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而有一批知名餐飲老板確確實實就是靠擺攤起家的!比如文和友、灣仔碼頭、周黑鴨……他們都是靠一個小攤位賺得創業的第一桶金!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伙聊一聊,這些現在身價上億的餐飲大佬“擺攤往事”!
01
文和友創始人文賓
2011年,文和友創始人文賓從4s店離職的那一天,和地方餐飲巨鱷一點關系都沒有,有的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從汽車銷售到小攤老板的轉型,文賓只用了幾天!帶著5000元的啟動資金,在長沙坡子街上,他支起了油炸串串小攤!
5000塊錢怎么創業?文賓是這樣分配的:2000塊錢買推車,2000塊錢進貨,剩下的1000錢做了一塊招牌。成功的人一定是擁有前瞻性的,當別人還是用一塊“布”或者“條幅”當牌匾的時候,他已經在注重品牌了!
不僅是品牌意識超前,文賓的爆品思維也是有的!當時他在攤子上推出了炸排骨作為爆款,取名“犀利排骨”,一下子打開知名度。現在看來文和友臭豆腐、大香腸等爆品的成功也不是沒有道理了。
“那時候吃的都是辛苦錢,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一份一份賺來的!每天能睡上3小時就不錯了,做夢都在炸串串!”
不過辛苦付出也是值得的,別的小攤一天只能賺三五百的時候,文賓的攤子已經能每天賣三千!
再后來文和友的店越開越大,甚至包下一棟樓,成為長沙餐飲巨鱷,節假日排隊都要上萬桌,坐上了小龍蝦的第一把交椅!
02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
1977年,香港的街頭多了3個孤苦無依的身影,她們就是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跟她的兩個幼女。
32歲,被渣男拋棄,沒什么本事的臧健和只能去給別人掃廁所,因傷病在身,她常常是淚水和汗水一起沖下馬桶,勉強生存!
本以為以后就要這樣暗無天日的過日子,但是沒想到一個不起眼的餃子小攤徹底改變了她的命運!
因朋友的提議,她在香港知名交通樞紐“灣仔碼頭”擺了個餃子攤,為之后的成功種下種子!
首先,臧健和把小攤起了個名字叫“灣仔碼頭”,讓顧客輕松記住自己。
其次就是為了適應香港本地人的口味,她還把餃子皮變得很薄。
最后食品安全臧健和把關也很嚴格,每天給餐具消毒,親自檢查每一個餃子質量。
就憑著這幾個差異化,她的水餃攤一炮而紅,人們經常繞著她的小攤位排隊好幾圈!成功吸引日本大丸百貨公司的注意,一步步進階為水餃皇后!
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看上去悲慘的中年女子,竟然從小小的餃子攤起家,建立起一個60億的水餃帝國!
03
周黑鴨創始人周鵬
同樣是靠手藝吃飯,同樣是靠擺攤為生,和水餃皇后的勤勤懇懇比起來,周黑鴨創始人周鵬,擺攤賣醬鴨的往事就更具“故事性”了!
25年前,那是一個肯努力、肯吃苦就能填飽肚子的年代,但是周鵬卻開始耍小聰明“做假”,樣品用質量好的鴨子,但是貨品卻是質量差的!不到一個月他就被抓包,甚至一度被拉入黑名單!
原本就不好的生意變得更糟,周鵬一度陷入缺錢的危機,“用騙取的手段不可能贏得長久的生意”,周鵬體悟到一個看似簡單卻又令人難以真正領悟的道理。
于是他開始頻繁跑香料市場,找香料老板請教香薰料的味道、功效,借來香料古書逐字研究到深夜,買數百只鴨反復試驗,后來周鵬的鹵鴨出鍋時是晶瑩的巧克力色,在空氣中暴露、氧化后便成黑色,鴨肉辣中帶甜,獨具特色!
成績更是亮眼:一天賣500多只鴨子,兩個小攤,一年30萬,那是1997年!
誠信是做任何生意的基石,周鵬草根出身,用醬鴨小攤,一路跌跌撞撞,打下這片“醬鴨江山”!
04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
1971年出生在四川簡陽縣的張勇,因為當時家里經濟困難,無法支撐學業,再加上初中成績并不突出,所以當時在父母的安排下在一家技校學習電焊。畢業后成為一名電焊工人,最高的學歷也只是中專而已。
沒學歷又沒背景,但是又總想做大事的他就只能靠雙手改變命運了。張勇借了1200元倒賣游戲機,結果被騙,只能再度創業,最后擺地攤做起了麻辣燙。
1994年,張勇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后,找來了當時最好的3個朋友,湊了8000元,買了四張火鍋桌子,準備經營一家火鍋店,就這樣,第一家海底撈開業了。
在四川開火鍋店,張勇和朋友們都是班門弄斧,所以剛開始營業的時候,門庭冷清,生意也很差。張勇就拿著一本火鍋料理的書,現學現賣,由于在四川,好吃的火鍋店實在太多了,張勇和朋友創立的火鍋店并沒有明顯的優勢,生意依然冷清。
后來張勇慢慢的從服務切入,雖然不能完全照顧到客人的食欲,但是照顧心情總能做到吧!服務極致讓海底撈慢慢的名聲大漲,成為了火鍋界的扛把子。
05
N多壽司創始人董玉友
2003年,17歲的安徽小伙董玉友初中輟學離鄉,去了無錫的一家日本料理店當學徒。后廚做了兩個月,董玉友被選到新開的壽司臺當學徒。帶他的師傅覺得他很有潛力,就推薦他去了一家五星級的酒店做壽司師傅。
酒店壽司臺的操作有點像鐵板燒,操作師傅多少是有表演性的。一條魚,從活魚撈出,到切出棱角分明的生魚片,只要40秒,整個過程要求干凈利落,期間各種甩刀、用刀手法必須漂亮嫻熟。每天站在無錫這家最高檔的酒店的大落地窗前,俯瞰全城,董玉友的心是不服氣的。2008年,他辭去了五星級酒店的工作,開始專業擺地攤,自己當自己的老板了。這次,他做自己最拿手的壽司。
壽司地攤第一天開業,開始生意一般,中午時候生意漸漸好了。每天的營業額也從300元,慢慢的到了900元,再到1500元。董玉友看生意不錯,就叫了幾個親戚也一起來擺地攤,賣壽司。這就是他最初的“壽司地攤連鎖。”
在一個報刊亭,董玉友以每月3000元的價錢租了門口大約1平米的地方賣壽司。“起初第一個月生意冷清,但第二個月開始,生意忽然就變得很火爆。”董玉友說,“每天排隊的顧客都要把報刊亭圍起來了。”
2009年,董玉友覺得生意要發展,靠擺地攤是不行的,他決定租一處店面。最終,董玉友還是以每年6萬元的價錢,租了6平米大小的一個店面。有了固定的經營場地,N多壽司店也逐漸走上了正規。
在短短的幾年內,N多壽司發展迅猛,現在在全國,已經開了1100多家店。
06
楊國福麻辣燙創始人楊國福
1970年,楊國福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萬發村。由于學習成績差,他只上了半年初中就輟學了。15歲的他在家整整干了三年農活,放羊、種地、養豬養雞,什么都做。楊國福家里兄弟姐妹多,家庭條件并不算好。他后來找到了賺錢的門路——收破爛,到縣城建筑工地回收水泥袋,粉塵抖干凈、修修補補再賣出去。
1990年前后,楊國福到哈爾濱投奔在那里的姑姑。那是真正屬于地攤經濟的年代,哈爾濱繁華的街道邊,擺攤的小商販不在少數。楊國福也加入了擺地攤的大軍,他常常推著一輛小車,夏天賣大蝦粥、小菜,冬天賣烤羊肉串、烤火腿腸。
2000年,楊國福和妻子租下一間小地下室,開始嘗試做麻辣燙生意。但整個過程頗為坎坷。一開始,他把生菜、海帶等食材和豆瓣醬放在電飯鍋里煮,以為能煮出來一鍋麻辣燙,結果發現味道完全不對,有的老顧客甚至直接抱怨:“老楊,你整啥破玩意兒,太難吃了,那叫麻辣燙?”他嘗試著自己炒制底料,但起初也并不成功。“那時候學習同行買回香辛料放到鍋里炒,甚至嘗試用豆瓣醬研制底料,雖然有盈利,但客戶的評價不好,便決定將店面關掉,等研究成功后再開業。”
楊國福不甘心,他繼續嘗試各種底料搭配,邀請客戶品嘗,收集反饋不斷改進。失敗了很多次后,他終于摸索出了獨特的麻辣燙底料配方。2003年,楊國福夫婦從頭再來,在哈爾濱永和街52號開出了一家真正的麻辣燙店——楊記麻辣燙。
楊記麻辣燙一開業便生意火爆。“我賣菜、賣東西比較實誠,老顧客多;地址在學校旁邊,當時餐飲少,生意比較好做。”楊國福回憶道。兩年后,楊記麻辣燙正式更名為與他同名的“楊國福麻辣燙”。
小結
生意不分貴賤,英雄不問出處!
幾十年前這些連鎖餐企大佬雖然都是草根出身,但是都通過地攤賺取第一桶金,也透露出他們的生意頭腦和經商品質,有了今日輝煌!
現在在地攤經濟的推動下,做餐飲的門檻再次降低,老板們有了更低的試錯成本,這一次會不會又孵化出一批,多年后全國知名的連鎖餐企呢?我們拭目以待!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職業餐飲網、儒商國際傳媒、今日新餐飲、網絡 作者:佚名;圖:網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多云轉晴;侵刪請聯系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只有9個座位,每天只賣150碗拉面,卻是全球唯一的米其林星級拉面店!
鄧超開的餐飲店?一年時間靠什么從虧損100萬到營收3個億!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5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