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twke培訓上,
老隋布置作業:不能看說明書,把汽車模具拼好。
梁耀榮和5個隊友苦拼3小時,腦細胞死傷無數,卻只拼了個輪子。其他組頭皮幾乎撓破,也是沒弄出個所以然來。
老隋說,沒說明書,這些散落的玩具就是一堆垃圾,但是,有了說明書的指引,這些成本只有幾塊錢的玩具就能賣到幾百、幾千。說明書就相當于標準流程,這就是它的價值!
01
標準化的觸動
標準化的價值!
猶如當頭棒喝,梁耀榮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份量!
回店以后,梁耀榮立馬買了4個積木玩具,2個作為積分拍賣禮物,2個留在店里,讓伙伴們輪流合作拼。
拼玩具有何深意?
讓伙伴們感受標準化的魅力,體會平日工作背后的道理!
比如,拼玩具時,這塊積木為什么放在這,而不是放其他地方?為什么是先放這塊積木,而不是先放另外的?慢慢的,伙伴們明白每個步驟都是有流程的,有它的道理。
同樣的,在平時的工作中,每個步驟也有它的道理。
就拿疊毛巾來說,為什么要疊方塊狀,而不是皺成一團?方塊狀的毛巾容易拿,單次擦拭的力度強、面積大,收臺快。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證明毛巾疊成方塊狀效果更好,梁耀榮還特意親自示范,做了效果對比。事實勝于雄辯,明白這道理,伙伴們自然就遵守了。
還有,為什么要復單?
防止下錯、下漏和沒備注等!
為什么要撒芝麻?為什么要卡點撒?不撒芝麻又會有什么效果?
如此種種,不理解背后的道理,只死記硬背,伙伴們睡幾個好覺可能就忘了,反之,則會深印腦海。久而久之,伙伴們做每項工作時,就會想到這一步怎么做,下一步怎么做,不這樣做會怎樣,形成了較為嚴密的邏輯思維。
02
學習之路的啟迪
如今,梁耀榮很愛學習。
以前,梁耀榮的文化水平卻跟文盲有得一拼。
由于家里貧窮,梁耀榮早早就闖蕩社會,混個飽飯吃。
2016年,梁耀榮遇見木屋,之后到了民豐店。
當時,店長陳光甫喜歡看書、跑步,梁耀榮也跟上了節奏。2公里、3公里、5公里……梁耀榮逐漸成了跑步愛好者。至于書本,則堆滿宿舍的桌子,一閑下來,梁耀榮會翻幾頁,有時下班太累,就改成聽書。
時間一長,梁耀榮在書中找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劉潤老師的經濟分析、羅胖的邏輯學等,梁耀榮都很喜歡。
有次,看到隋總在朋友圈分享文章,還有限定名額,他每次都會搶讀,之后更是自己花錢辦了會員。
03
學以致用的充實
書讀得多,還要用在刀刃上。
比如,聽了羅胖思維的《人生如戲》后,梁耀榮會進行店里夢想復盤,引導小伙伴制定更適合的目標和圓夢途徑,煥發團隊活力。
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公平?》、《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書的啟發,梁耀榮對“公平、公正、公開”這三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公平需要用同一標準或同一平臺去衡量;公正就確保客觀、合理;公開則更多注重的是透明化。于是,他結合店里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的評估制度。
就拿跑步來說,店里規定跑步可以加20分。首先,小伙伴們身體都健康,跑步這門檻對所有人來說都適合,符合公平原則。其次,以咕咚數據作為評判標準,客觀、公正;最后,每月、每周數據截圖發到群里,互相公開、透明化。
店里評A也實行這三原則。在大浪店,新老員工技能不一致,如果單純以掌握的技能評分,不是十分公平。因此,梁耀榮規定全員重考技能,大伙都在同一水平線。
同時,為了促進金服、老A的進步,店里還規定每月不通過一項相應技能,則沒評A資格。
如今。店里很多伙伴都是雙通崗,團隊煥發活力。
04
學習型店長
可以說,梁耀榮很注重培養小伙伴的邏輯思維,也學會了用數據說話,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純經驗環節。
正如梁耀榮說,木屋快速發展,進入了170+時代,要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步伐。作為一個店長,他的真正價值在哪?僅僅是會技能嗎?那招聘個兼職也能做!衡量一個店長值不值錢,就看他能不能復制出一批和他一樣厲害的人。
木屋在發展,
伙伴們也在不斷進步,
學習型店長成了木屋的新型店長!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