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熱季的六月,我來到了木屋,與此同時,在這秋意漸起的八月,我就要告別木屋。
在木屋的這兩個月,我并沒有感受到這個夏天給我所帶來的熱意和煩躁,相反,我所感受到的是伙伴們身上對生活充滿希望的熱血和活力。很慶幸,我能夠堅持下來兩個月,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并且也是一個跳躍式的成長。這兩個月我也經歷了晚出早歸的日子,適應了沒有太陽的日子,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對生活熱情似火的態度。
凌晨兩點停止營業之后,開始了我們的收檔。從剛開始我和她們一塊撇腳的收拾到現在的不用言語的配合,我們的收檔速度慢慢提升了上去。每天越來越早下班,內心也便有競爭和目標,當然我們也很注重“質量”。記得第一次上晚班時,看著她們在不停的干,我就想問,你們這么拼命干啥?現在,我明白了她們是心有所向,疲憊又何妨?!
“走,請你們吃包子去”、“吃包子嘍!”、“今天開心,去吃包子”……每天有各種理由去旁邊吃早點。等包子上來之后,我們便開始了批斗大會,批斗對象就是今天的煩心事和麻煩事。每次說著說著,聲音就大了,這樣就把今天的煩惱給發泄掉了,那些雜事都和包子一塊進肚子里了。在這個餐桌上,我們不分等級、不分年齡、不顧形象,只有開心。
有時候聽她們嘮嘮老家里的孩子,有時候說說沖A時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有時候談談之前上班的囧事,有時候聊聊八卦啥的……總之,感覺和她們這群老娘們兒在一塊很開心。
晚上依舊長明的寫字樓、在路上奔波的快遞小哥還有帶著一身疲憊但面帶笑容的我們每天都在很努力的生活。六十天,說長也不短的日子里,我看到的是木屋人身上的那股永遠也用不完的干勁兒,還有她們磨練出來的默契和配合,這些成績了現在的成績。
非常感謝在異鄉能夠遇見這些可愛的人。我學到了為人處事的經驗以及一個團隊朝著目標前進的動力。
木屋的招牌燈亮著,我在北京的燈也便亮著。
往期好文:
一招把“死店”變“活店”,誰那么厲害?!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0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