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覺得蔡謙誠為什么能夠成為準創業合伙人?”
“他的個人意愿很強,他對自己的目標很清晰;他特別能吃苦;他在學習上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方法;很多時候他都愿意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當問到對準創業合伙人蔡謙誠的印象時,當初招他進來,又一路看著他走到現在的肖總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2008年,剛剛20出頭的蔡謙誠就搭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車。
都說北漂很苦,可蔡謙誠說,不怕,他帶著存款呢。
彼時有點傲嬌的年輕人,來了北京才發現,他的那點存款,實在不值一提。
錢很快就花完了,只能趕緊找工作,還好,憑著十幾歲就去飯店后廚幫忙的“工作經驗”,讓他順利找到了一家中餐廳的工作,終于不用流落街頭了,蔡謙誠很感激,臟活累活搶著干。
很快,他就在一群人中嶄露頭角,用兩年多的時間,他當上了這家店的督導,不僅在這座城市活了下來,還實現了月入過萬的夢想。
在那時候的蔡謙誠看來,錢,好像也沒有那么難賺,他想著,自己已經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了,要不就回遼寧老家買個房、結個婚,自己再開個小餐廳,能這樣過一生也不錯。
可是家里突如其來的一場意外打破了他所有的計劃,積蓄被花得一干二凈,婚也沒結成。
2013年,蔡謙誠只能又一次搭上了來北京的車,那場意外也讓他明白自己會的那點東西還遠遠不夠。
他沒有回原來的地方上班,這一次,他想重新出發,要學更多的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這次,在餐飲行業已經干了好幾年的他,遇見了木屋燒烤。
那個時候木屋在北京才3家門店,肖總面試的他,跟他聊了兩個多小時。
將木屋的文化、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北京的布局說給他聽,他聽得津津有味,當即決定要來試工。
2013年3月5日,蔡謙誠正式入職木屋燒烤,成為了木屋的一名儲干。
那個時候的他,沒有想太多,反正就是好好干,學到更多的東西,就對了!
在木屋奮戰的7年來,蔡謙誠卻越干越有樣。
/01/
蔡謙誠一直跟他區域的店長說的一句話就是:“公司目標導向一出來,我們動作一定要快,一定要搶到領先優勢,并在最短的時間達成公司給我們的目標!”
李猛說,每次公司召開完會議,蔡叔都是第一時間通知我們,并組織我們召開區域會議,商討公司給我們制定的目標如何達成。
蔡謙誠的區域目標永遠是拿到年度區域PK第一名!
“不爭第一,我們干什么?”這也是他總掛在嘴上的話。
/02/
當儲干的時候,巔峰團隊的PK就把他累得夠嗆,每天平均工作十八個小時以上,他也堅持著。
那時,蔡謙誠的PK對象是和他同一天在深圳入職的董兵。
據董兵回憶說,做儲干的那段時間他們的壓力都特別大,剛剛入職不久,一個月兩千多塊錢的工資,和以前簡直天差地別,家里人也不理解;
做服務員遇到自己以前的下屬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還要帶著比自己你年齡小一大截的老員工參加巔峰團隊PK,說什么人家都懶得理你。
蔡謙誠也是在這樣的壓力中突圍而出,用4個月的時間做上了儲備店長,用9個月的時間當上了店長。
那一年的臺灣街在蔡謙誠的帶領下營業額從單月130多萬猛增到198萬,都說,這個年輕人,有點厲害。
可是成績的背后,是無數個日夜苦干出來的。
蔡謙誠說,那個時候,他本來和蔡嬸在外面自己租了房子,可每個月也就回去一兩次,他每天待在店里的時間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不是在研究如何提高營業額,就是在思考如何幫助伙伴成長,即使休息時間,伙伴的一個電話,他也會立馬回到店里。
/03/
小時候不愛學習的蔡謙誠,在木屋卻特別好學,他每個月都會有計劃地召開區域管理組培訓會議,在會議中,他不但會分享門店管理的經驗和重點,也會找到很多外部的培訓視頻,還把自己學習過的課程消化轉化成木屋版本和大家進行分享。
他說自己沒事就研究,研究TWKE上老隋講的內容,研究怎么把精細化排班、計件、員工ABC三者更好地融合,他不僅研究,還主動在門店試驗,經常跑去找肖總溝通自己的想法。
/04/
他沒事了就喜歡瞎琢磨,但是光琢磨也沒什么用,于是就把自己琢磨的那套東西拿到店里運用起來,在實踐中去查漏補缺。
肖總也說,蔡謙誠是一個比較機靈的人,對于公司的一些需要試行的創新項目,他會積極去思考去導入試行。
2019年3E開始的時候,看著木屋越來越壯大,蔡謙誠想著自己在木屋也待了這么多年了,他也想在更大的舞臺展示自己,完成自己的夢想。
終于,一路奮戰過關的蔡謙誠成了木屋準創業合伙人。
他再也不是當初揣著幾千塊錢來北京的那個張牙舞爪的少年,在木屋的7年,他從當初的少年,變成了現在的蔡叔。
這一站,蔡謙誠準備好了,既然劍已出鞘,那就一起來過過招。
我知道你在看喲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9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