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FBIF“開局之戰”系列《面對新冠疫情“黑天鵝”,飲料/酒類企業如何化危為機?》線上直播課程相關文章,文末可查看直播回放方法。由于各地采取減少聚集性和流動性的措施,全民在加長版的春節假期基本變身“宅男宅女”。受此影響,很多全力奮戰春節黃金檔的零售和服務企業門可羅雀,甚至是閉店“燒錢”。消費品行業同樣也遭遇了很大挑戰,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需求結構突變,如何調整對策?供應鏈環節阻斷,如何快速應對?傳統線下拜訪工作受阻后,如何把握戰況?線下/大眾傳播途徑失效難以進行推廣,如何同消費者溝通?不過,挑戰和機遇相伴相生,如果處理得當,也可以轉危為機,為長期增長奠定基礎。“新冠疫情”持續升溫,影響全民生活的同時,也造成社會、經濟和多個產業不同程度的波動。雖然這一次的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有諸多相似,但時隔17年,兩者所處的經濟環境已經發生巨大的變化——非典時期的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國內GDP以11%的速度高速發展,而當前的GDP增速已經放緩至6%,經濟已經進入平穩發展期——整體行業將受到的影響明顯大于非典時期。從非典的經驗看,社會經濟增長終將恢復,不過受新冠疫情影響人群更廣,民眾信心打擊較大,因此對經濟環境,特別是消費品行業的影響或許相較非典會更為深遠。一方面,消費品和服務業從非典時期貢獻不足GDP四成,逐漸發展成為主要生力軍;另一方面,非典發生的時間在第二季度,而本次疫情則橫跨消費黃金期的春節時段,由于各地采取限制出行、消費場所歇業等減少流動性的措施抗擊疫情,全民在加長版的春節假期基本宅在家里。受此影響,餐飲店、娛樂場所這些飲料、酒等品類的消費品大戶毫無施展拳腳的空間,使得食品飲料銷量出現了斷崖式下降。當然,我們也發現,與零售企業閉店“燒錢”不同,消費品行業面臨疫情大考時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飲用水、方便食品、家用清潔、個人洗護等生活必需品類來說,疫情期間影響相對較小,甚至有逆勢增長的潛在機會;而對于零食、酒類等商品來說,業務的負面沖擊相對較大。然而,對于整體消費品來說,過往種種實踐經驗無不證明,疫情之后的消費反彈態勢依然可期。以飲料、酒品類為例,在2003年第二季度的非典爆發期內,行業的增速普遍下滑,當第三季度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多家企業的業績重新加速增長。可以看到,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來說,在疫情的不同發展周期同樣面臨著多種挑戰。當企業冷靜看清形勢和挑戰后,需要付諸行動,做出相應改變來化險為夷,進而可以不斷提升組織能力,謀求多元化增長,把握挑戰之下隱藏的機遇。挑戰:在疫情爆發期,餐飲、商店、夜場等聚集性的消費場所紛紛歇業,消費力不足、經銷商現金流困難、訂單減少等因素直接會導致業績明顯下滑。同時,原有的銷售和市場投入計劃和部署均被打亂,實際情況的不確定性也會導致企業團隊士氣低落,進而影響工作效率。應對:企業需要建立應急方案,全面統籌確保基本面的安全穩定。比如迅速建立內部應急機制,鼓舞士氣,凝聚團隊力量;同時與優質經銷伙伴加強戰略合作,甚至可以借機切換競品優質的經銷商;此外,還需應對消費場景變化,將產品包裝設計、促銷機制與營銷方案轉向“囤貨行為”和“家庭消費”等消費場景。挑戰:疫情控制后,被從家里“放出來”的廣大消費者亟需釋放積壓已久的消費欲望,“報復性”消費的反彈場面指日可待。如果企業未能及時調整轉變市場營銷計劃,將難以滿足疫情后消費者的需求爆發;渠道營銷、經銷體系和門店網絡假如未能及時判斷消費反彈的時機,便會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應對:企業要關注業績增長,把握機遇,緊抓回流資金,讓業務快速回歸正軌。行動上可以明晰調整目標和市場投入計劃,預判市場恢復并保證營銷投入和終端鋪貨,為生意反彈機會做到未雨綢繆。挑戰:消費者認知、應用場合、渠道和企業發展等演進趨勢會得到一定程度的加速,倒逼企業自我升級,促使行業進入變化期。首先,經過危機的考驗,一些“業務單一、內功薄弱”的企業將被逐漸淘汰;其次,數字化平臺、社交媒體、O2O和電商平臺會得到進一步的磨練;最后,疫情大考亦會對安全健康理念、購物習慣等消費者行為心態產生中長期影響。應對:未雨綢繆,修煉內功成為重點,企業要把握長期趨勢,借本次疫情助推企業內部提升,優化組織,立足長期戰略規劃、布局多元增長業務,謀求多元化的增長。鑒于企業在疫情的不同發展階段面臨著不同的挑戰,我們從疫情的“爆發期”、疫情后的“消費反彈期”和更長遠的“行業變化期”三個階段細化分析,逐個擊破。當前正處于疫情“爆發期“,各消費品企業需要基于不同地區(輕度疫情區、中度疫情區和重度疫情區)的情況,在以下五大企業運轉關鍵環節采取應對方案:一、生意戰略:消費品企業需要根據疫情發展程度調整生意戰略指標,降低疫區的KPI,多聚焦非疫區市場的增長;并且在疫情爆發期降低媒體資源,暫停疫情高發區戶外媒體投放。二、渠道/營銷:企業可以更多關注非現渠道,在維穩傳統渠道的同時,把握居家消費趨勢,通過與O2O/商超合作,緩解疫情期間的動銷壓力,并針對疫區消費者”囤貨”和”居家享樂”的需求,在商品銷售上主打大包裝、高價值產品。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某家方便食品企業一方面穩住傳統渠道“生命線”,對傳統小店進行點對點跟蹤,針對性供貨,并聯合經銷商共同調度,協同解決物流運力問題;另一方面在新興終端搶占先機,在商超及電商渠道均大幅放量,在貨源有限情況下精準把握需求,轉換供貨熱點。面對O2O十倍增長的訂單,分析數據、梳理和主力商品需求差異、積極開展戰略合作、要求開放外賣數據、根據不同區域到家運力定向配額、不盲目壓貨。截至元宵節經銷運力恢復過半,能匹配小店六成復業率,大幅領先競品。而在市場營銷方面也是如此,面對新冠疫情,某國際時尚集團關注到特殊時期消費者的情緒改變,在營銷方面更加審慎,嚴格把關營銷的商業化內容與平臺——避開高時尚度、高娛樂度話題,即刻暫停與情人節、美國紐約時裝周相關話題,停止投放娛樂明星代言,營銷重點向圍繞居家抗疫,傳播“愛與家庭”方面的轉移,比如在移動社交平臺上多宣傳關于支援疫區、運輸民生物資、關愛一線員工等內容。三、日常運營:企業要根據疫情發展合理安排工作模式;考察員工主觀能動性,識別人才;同時更新生產計劃,實時調整各區庫存,疫情階段不積壓庫存,疫情控制后及時供貨。對此,《戰“疫”思考二:面對新冠疫情“黑天鵝”,零售業如何整裝破局?》中已有大量案例分析,在此不再贅述。四、外部生態:對于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客戶,企業應成立專項資金緩解客戶現金流壓力;并在控制采購成本的同時,借疫情期間的過飽和供給,與供應商討論降低采購成本。這一點在一些領先企業的身上已有所展現,非典期間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消費者外出消費下滑導致其經銷商現金流出現問題,某消費品企業及時調整了經銷商業績目標,緩解考核壓力,并設立專項基金用以支持經銷商發放員工工資,幫助合作伙伴渡過難關。另一個飲料巨頭的核心銷售渠道餐飲終端受到非典嚴重沖擊,積極拓展渠道網絡,將營銷資源從餐飲渠道向社區商超等零售渠道轉移,在疫情爆發期對沖了品牌的生意風險。五、財務規劃:針對疫情發展的各種可能性,企業需模擬測試財務抗壓性,對潛在現金流壓力提前準備,以便評估短期內增加流動性的不同方案。當前新冠疫情下,某零食和飲料巨頭有計劃地收縮營銷資源,計劃在一季度將營銷投放量普遍縮減三成以上,部分企業縮減過半,但保持一定基礎投放,為反彈蓄力;然后將一季度縮減的營銷資源轉移到二季度使用,同時考慮加大響應疫情主旋律基調、弘揚正能量的新品上市等市場活動的投入力度。當然,更有遠見的企業則應該把握疫情后“消費反彈期”,多部門配合,提前預判積蓄力量。- 保持營銷投入靈活性,緊扣數字化趨勢:疫情期間媒介投放無需完全撤檔,而是審慎選擇媒介側重投放;疫情后迅速加大營銷投入的力度,特別是針對數字化媒介,充分釋放資源。
- 針對疫情不同階段消費者訴求變化,調整品牌和產品溝通內容:疫情中把握公關機遇,著力打造“可信賴”的品牌形象;響應“居家、健康”主題打造產品故事,布局新賣點;疫情后充分借力正面形象積累,持續贏取消費者支持。
- 在終端渠道上,保障基本盤,搶先布局新渠道:重點支持線下傳統渠道經銷商,保證基本盤不動搖,疫情后實現快速補貨;在疫情中調配資源,搶跑新興O2O戰略合作,迅速跑通運營模式,以把握終端增長趨勢。
上述“知識點”在行業領先公司過往的經歷中均得到過印證。在非典期間,娛樂場所整體關閉,洋酒品牌普遍撤銷原計劃線上線下營銷投入,但某國際著名酒業集團預判夜場重開后消費者“報復性消費”,在疫情后期及時恢復了線上廣告傳播,同時在終端壓貨,保證反彈消費期貨源充足,而這一決策奠定了其在中國干邑第一品牌的份額。同樣在2003年,受非典疫情影響,消費者購物習慣開始向“囤貨”轉變,為順應消費者在反彈期的購物需求,某中國著名乳業集團在渠道主推家庭裝、長保質期等適合“囤貨”的產品,同時積極營銷高營養產品,通過把握反彈機遇,大大縮短了和競爭對手的距離。另一個值得一提的案例是通過事件營銷打造企業形象。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受災情影響,消費者急需汲取“正能量”,對企業社會責任感呼吁較高。在當年災后的央視賑災晚會上,某飲料品牌宣布向災區捐贈一億元,此舉當時在社交媒體引發全民討論,企業品牌知名度及美譽度在短期達到了空前高度。受此事件營銷推動,2008年該品牌產品銷量大幅度增加。當我們把關注點放到更長遠的“行業變化期”會發現,疫情把若干常態下的長遠問題擺到了企業決策者的面前:疫情使一些運營短板暴露,企業借此契機修煉“內功”是重中之重;另外,行業的變革受疫情影響將加速到來,多元化生意模式布局勢在必行。追問一:當生意回落時,如何識別戰略機遇,獲取長期、可持續的多元增長?可考慮方向:企業要重新審視業務組合戰略,識別品類拓展、國際化、創新業務等現有核心業務以外的其他增長點,用以分散業務風險,多元平衡發展。追問二:面對突發挑戰,企業是否有足夠的組織和人才儲備?可考慮方向:企業可借此次疫情帶來的危機,識別有領導力和決斷力的高潛人才,優化人才體系;并在危機期間“修煉內功”,全面提升組織能力,打造團隊凝聚力。追問三:面對危機,行業格局是否會重新洗牌,如何更加明晰對手的優勢和弱點?可考慮方向:企業不但要搭建主要市場數據的檢測體系,強化對于行業及競品信息收集;還要在實戰中培養企業戰略部的市場嗅覺,及時應對行業格局變化。追問四:當現金流出現壓力的時候,如何判斷成本結構是否合理,是否暴露了低效問題點?可考慮方向:疫情發展階段生意勢必會回落,成本機構不合理之處平時或許被增長掩蓋,但現在卻可能暴露,企業可借此危機對業務進行全面診斷,把握節流機遇。追問五:如果傳統線下渠道業務減少,應該如何建立渠道堡壘?如何有效管控終端?可考慮方向:企業可以開展與電商平臺/O2O等新型渠道戰略合作,可以借鑒某連鎖餐飲小店采取的“大外賣,小食堂”模式,充分布局線上外賣到家業務,疫情期間通過線上繁榮彌補線下流量缺失。另外還可以把握社群電商機遇,利用“熟人效應”銷售產品,減輕對渠道網點的依賴。比如,某生鮮店駐扎于社區中,利用社區便利將周邊居民拉進微信群,店主通過微信獲取訂單,該購物方式在疫情期間迅速被居民接受。此外,推動數字化管理,增加遠程化與數據可視化,也是在線下拜訪受阻時管控終端的有效手段。追問六:如果消費者線下互動方式被阻斷,應如何保持與消費者的溝通?可考慮方向:這時候,企業可以打造“線上導購員”體系,將與消費者線下間接溝通轉變為線上的直接溝通。國內某美妝品牌將線下門店美妝導購打造成線上KOL,通過KOL在不同社交平臺直播發展潛在消費者,為品牌積累用戶。另一個新興的糖果品牌則通過將線下消費者留存為“私域流量”,深耕會員運營,增強復購率。該品牌積極鼓勵門店消費者添加店鋪微信,通過朋友圈與用戶建立親密度,引導消費者前往線上購買,使得去年的復購率翻了4倍。追問七:如果供應鏈環節阻斷或需求結構突變,應如何快速應對?可考慮方向:企業應盡快布局、升級柔性化供應鏈模式,提升供應鏈應對突發性、不確定性的緩沖及適應能力。例如,某國際飲料巨頭優化供應鏈運營模式,及時跟蹤需求端變化,不間斷更新供應計劃與需求匹配,統籌產業鏈加速產能恢復。通過多方分析研究,我們從內部管理(company)、渠道/場景(channel)、消費者(consumer)、客戶/終端(customer)和長期策略(strategy)五方面總結出十條建議,希望可以幫助消費企業應對疫情,化危為機,逆勢上揚。1、凝聚組織團隊:建立應急機制和團隊;團結員工,增加凝聚力;合理安排工作模式,進入工作狀態;考察員工主觀能動性,識別高潛力人才。2、調整經營計劃:業務團隊進行“壓力測試”,快速靈活調整經營業務計劃,在疫情期間識別業務減損抓手,同時為可能的消費反彈期做好規劃。3、關注非現渠道:疫情期間/后,把握居家消費趨勢,重點規劃和布局電商/商超等零售渠道。4、居家場景營銷:關注居家消費中的“消費升級、享樂消費”需求,制定對應場所的包裝創新和渠道營銷活動,加大高端產品的推廣力度。5、企業品牌公關:把握企業公關和品牌公關機遇,樹立企業和品牌形象,“正能量”創新營銷。6、優化營銷資源:及時調整營銷方案、優化新品投放和市場投入計劃,為消費反彈備足彈藥。7、支持渠道客戶:加強同優質經銷商的戰略合作(如銷售目標調整,專項資金支持等舉措)。8、趁機切換競品:跟蹤競品的優質經銷商/終端: 力爭切換,打擊競爭對手,提升高端客戶網絡。9、轉型修煉內功:投入資源/人力布局中長期規劃,優化組織,建立能力,“未雨綢繆”。10、布局多元增長:規劃中長期增長引擎,布局多元增長,如國際化、品類拓展、兼并收購等。直播回放
您可掃描以上二維碼,查看《面對新冠疫情“黑天鵝”,飲料/酒類企業如何化危為機?》線上直播回放。
楊立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如需聯絡,請致信yang.veronique@bcg.com。陳茜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如需聯絡,請致信chen.cinthia@bcg.com。郝婧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如需聯絡,請致信hao.crystal@bcg.com。呂晃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總經理,全球資深合伙人,BCG消費品和零售專項中國區負責人。如需聯絡,請致信lui.vincent@bcg.com。郭以權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經理。如需聯絡,請致信guo.richard@bcg.com。鄒劼是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董事經理。如需聯絡,請致信zou.thomas@bcg.com。感謝下列同事在本文撰寫過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丁佳川、孫達、張曌、蘇雅琪、王恩清、朱志輝、張妍。*本文經BCG波士頓咨詢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更多文章/
/FBIF食品微信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8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