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人的第一印象主要來自外表,而餐廳的臉面則是門頭。
作為顧客與餐廳的第一接觸點,設計精良的門頭不僅能吸引顧客進店用餐,而且還能實現品牌記憶。反之,如果你的“臉面”太丑,誰會愿意進去消費呢?(畢竟這是個看臉的世界呀)
隨著消費升級,門頭也逐漸被餐飲老板所重視,在不斷的升級變化。但是不少餐飲老板卻不小心走進了一些誤區。結果讓餐廳死得更快,更慘。
誤區一:一味追求設計感,高逼格
比如像下面這些,使用一些繁體字、以及難以識別的字體或是奇葩的店名。
餐飲老板覺得:哇,好高逼格,設計感爆棚!沒人能比得上,顧客一定會喜歡。
實際上顧客覺得:sorry,我都不知道你賣的啥?
這可以說是最低級的錯誤了,典型的內部自嗨思維。
誤區二:什么流行就跟什么,同質化嚴重
餐飲業抄襲情況嚴重,大家都是知道的。餐飲老板一看見別人流行什么,哪家店火了,就盲目跟風。結果滿大街都是相似的門頭設計,讓消費者產生視覺疲勞。
誤區三:想說的太多,顧客卻什么都記不住
許多餐廳門頭會加上營業時間、分店信息、經營主項、招牌菜等等,仿佛越詳細越吸引顧客。其實分清主次關系,留給顧客一個記憶點就足夠了,因為消費者初次關注店面的平均時間只有5秒,產生不了吸引力的內容,再多也是白搭。
說了這么多的失敗案例,那么一個真正好的門頭又長什么樣呢?又該如何設計呢?
其實最關鍵的無非三點:能見度、識別度、吸引度,即把你放在人海茫茫里,別人能不能第一眼看見你,認出你,記住你,還能幫你傳播出去。門頭設計是方法,獲客才是目的。
那么具體要怎么做呢?
1、門店寬廣,門頭夠大
首先門頭就要“門面寬廣”,這樣更容易讓顧客在茫茫人海幾十家餐廳中快速看見你。另外門面大業會給人一種“容易踏入”的感覺,現在很多商場店鋪可以說整個門面都是門頭,因為除了門頭本身外還有等位區以及里面的用餐區都是玻璃直觀展現的手法。
但是如果你說,我的店面積本來就很小,沒辦法把門頭做大。那怎么辦?你可以學學他。
在海口做重慶老火鍋的何先生,本身店面不大,并且在較小的門頭上就只有一塊“做的不太好”的牌匾。很難達到吸睛的目的,導致進店量極差。
(何先生的火鍋店門頭——調整后)
在不更換門頭的前提下,為了引起顧客注意,讓顧客看見,何先生在門店門口鋪設了大面積的紅色路標,同時在門店左側墻面打出廣告牌,右側安裝電視和音箱,輪播火鍋文化視頻,來吸引經過的路人。經過一番調整,雖然門頭整體美觀上還待改進,但店里的客流量是上去了。
2、門頭包含的基本三要素
一個合格的門頭通常主要包含了三個基本元素:品牌+品類+ Slogan 。這3樣東西就像一張名片能讓消費者認識你,了解你。
品牌:是告訴消費者“我是誰”。
品類:是告訴消費者“我是賣啥的”。
Slogan:是告訴消費者“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好在哪里”
以巴奴毛肚火鍋為例說明:
品牌:巴奴
品類:毛肚火鍋
slogan: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一直有人問,品牌與品類到底孰重孰輕,在門頭上的比例怎么權衡?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隨著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店開始以某種細分品類、甚至直接以招牌菜作為店招。例如:xxx臭鱖魚 ,xxx肥腸魚,毛肚火鍋,蝦仁水餃等等。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呢?
其實越是精準的品類,對外的傳播就會越聚焦。消費者認知就越清晰,消費者決策購買的動機也越清晰,消費者心智對品牌也更有記憶點,企業運營也越簡單高效。
所以建議,一個新品牌,當你的品牌知名度還沒有強大到可以主導一個品類,那么就要在門頭上對品類著重體現。因為品類名能一秒鐘清晰的告訴消費者你是賣什么的,能讓消費者快速做出決策。
當然像一些大品牌,比如真功夫、麥當勞、海底撈等,別人前期是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去推廣品牌,現在已經可以通過品牌已有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來帶動產品銷售了。所以不必突出品類。
如何設計一句好的slogan?
一句好的slogan能給市場和消費者留下記憶和傳播點。我們還是以巴奴毛肚火鍋的slogan為例: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一句話將自己的優點簡單直接的轉化為消費者能夠理解的語言,讓消費者了解到毛肚才是巴奴的特色,并且打差異競爭牌,與其他火鍋品牌形成差異,給消費者留下記憶與傳播點。
所以在設計slogan時,我們可以將自己的優點無限放大,優點才是吸引消費者進店的理由。
3、不追求奢華,考慮經濟因素
其實,門頭設計不要一味的追求奢華,應該要符合經濟節省的原則,其實只要材料選擇得當,符合自身特點,最終設計出來的門頭就會布局精心、美觀,讓人過目難忘,印象深刻。
.end.
編輯 | 櫻子
更多干貨:
菜單設計|差評回復|漲價策略
|選址法寶|餐廳slogan|復購率
小餐飲0成本營銷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