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F2016演講文稿(整理)】
演講嘉賓:伍榮和,高級副總裁兼高增長戰略客戶全球負責人,DHL
圖為:伍榮和
演講視頻
今天我要談一下未來的物流趨勢,我希望這個講話之后,大家對于在物流行業能夠做什么有一定的理解,不僅僅是現在的體系,而且也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對于未來的改進有一些更好的想法。在物流的世界當中,其實我們現在還處于非常初級的手工階段,那我們能不能用技術和其他的東西幫助我們取得更好的發展呢?希望我的演講對大家有一些啟發。
首先我會介紹2050的物流世界,然后會講DHL雷達和DHL的市場趨勢。我從物流趨勢雷達開始講。誰能預測2050年物流世界是什么樣的面貌?雖然離我們還很遙遠,也許你們覺得2050年物流還存在,或者已經不存在了。從DHL的角度我們也分析了一下,2050年的時候物流會怎么樣,我們必須跟得上快速變化的市場。我們也預想了幾種情況。我們覺得消費者的行為以及政府的行為會發生變化,還有很多其他的變化,所以從DHL和物流的角度來講,我們怎么樣更好的適應這些變化呢?
定制化生活方式,未來的世界將更加多彩多樣化,3D打印讓消費者能夠更多的定制化自己的東西,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再有單一生產的統一產品了,這會讓你的供應鏈更復雜。所以是不是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呢?我很喜歡這樣的生活情景,他們的生活方式。一開始偶遇3D打印,現在開始不用再發什么產品了,直接打印產品就可以了,直接發一個打印機給你們就可以了,這就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同的思考,現在更多的是拉而不是推的。消費者在發生變化,我們要有這樣的供應鏈能及時對消費者的行為變化做出反應。所以現在用的3D打印將在未來5到10年對我們產生重要的影響。我們已經和一個汽車公司合作了,3D打印F1賽車的部件,這樣可以在賽車的時候試驗一下。現在這個技術還是非常的成熟的,這些都不是很遙遠的技術,我們現在已經從大規模生產到更多轉向定制化的生產。我們一開始覺得一些垃圾扔了,但是現在開始進行巡回使用了。今天很多人在想能不能夠把這些商品再重復使用,在未來得到更好地利用。我們意識到事實是物流正在經歷一個非常大的變革,不再僅僅由物流公司做了。亞馬遜、eBay都在做物流,他們可以自己做物流嗎?我們還聽過云物流的說法,所以現在變革真的很多。我們看到這種趨勢以后,要想利用這一點繼續在經濟中間保持一個價值,不僅對于我們自己而言有意義,你們也要做。因為如果你們不更好地消費者提供服務,那可能會從市場上慢慢退出。
在DHL我們做幾件事,我們和客戶交流,傾聽他們未來五到十年有哪些新的趨勢。然后總結趨勢報告,再把新的趨勢和客戶提供的進行測試看看是不是合適,是不是管用。我們會定期進行出書刊,大家可以在DHL網站上進行下載,新的趨勢認識能夠幫助我們整個行業轉變。這里我們還帶來一些報告,這些報告里面都對物流等未來的發展提供一些非常有意義的觀點。這是我們正在為未來趨勢雷達上面所做的努力。我們按照5年內有價值還是5年后有價值,3D打印被認為是五年之后的事情,主要是技術到現在還沒有特別的成熟,但是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是五年內將會發生的。我們也需要很清楚的知道這些商業趨勢,比如虛擬現實、物聯網,對于這些我們需要研究很清楚,需要知道他們可能對我們進一步發展業務帶來什么影響,我們要隨時做好準備。除了看趨勢數據之外,我們分析一些市場進展的情況,想想能不能把這些變化和趨勢理解再重新應用在市場上。我們首先看看增長模式發生變化,再看看新的消費者的情形,每個人都知道新興市場越來越快速增長,無論在人口還是GDP實際增長情況都比發達國家厲害,所以這些新興市場也是進行試驗的地方,因為他們并沒有成熟市場已經有的基礎。看看過去幾年的時間里,財富500強的企業中,2000年只有24家我們認為到2025年會增長50%。中國目前中型企業進一步增長要做的不一定完全按照成熟企業那套路徑走,看看哪些可以做的更好,然后進行跳蛙式的發展。我們現在看如何讓財富500強的企業他們在本地化可以發展的更成功。
亞太地區作為一個增長區域而言是很重要的,到2030年的時候最主要世界上15個貿易路線有12個將來自于亞洲,所以亞洲是最主要的增長市場。到2025年全球500強50%是來自于亞太地區,來自于中國。我們也意識到中國以前被視為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地方,但是未來中國人均勞動力成本增長的速度比越南、泰國都要快,比印尼也快,所以意味著未來的生產十到十五年時間會從中國搬移出去,搬到東南亞,所以經濟增長的模式會發生不同的變化,以及未來網絡的重新配置方面都會產生影響。
我們再看城市化,城市化是剛開始的趨勢。亞太地區他們城市化未來幾年發展速度是30%左右,將成為全世界人口54%城市人口。在亞太地區,這對食品行業很重要,物流會和城市物流有關系,和原有海運等等物流模式非常不一樣,消費者買東西的方式也可能不一樣,所以城市化會帶來重要的影響。還有一個手機的普及率,亞太市場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而且增長速度最快的B2C電商的區域。我們作為企業界的人士對這個趨勢也必須密切關注,看看怎么樣更好的服務未來的世界上增長最快B2E的電商市場。亞洲和歐洲不一樣,里面國家組成也不同,比如進口的方便程度不一樣,新加坡是最容易的。而印度、中國都不容易,印度排在第142,中國排在第90。所以如果做物流等等方面的安排的時候,就需要考慮以后未來還有TPP、AEC還有新的貿易和商業安排的時候,都需要在設計物流路線的時候加以考慮。
然后看看自己客戶需要,想在亞太地區做的更好的要求是產品和服務創新,這是對我來說在未來幾年里面最重要的,我做和別人一樣的事情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新的產品創新的服務才可以。現在走向世界非常容易的,進入新的市場要更快更方便。但大家都希望看一些新的事情,他們希望和現有的做法不同。從我們DHL的角度來看是新的銷售渠道和分銷戰略。能不能幫大家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物流的業務?我們做了幾個創新,我特別喜歡這個卡車叫做大黃,它真的很大,車門像法拉利一樣是側開的,然后還分了好幾個區域,這樣很方便你把食品貨物放在里面。我想大家都是很多時間花在裝貨卸貨,這樣可以幫助你更高效的做你的業務。我們做了幾個不同的比較,這樣的大黃可以省10%到20%的成本減少,這樣的卡車讓你效率更高。在中國也建這些卡車,然后把這些卡車運到世界各個地方加以使用。你們看完這一點也可以思考我怎么以不同其他的方式來搞分銷。你也看到消費者的一些行為還有增長市場的變化非常明顯,可以讓你的業務更加高效。
中國的新消費者在線銷售和整個銷售總量相比,在2012年的時候只有4.3%,到2018年的時候將占到11.3%在線銷售的比例。有趣的是,我們問消費者在電商的快遞過程中的期待,他們第一個希望越快越好,還有一個產品多樣性、功能多樣性也是很重要的,這是他們最在乎的幾點在線購物的標準。B2C的電商模式最早不是食品開始的,主要是對非食品來說在線上買和線下買差別不是特別大,但是現在看來大家越來越在乎方便性,為什么大家愿意在線上買呢?因為那些年輕的父母都喜歡在線購物,主要是由于方便,當然還有一些原因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在這里我與很多線上的零售商討論面對這樣的變化我們應該怎么做。專門創造一個電子商務的市場,然后直接賣給消費者可不可以?沒有那么簡單。一個是單一的渠道,第二個是多渠道,也就是在網上有網上分銷,網下是網下分銷渠道。
但是現在我已經看到許多轉向第三種Omni渠道模式。就是人們可以打電話訂購或者電腦訂購,也就是不需要送到家里,可以在下班的時候到商店去拿,也就是說幫我包好6點半的時候我到商店取。這些就是一種融合,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單一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了。要多方面的結合,從物流的角度講卻非常困難。那為什么在零售商的店進行包裝、打包,而不是在零售商的終端?這比起在倉庫做成本高得多,當然還要取決于訂購貨量是多少,不是在倉庫補貨而在商店補貨。這樣的情況已經開始出現,而且沒有單一的工具或者能力解答這個問題。現在我們的確在轉型的過程當中,客戶在轉變,那么這種Omni渠道模式有兩點非常重要,第一是如何進行分銷、補貨更好進行線上線下服務,然后加強速度加強靈活性讓消費者覺得方便,比如定時間在這取,從物流的角度我們也給他們看幾張照片,在中國可能沒有見到,這是歐洲非常常見。比如這個會議,我可以建立一個DHL打包站都是一些小箱子可移動的,在網上買東西送到這個站上面,然后他們開會之前快遞人員放進去,然后結束之后把它打開放在車上帶走。比如手里有本很大的書,可以把書放在打包站,然后用手機的APP通知快遞人員收件,在德國看到火車站有很多這樣的打包站。
除此之外我們還開發了一些擺在老百姓家門口的包裹盒子,這樣也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成本,因為從物流的角度講,不需要在規劃上面花很多時間,這個非常有趣,但是我想這對于50多歲的人不太合適,我沒有到50多歲,50多歲的人都喜歡開車。但是中國那些50多歲的人開車總是說不要來碰我的車,我的車很貴。但是年輕人不是如此,比如奧迪的車我們可以把貨送到汽車的后備廂,我們專門開發了應用,可以讓快遞人員根據GPS到這個車后面,按一下打開后備廂把東西放進去關好離開,而且不會損害這個車。這很有用,因為是7天24小時運營的,這讓整個物流尤其是在城市地區變得更加高效、方便。我們在密切的關注這樣的試點,有可能會推廣到更多的客戶身上。我們在轉變消費者看待Omni渠道、消費者服務,比如有一些消費者說把這個東西送到百貨商店門口,因為那個時間正好在那里經過。
再給大家看一個我們正在運行的應用,叫做My Ways。這也是快遞人員很擔心的應用,因為將來有可能不需要他們了。但是我們必須看這個行業即將發生的變化,不是現在發生的變化,它從工業化開始就開始,人們總是嘗試新的工作方式,我們要不斷的轉型讓我們的成本更加有效,更加適應市場。我們要不斷的加快影響性的技術,另外在不久前DHL的一次論壇當中,有人拿出一張50年前的提單和今天的提單,兩個文件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我想說的是,物流行業長時間沒有進行轉型了,現在我們也意識到現在是應該轉型的時間了。現在80%的倉庫是手工的不是自動化的,15%是機械化的,只有5%是自動化,所以我們還要設計很多東西。人們會說中國越南的勞動力成本很低。但是如果計算你的最終成本或許可以達到更高性價比,能夠提高客戶服務質量,現在通過技術的形式是可以降低成本的。我們在泰國做的一個關于需要冰凍和常溫的食品案例,我們把產品送到43個店,通過投資合作這樣的形式更好地服務客戶。這個星期我們又剛剛推出了新加坡的100萬平米的設施來更好的服務我們的客戶,我們的生產效率提高了40%,不管儲存還是打包等等,這是一個巨大的改進。
這個是我們已經跟客戶開始合作的項目,它可以告訴你從哪里取哪里放。物流行業員工流失率很大還要培訓,但是這里只要戴上這個眼鏡就知道怎么做,當然這還需要很長的時間實現,但是這樣做的確能夠把績效提高25%。25%在物流行業已經是非常大的改進了。我說了物流行業是薄利的行業,利潤很少,所以這樣的一個績效的提高對我們物流行業是一個大事情。無人機快遞技術吸引了非常多的媒體的關注,可以在非常遙遠的地方照樣以高效的方式進行送貨,不需要再等一兩年了,甚至現在已經在發生,這是一個老的做法,最新的模型可以看到不需要人來取了,可以自動進行卸貨或者裝貨,所以可以看到在物流行業將來幫助你們業務進行快速的發展。
我們將來一起共同合作尋找解決方案。我們的目標是能夠幫助客戶,不管你們想要什么,我們會給大家各種解決方法提供給大家為你們提供好服務。那誰會來找我們呢?往往是想和我們建成伙伴關系的,幫助他們更好的看端到端的合作方式,讓他們找到更加好的合作戰略。
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食品飲料論壇,跟大家快速的介紹一下食品飲料的領域,他們有的是進口的食品,讓他們從倉庫的角度看然后幫助他們更好的進行分銷。我們也有許可去將食品藥品進行一些物流,我們的確有這方面的能力,還有這些硬件的物流資源,我們還有一些案例分析,比如進口的牛肉還有進口的櫻桃,還有辦法把活牛從澳大利亞進口到中國來,這也是我們在做的一個試點的項目。這些是我們剛才提到創新中心做的一些事情,我們有很多提到的這些解決方法并沒有完全都展示出來,但是你們可以在德國網站上看到,在新加坡我們也有一個創新中心幫助客戶開發新的創新解決方案。我相信大家都想象不到2050年的時候物流將是怎樣的情形,但是我們可以增量化的一步步試驗,希望能夠以一種逐步提高的方式把我們的業務越做越好。
問答環節
提問1:很有意思有關未來的對話,從物流的包裝角度來看,比如小的貨物未來包裝有什么變化?尤其在冷鏈,你剛才的那些視頻展示的未必是中國的現狀吧,所以未來覺得中國包裝有什么變化嗎?
伍榮和:從冷鏈的角度來看,將有一些創新,因為目前這個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我們發明了一個溫度濕度測試卡,把卡放在車里面從頭到尾進行監測,如果出現一個問題會亮紅燈需要查一下是不是有問題,綠燈就一切正常。我們在幫助京東開始進口來自波士頓的龍蝦,中國消費者是非常喜歡龍蝦,中國人太喜歡龍蝦,導致波士頓的龍蝦價格已經上升了。龍蝦是活吃的,所以讓龍蝦從波士頓一直運到上海都讓它活著的情況下,意味著必須保證是一個非常冷鏈的,我們需要和很多合作伙伴聯合在一起做,任何一家不可能靠自己可以做到的,找到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合作。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更進一步交流一些細節的問題,但是一定會要求廣泛的合作關系,來共同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我們提到的創新不是我們一家發明的,我們都是和技術公司合作,共同推動這個項目的執行。
提問2:在中國將實施哪些你剛才說的那些創新?你說創新是全球的重點,也會支持中國的電商企業發展,全價值鏈的成本能夠優化然后提高服務,這一塊會怎么做?
伍榮和:我們在很多方面在和瑪氏合作,之所以把創新中心放在新加坡是我們意識到創新必須本土化,適合大家部分的工作。如果我們看各種各樣的技術的話,到一個房間里面去可以討論這一系列工作如何能夠進行,很多這些想法都加以實施了,但是很多概念還沒有進入到大規模執行的階段,目前還在測試。所以在中國的話找某一個項目還并沒有,但是會看到很多的技術其實在中國已經在加以執行了。比如去年O2O的戰略在進行,這些想法必須也是定制化的。我們要看看怎么樣將這些APP整合在客戶所要求的范圍里面。我看到現在的一個狀況是,如果你有興趣,我們會找到一個特定的領域大家更快地做出改善。比如我們希望有更快的反應,比如大家買了很多巧克力,可以計算出來到底有多少巧克力已經賣掉了。現在需要補貨補多少,我們自動化會把補貨服務做到,確保整個經銷網絡能端到端連在一起,需要技術,需要對客戶深入的了解,所以沒有一個單一的解決方法。
提問3:我覺得你給我們分享的創新很好,而且你也找到了一個物流的未來。今天我們談創新,怎么把創新想法和當地的情況結合,我的問題是在執行物流的戰略過程中間,肯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當地的情況,總有一些挑戰,那么在執行本地創新想法的時候有哪些挑戰?
伍榮和:大家不要誤解我在這里說新的技術可以在一夜之間幫助你們改變,我是說未來是朝著這個方向走的,比如那個大的卡車叫大黃,我和一個非常大的食品公司還在最后階段的談判。我們現在為他們提供了17臺這樣大的卡車幫助他們在各個不同的環節之間進行運貨,實際上已經幫助他們省了15%左右的成本尤其通過自動化的方式進行操作,所以能夠幫助客戶解決他們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展示的包括自動機器人、穿戴技術都可以進一步加速生產率的提高,我們在物流業一直說我們只能做一點點讓我們工作做的更好。但是每一步做的更好的都可以提升勞動生產率。我們剛才做了很多介紹是通過減少有效的應用資產提高生產率,現在我們仍然持續這么做,當然今天從有趣的角度來看給大家分享了一些未來物流的發展趨勢,當然你們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有一些已經被證明是可以的,有一些還沒有被證明,這充滿挑戰,我們現在很多的客戶做端到端的工作仍然會持續。
提問4:我的提問非常的簡單,現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很多的監管和要求,DHL對于食品的進出口方面運輸是怎么看的?以及你們做了什么樣的努力?
伍榮和:關于這個問題,尤其在中國我們最好講一下現象,我并不是回答這個問題最適合的人,但是我還是盡量回答一下,現在這個行業的確發生一些變化。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現在對于電子商務施加更高的稅,這樣阻止或者限制海淘的行為,這些總的范圍上面來講并沒有太多的影響我們。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