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零售”生死啟示錄

    如今離馬云2016年提出新零售概念已經過去整整三年了,在中國零售業大興改革的這三年里,一代代的智能零售設備層出不窮。從最初的無人貨架、無人店,到后期的無人貨柜等,設備一直在推陳出新。

    無人零售給消費者帶來的最大的直觀感受是——不需要導購員,顧客只需從貨架上拿起感興趣的商品,然后通過手機便捷支付……而這個消費場景可以是商場、超市,甚至是社區、寫字樓。
    與其說無人零售改變了線下零售的購物方式,不如說它是線下零售的線上延伸。傳統的線下零售,消費者的消費場景是固定的,而線上購物雖然能獲得海量的商品信息,但“拿不到”總是一道難以跨越的溝壑。無人零售的出現無疑填平了這道溝壑。
    曾經,從繽果盒子到函數空間、從大潤發到天虹、從無人店到無人值守貨架和小賣柜等,“無人零售”在2017年下半年新零售領域被認為是最火爆的關鍵詞。
    在上述多種因素的驅動下,無人零售在2017年迎來成立高峰期,各方資本熱情高漲。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數據顯示,在上述多種因素的驅動下,無人零售迎來成立高峰期,各方資本熱情髙脹。據鯨準數據庫收錄,自2003年起至2017年,我國共有138家無人零售相關企業成立,其中自助販賣機數量最多,共有91家;無人便利店次之,27家(主要成立于2016-2017年);辦公室貨架20家(主要成立于2017年)。
    但僅僅一年多時間,無人零售這只“風口上的豬”卻似乎集體“崩盤”,無人零售怎么了,未來出路在哪里?
    盛極必衰

    事實上,無人零售的走紅并不是沒有道理。在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付一夫看來,無人零售較之傳統零售,至少有如下幾點優勢。
    首先,無人零售極大拓展了消費場景人們對于零食與飲料有著天然的需求,但傳統零售的場景已經固定,因此,校園、社區甚至辦公室都能讓消費者“所見即買”。
    其次,無人貨架的線下流量想象空間巨大。在很多封閉場景如辦公室、社區等,無人貨柜一旦入駐就成為了唯一的對外點位,這就成為品牌方所期待的線下流量入口。基于此,除了餐飲、零食與飲料外,廣告與促銷等方面同樣能夠給商家帶來頗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但作為無人零售的一大細分行業無人貨架,卻似乎沒有等到收割“紅利”的時刻。
    進入2018年,風光無限的無人貨架行業便陷入風波之中,多企業相繼傳出大幅裁員、全線收縮、資金鏈斷裂等消息。
    先是運營才4個月的成都無人貨架項目“GOGO小超”被曝出停運,與其隸屬同一家公司的成都第一家無人超市“GOGO無人超市”也暫停運營,且被媒體曝光項目下的多名員工皆未發工資。
    GOGO無人超市
    同時,七只考拉也被傳出“90%的網點都已撤柜”消息,七只考拉聯合創始人單長江則回應稱“公司沒有倒閉,正常運營,但是方向有變化,貨架業務是停了”。
    當年5月初,一張關于果小美將退出市場的“重大通知”在網上廣為流傳。根據媒體報道,在眾多無人零售項目中,果小美的轉型最為激烈,直接裁撤掉2000多人的業務團隊(包括倉儲、BD、運營),轉做云端電商。
    對于無人零售項目,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錢坤認為,“資本的熱潮導致了大家不太注重商業上的運作,讓這個行業爛掉了,其實它是個被資本毀掉的行業。
    而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專家莊帥看來,“無人貨架走到今天,基本都面臨大面積撤退的窘境,這種情況說明幾個問題:第一,商業模式不清晰,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沒有找到;第二,貨品客單價太低,加之大多數公司都不會允許隨時吃零食,營業額上不去,流水太低,盈利能力太差;第三,無人貨架野蠻生長的背后是貨架管理混亂,補貨能力不足,消費體驗度太低。
    一個存在于無人零售企業很普遍的短板是——倉儲網絡跟不上飛速的擴張。
    “一個城市尚且還好,如果范圍拓展到幾十個城市,那么能否拿下符合條件的城市倉或區域倉便成了整個行業的生命線。”上述人士認為。
    然而,這是一件成本極高的事情,大部分企業多會選擇同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方式來實現,但物流企業的謹慎投入會讓無人貨架供應鏈基礎設施的質量難以保障。此外,除了城市倉或區域倉,前置倉的落實也是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而這些都跟不上商家在前端的飛速擴張。
    其次,倉庫之外仍要面對其他高成本。單次補貨SKU品類較多、運輸效率過低、配送人員不穩定……這些都會給行業帶來較高的成本。“尤其是在供應鏈的管理方面,堪稱是無人貨架的老大難。由于缺乏閉環管理體系,相關人員難以嚴格按照要求予以操作,出現了部分配送員私下拿走零食或飲料而造成的虧損,都會被當做貨架的盜損來看待。這對于原本薄弱的供應鏈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付一夫認為。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

    此外,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無人零售,一定有未來。但非常遺憾,無人零售現在是‘早產兒’。但我們今天這些做無人零售的,其實很多都在宣揚怎么把便利店的人工成本降下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消費者真正地滿意?今天的無人便利店也好,無人貨架也好,我發現沒有找到真正的痛點。
    無人零售的下半場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無人貨架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到2022年,無人零售的用戶規模將達到2.4億人,而在2017年也僅為0.05億,這5年間要翻48倍。在無人零售規模方面,報告預測2022年將達到9500億元,是2017年100億元的95倍。
    很顯然,目前中國的自動售貨機渠道發展是滯后于整體零售環境的,而無人零售未來的發掘潛力也不容小覷。產品更智能、集中度更高,成為未來升級趨勢。
    去年5月14日,2016年就已入場的無人貨柜品牌魔盒CITYBOX正式宣布,公司已接近完成億元級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行業戰略投資人、某國際消費品企業領投,部分老股東跟投。與其他無人零售設備相比,魔盒CITYBOX一直在做智能貨柜。
    因此,也有業內人士分析,換了“高級面孔”的無人貨架,故事也想換一種新的講法——偌大的商場不需要導購員,顧客只需從貨架上拿起感興趣的商品,就能在面前的智能顯示屏上查看到這款商品的詳細信息、功能介紹、演示視頻,同時還能查看到線上消費者的使用感受,甚至可以立即領取優惠券在結賬時使用。
    魔盒CITYBOX
    羅森在今年4月也在上海發布了一款新型多功能自動販賣機,在功能上集“自動售貨機+貨架+冷藏柜”于一體。同時蘇寧也是積極投身無人零售的又一個大廠,與目前市面上的其他無人店相比,蘇寧智慧無人店在技術層面進行了多重創新。
    無獨有偶,食品巨頭也在紛紛加碼這一市場。以旺旺為例,其已于2017年底投身無人零售領域,主攻自動售貨機,截至目前在全國已鋪機超過4500臺,并設立了34個分公司服務點,計劃到今年底將鋪設的無人售貨機數量擴充到1萬臺。
    而娃哈哈、農夫山泉等也在積極布局這一市場。對此,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認為,“食品企業進入無人售貨領域,是基于傳統渠道的無效性在不斷提升,在傳統渠道下投入很大的促銷力度、費用,也很難拉動銷量,而包含無人零售的新零售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會逐漸取代傳統渠道80%~90%的功能,從前瞻布局的角度來看,食品企業布局這一塊,流量、粉絲、銷量、利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兼得,但企業本身必須要有實力、有品牌、有豐富的產品線,否則滿足不了自身發展需求。
    至此,無人零售即將進入下半場。有業內人士表示,無人零售或因食品巨頭入場而改寫戰局,但企業要面臨的來自供應鏈、網點規模等方面的挑戰仍然適用。
    而未來,無人零售可能有三種情況:一是大佬收割,市場發展成熟后,資金雄厚的大佬們沖進來收割一輪,小公司退場;二是站隊大佬,發展好的公司將被收入大佬麾下,和大佬合作;三是馬太效應中優勝劣汰,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但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無人零售模式需要進行改變,要利用大數據進行消費需求的計算,進行更加清晰的消費畫像,從而進行精準選品。

    本文由食評方團隊創作,首發于全食展在線

    ·END·
    關注我,給你更多好看!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調味品行業呈現四大趨勢,進入高質量增長新階段

    消費者“迷糊”、市場顯紅海,紅牛安奈吉“有點難”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食品“好吃”還要“會玩”成為熱銷定律

    食醋產業將迎來“最好的時代”

    涪陵榨菜為何增長明顯放緩,疑似漲價惹的禍

    2019年水、面營收大增,今麥郎欲圖謀千億市場

    專訪丨香飄飄董事長蔣建琪:企業的存在不僅是賺錢,更應為人類貢獻價值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366.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下一篇 2019年11月20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