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后回復數字“2”,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英文來源:Deal Book、CISION
原文作者:Andrew Ross Sorkin, Michael J. de la Merced
Mars & KIND
制圖:FBIF
M&M’s和士力架等糖果品牌的母公司Mars瑪氏,在星期三宣布會購買能量棒品牌Kind的部分股權。FBIF之前也對“Kind 如何打下全美能量棒市場 1/4 的江山?”進行過報道。
據交易知情人介紹,Kind的這筆交易額超過40億美元,可以對近年來最重要的新食品品牌之一Kind進行粗略評估。
看回瑪氏往年類似的投資經歷,這次瑪氏對Kind投資的少數股份,可能會導致最后瑪氏全權收購Kind。這次的投資也看出,食品巨頭開始努力跟隨消費者健康飲食的趨勢。
Nature Valley
圖片來源:underconsideration.com
根據歐睿Euromonitor報告,Kind已經成為零食界發展得最快的企業之一,2017年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7.189億美元。按市場份額來說,現在Kind已經是全球第三大能量棒零售商,僅次于通用磨坊的Nature Valley品牌和Clif Bar的能量零食。
盡管實際帶來的利益還存有爭議,但是“更健康”的宣傳仍然很受消費者歡迎。就像雀巢出售它的美國糖果業務,是因為消費者已經減少了對Crunch Bars和Gobstoppers類似產品的需求。
上個月,家樂氏宣布以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RX Bars的制造商,一家很出名的蛋白能量棒企業。同樣的,三年前通用磨坊以8.2億美元收購Annie’s品牌的有機食品,包括芝士通心粉、能量棒和爆米花。
作為交易的一部分,瑪氏希望能幫助Kind成為全球健康食品品牌,瑪氏將運營Kind的國際業務,利用瑪氏自身龐大的全球分銷網絡,推廣Kind在中國(瑪氏在中國擁有超過230萬個分銷點)與其他國家生產和銷售。
兩家公司都希望將Kind作為一個平臺加以利用,在未來的幾年里,推出更多種類的健康食品。
KIND能量棒的Healthy Grains谷物系列
圖片來源:KIND
瑪氏CEO Grant F. Reid在一次采訪中說:“第一項工作是將Kind推廣到全球范圍,第二項工作是找到哪些是我們已經有的或者是很容易進入的,并且符合Kind對消費者的健康承諾的品類。”
Reid已經在瑪氏工作超過30年,他說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已經研究過收購或投資健康食品公司。
對于作為美國第六大私企的瑪氏來說,這筆交易為公司在以杏仁、奇亞籽、莧菜和蕎麥為賣點的市場中,提供了一個立足點。
瑪氏已經朝著這樣的一個方向發展:去年,瑪氏宣布計劃除了Uncle Ben’s Rice糖果以外,不再在自己產品中添加人工色素。瑪氏是以糖果產品出名的,同時它還有很大部分的業務是寵物護理,包括寵物食品和Banfield寵物醫院那樣的寵物服務。
Kind的創始人Daniel Lubetzky說道,他希望他的公司能夠成為健康食品的認可品牌,就像Nabisco和卡夫的高品質包裝食品。他預想有一天從飲料到冷凍食品的所有產品Kind都有,并且抓住健康食品的主流,這也是Kind公司對消費者的承諾。
KIND能量棒
圖片來源:Fast Company
雖然Kind是從能量棒開始做起,但是Kind已經開始推出產品如格蘭諾拉麥片、早餐能量棒和水果能量棒,Kind仍然使用“營養健康的原料作為產品的首要且最重要的成分”,不使用人工香精、防腐劑,并且減少糖的含量。
Lubetzky在2004年創立Kind能量棒,讓消費者在能量棒上直接看到水果和堅果。Lubetzky說他在五年前第一次見到了瑪氏的高管和瑪氏家族成員,在過去的幾年里,他曾經打算出售公司或者是公開發行股票,但最終決定和全球公司合作,并且保持自身公司私有化,這能給公司帶來最好的發展機遇。
他說他對瑪氏特別感興趣,因為瑪氏一直是私人企業,能讓他們“真正考慮長遠的發展”。他想按照上市公司的做法,在10年和20年期間考慮每個季度的收益。
瑪氏收購Kind少許股份的確切條款無法得知,兩家公司均表示不會披露瑪氏投資的價格或Kind的估值,并且拒絕對40億美元的收購價格發表評論。
Thomson Reuters數據顯示,食品和飲料行業的交易一直處于快速的發展之中,在今年的291宗交易中,這次瑪氏收購Kind股份是二十年來交易額最高的。
繼續擔任Kind的大股東Lubetzky將繼續擔任公司的CEO,負責運營美國和加拿大的業務,他說他計劃和瑪氏合作開展國際業務。
對于Lubetzky來說,這筆交易證明了公司的發展,他曾經在2008年出售Kind的股份給私募公司VMG,并于2014年將其購回。當他把股份購回的時候,Kind的估值為7.285億美元,只是今天估值的一小部分。
每天有上百萬人吃Kind零食,做一些對身體有益的事情。隨著Kind的業務繼續擴大,它會實現自身的承諾(KNID Promise):
堅持選用營養健康的原料作為每種食品的首要和主要成分;
不使用人工甜味劑或糖醇;
保證良好口感的同時,盡可能使用更少的糖;
制造出健康又美味的食物;
從原料到標簽,產品的信息都是透明的;
減少食品的加工過程,用真材實料;
用真誠去對待食物和人。
中文編輯:徐曉瑜、甘婧
提示:
*本文FBIF原創首發,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11年5億美元規模,KIND如何打下全美能量棒市場1/4的江山?
瑪氏巧克力研發副總裁Justin:產品創新,包裝助力!
6億美元被家樂氏收購,能量棒RxBar的進擊之路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論壇共三天,將涵蓋乳制品、飲料、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和包裝話題。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雀巢,可口可樂,百事,億滋,中糧,康師傅,統一,達能,星巴克,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三只松鼠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公眾號后臺點擊菜單“FBIF”或回復“FBIF2018”獲取:論壇、“標志大賞”和“Hello Foods”賽事信息。
/ 微信群 /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請加入代工、CEO、CMO、首席研發官、食品綜合、功能性食品、特醫、啤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添加劑、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新零售、調味品等微信群。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