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FBIF看看不一樣的食品世界!
后宮訂閱號三千,不置頂,如何找到我?
來源:新零售智庫(ID:newretailinsider)
作者:Kenneth C.
網紅喜茶,獲得IDG投資融資超一億元并且成功刷爆了社交媒體的原因是什么?面對媒體質疑其雇傭水軍,制造虛假的火爆排隊場面,創始人近日通過媒體發聲,應對質疑喊出了立志成為下一個中國的星巴克,你看好喜茶嗎?它能否可持續地走下去?讓我們聽聽前尼爾森分析師,現全球500強快消企業全球高級分析副總Kenneth的分析!
聯系Mote(微信:motechan)推薦好文,暫不接受軟文,廣告。
“喜茶”火爆的背后在于抓住了年輕人追求“靈感”和“酷”,賦予了品牌年輕化,人格化的形象。但如果“喜茶”不能擺脫“網紅”的標簽,恐怕難以長盛不衰。
日光之下并無新事。
看著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喜茶”,這個劇本我有點熟悉,想起20多年前在香港第一次走紅的芝士蛋糕,以及去年曾經在魔都(上海)紅極一時的“烏云冰淇淋”。今天就站在零售觀察的角度說說“喜茶”。
攝于2017.5.1,上海來福士18:30,攝影:Kenneth C.
攝于2017.5.1,上海來福士門口排隊區域,分批放顧客進門店,攝影:Kenneth C.
誰是“喜茶”?
5年前(2012年),年僅21歲的聶云宸在廣東江門九中街開了一家“皇茶”茶飲店(喜茶的前身)。雖然店面小小,但從裝修、菜單設計、產品調制等工作均由聶一人完成。
剛開始,小店的生意并不好,營業額只有幾十塊錢。經過不斷修改配方,靠著自研的“芝士奶蓋茶”逐漸獲得口碑,小店門外開始出現排隊現象。
擴張初期,喜茶的門店大多開在江門、中山等二三線城市,此后才進入廣、深、滬。
進入上海后,借助社交網絡和媒體報道,“喜茶”得以快速走紅,成為奶茶界乃至餐飲界的“網紅”。
2016年8月,喜茶獲得知名投資機構IDG資本以及知名投資人何伯權的共同投資,融資金額超1億元。
喜茶門店有標注自己始于2012,獨特產品為“芝士茶”,攝影:Kenneth C.
“喜茶”的官方定位
參照媒體對于聶云宸專訪的文章,Neo說他想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做真正傳統的好茶。從茶葉的質量,烘焙,溫度等嚴格把控,并為品牌加入“靈感”、“酷”這種能抓住年輕人的元素,設計新的公司形象logo, 請插畫師制作插畫,賦予喜茶年輕化,人格化的形象。 獨特產品:喜茶首創的“芝士奶蓋茶”深受年輕人喜愛,不同季節的時令水果茶都是其門店的爆款。
拆解“喜茶”背后的營銷理論
這種迅速爆火的產品似曾相識,國內曾有“烏云冰淇淋”、“徹思叔叔芝士蛋糕”、“鮑師傅糕點”等;在外國也有不少有名的案例,比如Tamagotchi電子寵物、魔方等等。
這些產品的特征都是上市的時候迅速爆紅,不到一年甚至半年時間形勢急轉直下,門可羅雀。在市場營銷學當中,這些產品被定義為fad(時尚),就是迅速進入公眾視野的流行,被人們狂熱地采用后很快達到銷量的高峰,然后迅速衰退。一般都是非常迅速走完產品的生命周期:區別、仿效、大量流行然后衰退。
Fad模型
我們來看看喜茶走紅的原因,和Fad 模型非常吻合:
1. 好奇:嘗鮮的心理,因排隊而爆紅(排隊就是最好的宣傳手法)。
2. 跟風:許多人搶著去買的東西肯定很值,所以一切東西都要搶,都要快人一步得到。(粵語有一句話為:執輸行頭,慘過敗家,大意為:落后于人比做敗家子還糟糕。)
3.炫耀:一種精神追求,有如一種“朝拜圣地”的活動。其后的標準動作就是在社交媒體曬圖,得到朋友認同,這可能比產品實際帶來的消費體驗更重要。
2017.5.1,上海來福士門前,三位年輕人高舉喜茶合影,攝影:Kenneth C.
看好“喜茶”未來持續發展的原因:
1.實體奶茶店的坪效一貫比較高:①客人大多拿走,沒有翻臺率的問題;②營業時間段比較長且平均,不完全集中在一天的某個時間段或某幾天。
2.區域口味差異小,全國口味比較統一,有利于規模化擴張。
3.資金投入,有充足的資源建立品牌,形成差異化。
不看好“喜茶”,只會是曇花一現的原因:
1.雖然喜茶有很多比較“好玩”的產品名字,除了芝士奶蓋確實是下了一點功夫,其它譬如“綠妍”、“金鳳茶王”也就是一個名字而已,不代表產品具備差異化和建立了很高的門檻。
2.大量的山寨“喜茶”店會大幅度縮短新奶茶的產品生命周期。所謂的網紅美食店,人氣大多有如坐過山車一樣。
3.長期來說,排隊不是一種良好的顧客體驗,加上各種“黃牛”新聞,對于品牌形象沒有好處,久而久之忠實粉絲也可能會流失。
4.“喜茶”不少門店都位于客流比較高的核心商業區,租金成本肯定不低,長期下去,這些門店還是需要更換的。
攝于2017.5.12 18:30, 位于人民廣場來福士1F的“喜茶”門店,周邊都是高端時尚以及護膚品牌,喜茶作為本層唯一的餐飲店有點格格不入。按:星巴克已經被搬到2F區域,攝影:Kenneth C.
最后對“喜茶”的忠告
“喜茶”能否繼續走下去?這也是市場營銷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Is it a fad or a trend?(這是風口式的時尚還是持久性的趨勢?)
Fad(時尚) 之所以走紅,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自帶人氣。這給到人們一種短時間的刺激,而快樂是來自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短時間的(譬如排隊買到喜茶,大家都知道這是需要即時分享,晚了可能已經過氣了),大家喜歡一個風口因為大家都參與當中。
Trend(趨勢)反之是滿足人們另外一種需求,這不單是一種刺激性快樂,而是人們通過不斷的參與,開始挖掘背后的意義,并且希望繼續參與。
在各種媒體報道當中,我看到“喜茶”最獨特的定位是希望成為茶界中的星巴克,也就是說,希望以有規模的方式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基于中國濃厚的茶文化,加上年輕人受西式生活的熏陶,“喜茶”確實有機會可以成為新的行業標桿。但要成為趨勢,需要有不斷的回頭客,而不是僅滿足大家獵奇的心態。“喜茶”需要盡快抹掉其網紅的品牌性質,秉承匠心,做好品牌,并需要更多顧客的數據以支持其后的產品研發,才可以走得更遠。
(注:本文作者為前尼爾森分析師,現為全球某500強快消企業全球高級分析副總。)
/ 更多文章 /
全球即飲茶報告,亞太區消費占全球72%的市場份額
看似寒冬的飲料市場仍有機會?草本植物飲料開辟天然功能飲料新天地
/ 公眾號使用指南 /
點擊菜單“趨勢排行”可查看行業趨勢文章、全球食品飲料排行榜。
訂閱號后臺點擊菜單“FBIF”回顧FBIF2017完整議程、演講嘉賓、合作伙伴、現場活動等信息
回復”參會名錄“、“照片”、“新聞”、“速記稿”可查看相應信息,其他關鍵詞請回復“關鍵詞”獲取
后宮訂閱號三千,不置頂,如何找到我?
/微信群/
長按二維碼關注“FBIF食品飲料創新”,回復數字“2”申請加入CEO、營銷、創業、研發、包裝、功能性食品、乳品、飲料、休閑食品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