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店經理都有困惑:明明自己很努力,努力做營業額,努力沖A,結果卻總是不盡人意……
門店,究竟應該怎么管?這是很多新晉店經理心中的一塊石頭!想做成績,卻找不到抓手!
這個問題,華北十三區的教練店經理廖恒或許可以回答!
廖恒是別人眼中的一匹黑馬,來木屋6年,他好像一直是個默默干活的人,老隋還曾評價他是“當不了督導的最牛店長”。但是這兩年,這個寶藏男孩卻是再也“藏”不住了!
2017年
廖恒在阜成路做店長,3條烤爐做到月實收178萬 ,一時傳為公司佳話;
2019年
他晉升為教練店經理,首次從單店開始接管多店;
2020年
他管理的兩家門店在疫情期間做到了絕地反擊,成功地晉級到一類門店。
2月,八角店營業額從2019年度的第23位提高到第3位;疫情期間良鄉店從被淘汰的爛店躋身前十,營業額從日均700塊做到6w!
截止到4月底,他的區域連續拿了三個月A!
作為木屋的“新秀”,大家對他的管理方法很是期待,據說經常還會有老督導組團去他店里學習。但是對于廖恒而言,他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方法,他只是做到了兩點:心里有員工,眼里有顧客!
對于廖恒而言,自己能做的有限,真正把門店打理好的是員工。當員工能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時,這樣的管理才有價值。所以廖恒始終伙伴放在第一位!
“首先我會清晰的了解我的每一位員工,站在伙伴的角度思考他們需要什么,而我能夠給他們什么?”
廖恒把員工的每一件小事都當做自己的大事,當伙伴爽了,活兒自然干的漂亮!
想要伙伴滿意,先從一頓飽飯開始!
在門店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節假日、高峰期一來,店里時常忙的腳不沾地,伙伴們要不就顧不上吃飯,要不就隨便扒拉兩口冷飯了事。
飯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干活?尤其是對于在門店辛苦了一天的伙伴們來說,很容易心累,伙伴心累了,那就完蛋了!所以觀察到這一點的廖恒,對門店的員工餐管理尤為重視,每周都會重點抽查門店的員工餐菜單!
在他看來伙伴吃不好,一定是菜單設計有問題!比如說周一至周四的菜單和周五至周日的菜單肯定是不一樣的,例如周末比較忙,菜單里就不能出現燉的菜,例如紅燒肉、雞、鴨類型的菜品,因為此類菜品相對烹飪時間會稍長,無法保證開飯時間,同時多在中餐爐耽擱一分鐘都有可能引發蝴蝶效應,比如中餐單清不過來超時甚至影響顧客體驗。所以他會根據客情去測算最合適的開飯時間,從而倒推做員工餐的時間,甚至設計好每道菜的制作時間,以此去定員工餐的菜單!
在源頭做好設計,這樣在爭分奪秒的周末,也能保證每位伙伴吃飽飯,還不會影響門店正常運營!
員工做不好,一定是管理組沒教好!
在廖恒心中好員工是鼓勵出來的,不是罵出來的!當門店出現問題時,一定是流程出了問題而不是人出了問題,所以伙伴做不好,肯定是管理組沒有教好!
而在教伙伴這件事上,廖恒向來是不怕麻煩的!比如當店里衛生不干凈,他會親自做一遍,需要什么工具?怎么操作?什么樣才叫合格?有人會問,掃地這種傻子都會的事還要教嗎?但是廖恒想說的是,不教可能不一定會出問題,但教了一定不會出問題!要規避一切問題的根源!
又比如伙伴們在點單時,不一定能做到顧客思維,有時顧客下單多,伙伴往往還樂見其成。而廖恒則想的很多:顧客點多了就會有剩菜,菜剩的多顧客感受不到性價比,直接影響顧客體驗和復購率。同時對于伙伴們來說,剩菜多也影響伙伴的收臺效率和垃圾分類的問題!有時候只是點單一個環節就直接決定了后續的一系列問題。
所以在培訓點單員時,廖恒首先就會給伙伴講清楚這其中的道理!生意不能是一錘子買賣,一定不能抱著一次性賺很多錢的心理,要抓好每一桌的顧客體驗,顧客才是門店長久運營的命門!
看起來前期很費時費力對不對?但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偷懶”!
把所有環節掰開揉碎,不僅僅是讓伙伴知道怎么做,也是為了讓伙伴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他們有什么好處?在前期給伙伴們講透,會為后續規避很多問題,節省大量的時間成本!同時也能培養伙伴們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當伙伴們開始真正為門店著想時,店和伙伴才會越來越好!
要做好顧客體驗,首先你得眼里有顧客,而廖恒正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習慣性站在顧客的角度思考問題,向顧客所想,急顧客所需!
40℃的夏天,保溫袋也不能省!
一般情況下,門店在打包外賣時,為了保溫冬天會裝上保溫袋,而夏天就不會,畢竟夏天天熱,況且每個保溫袋也是有成本的。但是大家卻忽略了一個細節,無論春夏秋冬,燒烤都是熱的才好吃,涼了品質再好的烤串都都會引來差評!
而4、50分鐘的配送時間,其實烤串的溫度很難保證的!但是廖恒注意到了,所以在他的區域,哪怕40攝氏度高溫的夏天,哪怕只有一盒炒米粉,他也會用保溫袋,盡管每月會比別家多增幾千塊的雜貨成本,但是能夠保證線上顧客的體驗,值!
“生意是一桌一桌做起來的,外賣一單一單做起來的,不能傷害任何一位顧客!”
做外賣的一部分目的也是為了將線上引到線下,每得罪一單線上顧客,未來就可能損失一桌線下顧客,而沒有新客的門店怕是離死也不遠了!
想方設法讓顧客“占便宜”!
廖恒一直認為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坐著等客人是不會上門的!
就拿疫情期間來說吧,廖恒是第一個提出24小時營業的人,也是第一個主動向大王申請優惠的人。
“只有搶先一步把自己亮出來,才能知道池塘里有多少魚,門店有多少潛在顧客!”
當時在良鄉店做外賣的時候,店里有一項優惠政策是到店自取,滿100-30,算起來相當于給顧客打7折,但是由顧客可能超過配送范圍,也懶得來自取,廖恒就讓店里的伙伴免費叫滴滴給顧客送餐,一般滴滴費也就15塊,就相當于是給顧客打了個85折,這樣顧客體驗值上升,而對于門店來說還是賺的!所謂營業額都是積少成多,給顧客足夠的誠意,顧客心中自然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總的來說,雖然有得也有失,但管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想清楚自己做這一切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只是為了沖A,不是為了眼前的利益,更不是為了省每月幾千的雜貨成本,想清楚這個問題,自然就會知道怎么去做了!
在廖恒心中,好的員工滿意和顧客體驗都是設計出來的,一定要在頂層環節做好把關!同時當一個問題發生的時候,要先去思考最根本的問題,而不只是當下的這個問題,不斷地去倒推環節,解決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才是管理門店的抓手!
“浪潮退卻后,就會看到誰在裸泳!”這是廖恒常說的一句話,他堅信走得快不如走得穩,踏實把每一個細節做好,未來才不會有大錯誤!
“細節決定成敗,未來高手和高手過招,就是比誰犯得錯誤少,無論是對待員工還是顧客,我都只是把大家忽略的細節撿起來了而已!”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