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維他命”)的撤訴,紅牛商標歸屬權似乎清晰起來。8月16日,本應是紅牛維他命起訴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天絲”)索要紅牛商標歸屬權案公開審理的日子,但原告方紅牛維他命已于8月14日撤訴。
為何開庭前撤訴?
據悉,紅牛維他命訴泰國天絲提商標權權屬糾紛案是在2017年9月19日,由北京市東城區法院立案受理。紅牛維他命在訴訟請求中提到,希望法院確認紅牛相關注冊商標歸中國所有;判令泰國天絲立即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辦理紅牛注冊商標至原告名下的更名手續;判令泰國天絲承擔案件全部訴訟費用。
對于,此次紅牛維他命庭前撤訴,藍鯨產經記者致電華彬快銷品方面,對方表示,對于程序上的事情不清楚。
而法律界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臨時撤訴原因很多,但多數原因是證據不足或雙方達成和解”。
同時,北京商報記者向紅牛維他命方面代理律師、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矯鴻彬求證,矯鴻彬以“不方便接受采訪”為由回絕了采訪。泰國天絲相關負責人則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泰國天絲沒有和紅牛維他命有過任何接觸,紅牛維他命撤訴沒有任何征兆。”
泰國天絲目前沒有就紅牛維他命撤訴一事發表最新的官方聲明,但曾在官網表示:“嚴彬在應訴策略上采取了拖延訴訟的手段,這些手段的確拖延了泰國天絲發起訴訟的有關進展,并且使嚴彬及其附屬公司能夠繼續使用我們的品牌。”
據不完全統計,泰國天絲與華彬系案件總數超過20個。2016年底,紅牛商標授權給紅牛維他命期限到期,但紅牛維他命及華彬集團旗下數個企業依然在生產紅牛飲料。為此,雙發的訴訟此起彼伏,從未終止。
經營期限下月到期?
就目前市場形勢看,擺在紅牛維他命面前的問題還不止上述糾紛。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休止的紛爭,只能是給了其他功能飲料企業趁機蠶食市場份額的機會。”
近兩年,由于官司纏身,紅牛的銷量持續下滑。尼爾森零售的監測數據顯示,紅牛在功能飲料品類的市場份額從2016年的63%下降至去年的58%。2015-2017年紅牛中國的銷售額分別為230.4億元、210億元和196億元,同比增長15%、-7%和-19%。
此前,自媒體快消品經銷商在7月27日的報道中稱,“登記成立于1998年9月30日的紅牛維他命,經營期限20年,將于2018年9月29日到期。除非各方股東一致同意延長經營期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第九十條第(一)款和第九十一條的規定,‘北京紅牛’應立即解散,并進行清算。也就是說,如果各方股東不能一致同意延長經營期限,該日期之后不能再從事經營活動,更嚴重者或許不能再生產‘紅牛飲料’了。”
報道還稱,目前代表紅牛維他命95%股權的兩外方股東,即紅牛維他命飲料(泰國)有限公司和英特生物制藥控股有限公司已明確表示不同意延長經營期限。此外,中方股東北京市懷柔區鄉鎮企業總公司也表示不同意延長經營期限。“因此,2018年9月29日經營期限到期后,‘北京紅牛’解散,并進行清算可能性很大!”
“屋漏偏逢連夜雨”,紅牛商標糾紛至今未有結果,給功能飲料未來格局走勢埋下了伏筆。
本文部分資料整理自:北京商報
·END·
本文首發于“食飲匯(ID:SYHNC8)”
本號所轉載文章,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并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