂
—— ——
洋快餐入華的時間節點,高度吻合中美關系的發展節奏。
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1989年初,70%的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或極有好感。這一年,老布什就任美國總統,第一次出訪就是到中國,這在美國總統中是前所未有的。
與大國關系的大氣候相呼應,肯德基和麥當勞也前后腳地進入中國市場:
1987年11月,肯德基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附近開出了第一家店。
1990年10月,麥當勞在深圳解放路開出第一家店。
在之后的30年里,洋快餐不斷擴張,逐步滲透在中國城市人的日常生活,除了是一個吃飯的場景,還承擔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角色:
約會圣地:在入華之初,吃一頓麥當勞、肯德基,對當時中國的小年輕是一件洋氣、體面、彰顯個性、表達品位的事情,麥肯餐廳成為年輕人的約會圣地,還有不少年輕人結婚也選在這里。麥當勞叔叔和肯德基爺爺成為中國人最有親切感的美國人物形象。
連鎖公廁:隨著洋快餐在中國城市的落地生根,它們還有另一個被人們所熟知的名字——全國最大的連鎖公廁。很多城市人,在逛街時如果內急,第一反應不是找公廁,而是找麥當勞和肯德基,可以說,洋快餐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一座城市的公共設施。
深夜食堂:一座座偌大而繁華的城市里,當喧囂散盡、萬物歸寂之時,24小時營業的麥、肯餐廳卻開始了另一種生活,特別在車站附近的門店,經常被各色各樣的人充實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堆滿了角落,宛若一個避難所,曾經有人專門拍攝過深夜麥當勞里的眾生相。
洋快餐的基因改造率:
中國員工中國采購中國股東
—— ——
截至2020年2月,麥當勞中國在內地雇傭員工人數超過18萬人。而百勝中國(肯德基和必勝客的母公司)在中國雇傭員工人數超過45萬人。
在產品上,肯德基精準洞察中國人的消費習慣,開啟了瘋狂的本土化魔變:陸續推出油條、豆漿、串串、鹵味、豆花等中國風產品。連風格保守的麥當勞也推出了不同系列的米飯產品。
肯德基和麥當勞的供應鏈結構也隨之充分本土化。
肯德基的供應商有思念、三全等中國民營食品企業巨頭。而麥當勞的供應商北京三元不僅供貨,還擁有北京麥當勞50%的股份,間接擁有廣東麥當勞25%的股份。
而在股份層面,兩家也可謂是地道的中國公司了。肯德基在華門店歸屬的百勝中國,已經是獨立的上市公司。
2017年7月,麥當勞與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凱雷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運營和管理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的麥當勞由此站入了“國家隊”。麥當勞中國工商登記變更為“金拱門”。
有人就戲謔說,“這個名字帶著濃厚的鄉土氣息,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會變成中信大排檔”。
洋快餐映射中美關系:
打斷骨頭連著筋!
—— ——
洋快餐的一步步中國化,是中美關系融合的一面鏡子,映射的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現實關系。
中美建交40多年來,無論政治理念、軍事力量、意識形態和經濟利益都發生過多次局部摩擦,但兩國的商業生態和消費文化卻從初期的勾肩搭背逐漸走向水乳交融,直到今天早已血脈相連。
所有快速行進中的現實,總會讓人誤以為國際關系是小孩子過家家:說翻臉就翻臉。只有穿透歷史,拉長時間軸,才能明白:所有關系都是動態演進和深度滲透的。
只要美國民眾還穿著Made in china的衣服,中國民眾還吃著麥當勞的漢堡、肯德基的油條,中美徹底脫鉤都只是政客們的博弈戲碼,而非民眾的情感選擇,更非市場的協同意志。
·end·
統籌丨劉曉紅編輯丨雅媚
有味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覽)
一碗面2.99元:海底撈把槍口對準全國小飯館
最高法緊急出臺新政平息餐廳商場租金戰!
— 轉 載 聯 系—
zym13849065182有味編輯部(微信號)
—商務合 作—
18037122957Vega(微信同號)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