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財經第66期
1、全時便利店天津、北京大撤退:剛剛,北京全時便利店的母公司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發布《停止營業告知函》,顯示因公司經營戰略調整,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于2020年5月20日24點0分結束經營。
這是全時繼4月撤離天津后,再次大規模閉店。相關人員透露,主要原因是母公司資金鏈斷裂。但全時回應并非資金鏈而是因疫情調整戰略。
在2018年全時曾因為母公司“復華商業”資金問題幾近倒閉,去年2月,以分拆的方式出售給羅森中國、山海藍圖等企業。
2、便利店行業開始大洗牌:全時便利店成片倒閉,并不是一個偶發事件,而是預示著中國便利店行業開始大洗牌。
一邊是頭部便利店品牌朝下沉市場大舉擴張:比如7-11,去年年底即放出聯手三全食品布局河南的消息,預計今年將在鄭州開出20-30家店。本土便利店黑馬便利蜂今年也要在鄭州30家齊發。
另一邊是腰部品牌不斷陣亡:今年全時在天津、北京的數百家門店將悉數關閉,而在去年7月,北京鄰家便利店168家全線閉店。
3、大洗牌的背后是便利店行業有數量沒質量:中國便利店之王當屬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便利店,2018年擁有27259家門店,營收超600億。從數量上看,中國本土便利店堪稱王者,但從品牌力來看,遠不敵外來品牌。
本土玩家有個通病——落后的批發零售模式,多為披著“便利店”外衣的小賣部,而非制造零售業,更非新零售,沒辦法針對客群進行精細化的產品設計,加上遠離社區,沒辦法占領心智,行業影響力不及7-11、羅森等品牌。
完整的便利店服務業務涵蓋零售、生鮮、餐飲、金融、家化服務等內容,對后臺供應鏈體系的打造、前臺門店獨立經營能力、門店與總部的信息共享能力要求很高。
像日本7-11創業時都有背后伊藤洋華堂超市的供應鏈資源與資金支持。
4、吸睛又吸金,18萬門店缺口惹人饞:大型超市的發展已經進入全面的衰退期。小而精的便利店迎來風口。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國內26個重點城市,單個便利店輻射人數為1.2萬人,而在美國和日本,大約每2000人左右就有一家便利店。
中國城市人口約6億,如果按日本便利店的滲透率估算,可以容納30萬家便利店。但2018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只有12.2萬家便利店,也就是說中國便利店缺口接近18萬家。
正如此,便利店才會吸引眾多像天貓、京東一樣的外來玩家。
5、便利店的兩種速度:舍命狂奔PK佛系擴張。前者代表是2016年創立的便利蜂,現有超1500家店。它有多拼?7-11用了14年開了200家店,便利蜂僅用了1年半。
今年4月,便利蜂進軍山東、安徽、河南三個省份,布局華北華南華東,去年宣布3年內將門店目標上調至1萬家,意味著便利蜂擴張速度在現有基礎上成倍加速。
佛系擴張的代表是7-11等日系品牌,在去年7-11也有過一波擴張浪潮,布局濟南,但目標數是30家,跟突進的便利蜂不可同日而語。但是7-11作為頭部大品牌,擁有更強的運營能力,更關注單店效益,要求開一家盈利一家,福州首店首日營業額達到41.8萬,是全球便利店首日首店最高銷售記錄。
6、便利店的兩種策略:智能化線上or人性化線下。7-11作為便利店的活體標本,除了其出色的運營管理能力和把控供應鏈能力,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人性化。永遠提供消費者最需要的產品,所以7-11的業態十分復雜,產品更加精細。
舉一個例子,在7-11便利店,你可以買到單個獨立包裝的衛生巾,輕松解救突然來臨的尷尬。
但國產便利店走出了一條新路子:智能化線上,像天貓小店、京東便利店、蘇寧小店、便利蜂,依靠大數據測算選品,依賴物流配送提供方便的送貨到家,這在擴張上要優于日系便利店,但不足之處是模式稍顯冰冷,更像是方便的小型超市。
總之,2020年是一個超現實的魔幻年份,去腐生肌,汰舊煥新將在每一個行業重復上演。
·end·
統籌丨劉曉紅主編丨李珊 編輯丨雅媚
有味熱門
(點擊圖片即享)
損失超5000億!餐飲回血召喚“零售化”
海底撈掌門宣布退休計劃 創業三元老無接班資格
華與華老板吐槽喜茶 90后創始人反唇相譏
— 轉 載 聯 系—
15617579106有味小秘書(微信號)
— 聯 系 我 們—
17752509517有味編輯部(微信同號)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