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事接觸盲盒3個月,2萬塊錢已經出去了。”
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4個月花了 20萬在盲盒潮玩上;
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費70多萬購買盲盒!
正是盲盒對于消費者致命的吸引力,瘋狂的吸金力,很多電影、動漫周邊都有盲盒一起出售。最近,盲盒這股風,悄然吹到了餐飲界。
8月19日,瑞幸咖啡在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了聯名鹿角杯和「遇見昊然」系列盲盒,只要購買鹿角杯,就會隨機獲得一款劉昊然的盲盒。盲盒一經推出,瑞幸便迅速累積了大量訂單,并一度導致瑞幸咖啡APP崩潰。
9月30日,電影《攀登者》上線,呷哺呷哺攜手泰迪熊,發售六款攀登者盲盒,甚至還有全國限量的2600個隱藏版。在呷哺呷哺門店任意消費+50元,便能隨機得到攀登者盲盒一個。
為何盲盒讓人瘋狂
淘寶泡泡瑪麗消費者年齡結構中,18-24歲的用戶占31.58%,25-34歲的用戶占20.01%,30-34歲的用戶占14.44%,35-39歲的用戶占12.3%,40-49歲的用戶占15.45%,大于50歲的用戶占6%。
盲盒消費者以年輕人群為主,沖動性消費是年輕人的特征。市場上的盲盒都是成系列的,一個系列下有數十個子系列,一個子系列下有多個玩偶+一個隱藏款,單個售賣59元,價格并不貴,貴在隱藏款的稀有和系列玩偶的數量之多。“就像泡泡瑪特的熱門款茉莉,旗下還有開心火車派對、宮廷瑞獸、十二生肖等30多個系列。”盲盒讓人瘋狂的地方就在于人們對一個系列的收集,就像當初收集方便面里面的水滸卡片一樣,為收集宋江等人的稀有卡片,不惜湊零花錢買方便面瘋狂開袋,只要卡片,不要方便面是一個道理,只不過,盲盒的價格比方便面貴了許多。
類似盲盒這種商家隱藏購買結果的售賣模式,消費者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盲盒里面是什么,為了收集隱藏款娃娃,就會不斷購買,有的玩家上癮之后,連續購買了上萬個盲盒,就為抽到一個隱藏款,大大提高了產品的復購率。這種把隱藏結果的售賣策略,正是商家抓住了不確定性對人們的吸引力。
餐飲怎么做盲盒營銷
盲盒營銷的主要群眾是年輕人和女性,基于盲盒的特征,基本上都是大型餐企的營銷手段,小餐企可以以異業合作的方式推廣,具體的盲盒營銷方案,小餐企還是要量力而行,畢竟盲盒的設計生產都是一筆不菲的費用,如果單純的去趕這個時髦,得不償失。

1.利用代言人的粉絲效應
瑞幸咖啡的「遇見昊然」系列盲盒,就是利用了劉昊然龐大的粉絲群體。一方面,劉昊然的粉絲比較年輕,另一方面,粉絲以女性為主,這與盲盒的消費者人群是一致的,所以推出該系列盲盒,勢必會引發粉絲的爭相購買。

2.與大IP合作
知名電影周邊一般會有自己的IP衍生品,以迪士尼出品的動漫影片《冰雪奇緣》為例,在該片熱映之余,借助這一大IP的影響力,女主角艾莎公主的玩偶娃娃在美國賣出了2600萬美元的銷售額,而電影主人公安娜和艾莎所穿的同款公主裙,一共在全美賣出了300萬條——注意,該公主裙每條售價149.95美元,換言之,光靠賣裙子,迪士尼公司就獲得了近4億美元的收入。
本次呷哺呷哺與電影《攀登者》合作,售賣《攀登者》系列泰迪熊盲盒,就是借助《攀登者》的IP,利用泰迪熊本身的喜愛者,加上呷哺呷哺的消費者,三者合一,收割盲盒的韭菜。只要在呷哺呷哺店里任意消費+50元,就可得到一個盲盒,既解決了餐廳的引流問題,又提高了購買數量,盲盒這塊還能賺錢,何樂而不為呢?

3.設置稀有隱藏款,提高復購率
類似買彩票心理,買了一張彩票,卻不知道對應的價值是多少,購買者都希望自己能中大獎。隱藏款就是盲盒里的大獎,消費者不斷購買,就是為了這個隱藏款,只有不斷購買,得到隱藏款的幾率才更高。

4.盲盒經濟的思考與未來
當下的盲盒消費者以95后為主,并且購買者有趨向低齡化的表現,這部分人群涉世未深,對于市場缺乏理性的判斷,需要市場進行健康良性的引導。當前的市場無疑是還是不理性的,盲盒公司為了收割韭菜,推新越發頻繁,不法商家為了利益,利用不法手段打包購買下全部的隱藏款,再向市場上銷售,59元的隱藏款,在二手平臺上賣1000余元是常有的事。盲盒經濟要從政策端規范、產業端自律,加上消費者的理性才能健康發展。餐飲企業通過這種模式引發的年輕群體的黏性,但這種黏性是基于博彩心理,并沒有可持續的競爭力。基于產品與服務的餐企,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在盲盒市場上,隱藏款價格成數倍增長,59元購入轉手就賣2000元,這源于不法商家的惡意炒作和不良引導,餐飲在盲盒經濟上,務必以身作則,杜絕惡意炒作,不為一時之利毀掉積累的聲譽,勿讓營銷吞沒了自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