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雀巢施了什么創新“魔法”,兩年內轉危為機重獲增長?|專訪CMO江妮妮

    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作者:Lena Chan, Anna HU

    近日,雀巢集團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報,2019年上半年雀巢的有機增長率為3.6%,比2018年時的3%又實現了加速!其中,內部增長率為2.6%,另外定價貢獻了1.0%,這顯示了雀巢的量、價均實現了增長。

    據新京報此前的報道,2019年初,雀巢公布了2018年的財報,銷售額為914億瑞士法郎(約合6185億人民幣),營收大約是中國BAT三個公司總和,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41.6%、有機增長3%的好成績,第一季度財報也延續了2018年的利好態勢,有機增長達到3.4%,然而2017年,雀巢的有機增長僅為2.4%

    2018年,雀巢大中華區大動作頻繁,不論是跨品類推出的高蛋白水“MuscleHunt肌獵”、第一款健康即飲湯品“幸善”還是個性定制化零食“自然食客”,不論是在京東上線的家庭健康小顧問智能機器人“雀巢小AI”,還是雀巢怡養x小米MIUI聯合推出的智能營養健康平臺,抑或是推出早餐15分鐘的暖心營銷——“15分鐘,優質食品美好生活”項目……

    雀巢,這個品牌,開始與印象中,本本分分賣咖啡、礦泉水等食品飲料的它,不一樣了。

    雀巢大中華區的首席營銷官江妮妮在接受FBIF食品飲料創新的采訪時說道,“2017年的時候,我們發現集團面臨著一些挑戰,為什么?因為我們的產品更新太慢了,跟不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了。”她是雀巢中國創新孵化器的發起人,同時也引領了雀巢中國的多個創新項目。而追求快速打法的雀巢今年甚至將北京研發中心從六環邊上搬到繁華的朝陽798藝術區,只為加速創新進程。

    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江妮妮

    圖片來源:FBIF2019相冊

    那么問題來了,雀巢是如何從2017年的增長困局中走出,在2019年再度煥發增長活力的?

    從一年34款新品,到2018年的68款新品,再到今年預計推出170款新品,它做對了什么?

    雀巢是如何通過創新來贏得市場的?

    在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上,我們采訪了雀巢大中華區營銷官江妮妮女士,本文將為您揭秘雀巢的創新打法以及未來布局。

    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上,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江妮妮在作主題為“以創新加速業務轉型”的演講

    圖片來源:FBIF2019相冊

    01

    回溯增長危機:2017年的困境

    時間退回到兩年前,也就是2017年,雀巢處境如何?

    也許,用“危機”兩個字形容雀巢的2017年并不為過。

    2017年7月,雀巢先是被爆出前員工涉嫌違規開拓醫務渠道,之后,兩款嬰配食品因硒檢測含量,不符標簽值,被國家食藥監總局“點名批評”。8月,美國11位消費者又控訴雀巢的PolandSpring 礦泉水營銷“欺詐”。

    一面,是產品負面消息頻出。

    另一方面,是產品推新的速度過慢。目前雀巢旗下有6大子公司,產品涵蓋咖啡、飲料、冰淇淋、寵物食品等14個品類。2017年,雀巢中國區上新了48個產品,平均每個品類推出的新品不到3個。

    2016年雀巢公布的財報數據也不太好看。2016年雀巢的凈利潤低于2015年,僅為85億瑞士法郎,也遠低于分析師所預估的95億瑞士法郎。與之相比,同行百事2016年卻表現亮眼,凈利潤增長16%。

    2017年對速溶咖啡同樣不是非常 “友好”。

    雀巢速溶咖啡

    圖片來源:雀巢官網

    作為雀巢最為家喻戶曉的產品,根據歐睿國際數據,速溶咖啡2017年在中國咖啡市場占比下滑,并且受現磨咖啡和即飲咖啡的沖擊,比重連年下降。

    面對危機,雀巢也迎來了第一屆“外來”CEO,馬克. 施耐德。

    對于雀巢來說,2017年的增長困境是壓在心口的巨石,必須搬開。

    02

    轉型:2018年的創新一把火

    “2017年,雀巢的成長遇到了一些挑戰。產品更新太慢,趕不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所以整個集團在這三年做了一些努力。”這是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江妮妮在FBIF2019食品飲料創新論壇上分享雀巢業務轉型經驗時提到的。

    正如江總所言,雀巢遇到了危機。危機來源于雀巢老化的產品線難以滿足喜新厭舊的中國消費者,以往的”雀巢模式“增長陷入困境。

    為了更貼近消費者,年輕化品牌形象,雀巢卯足勁兒用創新加速業務轉型。那么它是如何布局創新的呢?

    1、核心品類的加速創新

    核心品類占據雀巢利潤的重要部分,為此雀巢從組織上進行改革,全面加速核心品類產品的上新速度。過去,作為150多年歷史的大公司,各項流程和組織復雜,加上對于新品上市的謹慎態度,雀巢2000多個品牌一年上新產品數量卻僅為二三十個左右。

    圖片來源:FBIF2019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江妮妮的演講

    而現在,雀巢將自身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將研發部和技術部分工更明確,同時細分創新,現有事業群專注核心品類創新,集團市場部關注空白領域和體驗式創新。

    雀巢內部還創新推出新的創新流程I&P,把過去6-8個月的創新產品流程濃縮到4天。也就是第一天地毯式背景搜索、頭腦風暴,第二天大家齊心協力想方案,產生上百個概念,第三天R&D將概念產品實體化,第四天消費者試吃反饋。

    最終結果是,過去三年雀巢實現創新加速度,在中國2017年上市34個新品,2018年推出68個新品,2019年預計170個產品。2018年全年雀巢整個集團推出1500多款新品,其中三分之一是改良原有產品。

    2、科技硬核的體驗式創新

    在重塑品牌年輕化形象上,雀巢通過各項黑科技的體驗式創新實實在在地時尚了一把。

    2018年雀巢推出覆蓋各品類的十項體驗式創新。其中雀巢小AI和雀巢智能健康服務平臺尤其出彩。

    雀巢小AI是雀巢與中國科大訊飛合作在全球推出的第一個營養智能健康助手,作為一個AI的語音系統,里面包含海量營養知識和食譜。去年,小AI成功升級,資訊量從5000多條增加到30萬。除此之外,雀巢小AI可以根據使用者提供個性化定制食譜和智能回復,消費者也可以通過與AI交流進行便捷的語音購物。

    圖片來源:雀巢官網

    雀巢智能健康服務平臺則是為中老年人打造的健康APP。這是雀巢與小米合作推出的智能平臺,通過小米集團的智能手環、體重器、血壓計等資源以APP形式幫助消費者獲得科學的營養知識。這個平臺對應的是雀巢旗下的中老年營養奶粉類產品,不僅給消費者提供了附加體驗服務,還能夠通過與消費者的互動收集有效的營養數據,促進未來相關的產品創新。上線一年,這款APP在健康類App下載量排名第八。

    3、尋找新的增長點,瞄準藍海市場

    眾所周知,新的業務增長點是決定企業未來的重要因素。

    那么在一個如此龐大的集團內部如何靈活又準確地擊中市場需求及時提供滿足需求的產品呢?

    雀巢的方法是,通過內部創新團隊,瞄準市場的空白,快速打法上市新品,這個小組也被稱之為”創新孵化小組“,江妮妮女士在接受媒體的采訪中曾將之稱作內部創業,也就是在大集團內發揮創業家精神。

    圖片來源:FBIF2019相冊

    以往,雀巢的產品從概念誕生到面向市場一般需要18-24個月,但現在孵化小組的目標是6-8個月上一個新產品或新品牌,并嘗試進入一些雀巢從未涉及的新品類。

    從2018到現在,孵化小組一共推出三個新品,分別是中國藥膳湯飲品牌幸善、蛋白水品牌肌獵以及個性定制化零食品牌自然食客。

    圖片來源:標志大賞2019參賽作品雀巢肌獵高蛋白水

    相應地,三個品牌的推廣渠道也與雀巢大多數品牌所走的“正經”路線不同。這三個品牌拋棄了大媒體、大通道,而是與小而美的精渠道合作。產品不僅注重顏值,還分別與母嬰店、瑜伽養生會所、健身房、輕食餐廳、小紅書、抖音等渠道平臺合作。

    4、走心的營銷創新

    品牌形象是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交流。為了拉近與消費者的溝通距離,雀巢用營銷創新施了一技。

    去年,雀巢做了15分鐘早餐活動推廣,主題為“健康早餐15分鐘,開啟美好生活”,鼓勵國人每天花15分鐘吃好一頓早餐,保持健康。以“15分鐘,優質食品美好生活”為核心,今后雀巢還會陸續開展“休閑充電15分鐘,開啟美好生活”、“活力運動15分鐘,開啟美好生活”等活動。

    圖片來源:雀巢官網

    為此,雀巢制作了溫暖的宣傳視頻,用非常情感式的方式,讓消費者聯想到小時候認真吃早餐的方式。

    雀巢與中國營養學會合作,制作了兩周中式、西式不同人群的早餐食譜,總共154份不同的早餐,借由媒體推送給不同的人群。雀巢還集結學界、業界、科學界、政界一起合作,由中國營養學會發表了中國人早餐的白皮書。另外雀巢與美團、大眾點評合作,雙城百店,聯合上海一百家餐廳為消費者提供早餐。從早餐健康知識到早餐營養供應,全方位動員早餐行動。

    圖片來源:FBIF2019相冊

    最難得的是,不僅僅是外部,雀巢內部也同樣以身作則發起“吃好一頓早餐”活動。將雀巢的員工視為第一個推廣者,雀巢員工數量有5萬多,讓員工來推廣力量更大。通過集團的早餐日,讓老板們請吃早餐而不是傳統地通過人力資源部門號召,提高參與度。

    5、新零售的供應鏈創新

    碎片化時代,新零售全渠道發展迅猛。

    雀巢作為快消品巨頭,為適應新零售步伐,將自身供應鏈革新,打造“全渠道,一盤貨”供應鏈體系。

    那么雀巢如何做到一盤貨?

    雀巢(中國)電商銷售總經理虞娟、雀巢(中國)電商供應鏈總監鄒渝在菜鳥新物流公開課上曾經分享過經驗。

    主要從四點突破。

    第一,供應鏈擁抱商務。傳統的供應鏈對經銷商的依賴強,供應鏈與商務部門的聯系不強。而在雀巢,供應鏈以消費者為核心,商務部門團隊里嵌入供應鏈團隊,不僅提高對服務質量和數據的回流從而更好指導商務和銷售部門還能更直接地觸及消費者。通過與商務更緊密的結合,共同完成經銷商的整合工作。

    第二,產品倉對倉直送。整合經銷商后,不需經銷商物流倉儲,雀巢實現了七大倉,鏈路縮短了3至4天,有效縮短電商補貨時間。

    第三,不同渠道供應鏈整合。比如阿里系的天貓旗艦店和天貓超市通過阿里的系統共融打通。

    第四,數據交互共享。把各渠道數據打通,進行有效協同,共同制定補貨規劃,有效運送和補貨。

    “一盤貨”在2017年也贏得了中國ECR(由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和中國ECR委員會聯合主辦,ECR意為有效客戶反應,是一種供應鏈管理戰略)的白金獎最佳案例獎。最終供應鏈KPI方面,整個訂單滿足率從80%多提高到97%,跨倉發貨比從60%下降到10%,線上有貨率從以前平均87%一下子提高到95%。而這些直接意味著線上的GMV(網站的成交金額)提高到10%以上,整個鏈路上也會有一個成本的節約,大概2%,接近一千萬。

    此外,據國外媒體Food Navigator報道,今年雀巢總部公布了第二輪供應商名單,這也是業界首次實現供應鏈整體透明化。此前雀巢已公布棕櫚油、四種肉類、香草、大豆和榛子的供應商清單。雀巢中國還在努力擴大通過區塊鏈技術追蹤產品信息,今年追蹤的產品數量將從15%提高到18%,從而增強商品的可追溯性。

    03

    未來的創新戰略:2019年將推170個新品

    一系列動作后,2018年雀巢財報顯示,全年有機增長重回3%。財報中提到“增長主要受到美國和中國市場,以及嬰兒營養品業務的強勁發展勢頭的驅動。”今年雀巢計劃滿滿,火力全開。

    1、優活上新,布局功能飲料,為中國市場定制

    2019年4月19日,雀巢旗下瓶裝水品牌“優活”在上海發布了兩款升級新品。

    一款是全新包裝的“獎杯瓶”純凈水,另一款則是功能性口感清爽的“補水”。

    雀巢優活新舊包裝對比

    圖片來源:雀巢官網

    從圖中可以看出,新包裝比原包裝更高,“體型”更優美流暢,類似獎杯的螺旋形握感也更好,包裝設計出自雀巢廈門研發中心。雖包裝更換,成本提高,但是新優活瓶裝水定價不變依然為2元,在這個價位的還有大眾熟知的農夫山泉和怡寶。

    “雀巢優活補水+”則是針對功能飲料市場的新品。契合飲料低糖健康趨勢,以“秒補水”為口號,及時補充電解質,添加膳食纖維,低糖低熱量,一共兩個口味。據雀巢水業務大中華區CEO、董事長馬騰接受好奇心日報采訪時所述,這是雀巢優活首次為中國市場專門研發的新品,后續可能會引入其他國家。

    圖片來源:雀巢電商旗艦店

    而據中商產業研究院《2018-2022年中國功能飲料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上下卷)》報道,中國功能飲料行業零售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5%,2017年零售額為415.2億元,未來五年預計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2%。

    因此雀巢此舉是加碼中國水業務。

    2、感CAFé主題快閃咖啡店開進北京四合院

    雀巢集團一百多年歷史,雀巢進入中國也已經三十多年了。雀巢咖啡的廣告語,“雀巢咖啡:味道好極了”伴隨我們長大。

    玩轉快閃,雀巢也將自身歷史與時尚進行有機結合。今年四月感CAFé主題快閃咖啡店開進北京四合院,這也是雀巢第三家快閃咖啡店,開放僅10天,包含“京院”、“京味”、“京韻”、“京色”和“京物”五個主題。

    雀巢感Café 館

    圖片來源:搜狐文案君

    隨手一走,都是一幀畫,打卡勝地。雀巢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士德也親自站臺體驗。

    用咖啡懷舊,尋找記憶中的老北京。

    雀巢感Café 館

    圖片來源:搜狐文案君

    這不是雀巢第一次開快閃咖啡店,第一家還是在北京,但是開在年輕人集中的三里屯,名字是“五感”咖啡館,第二家是在徽黃山,咖啡館因地制宜也打造成“自然感”竹林咖啡館。

    雀巢用快閃咖啡館挖掘品牌文化,年輕化品牌形象,創意十足。

    3、旗下生命花園,進軍中國膳食補充劑市場

    雀巢健康科學是雀巢的全資子公司,知名品牌包括佳膳、恩敏舒等,關注特醫食品和健康領域。

    看好膳食補充劑這個大市場,于是雀巢2017年花費23億美元收購了Atrium Innovations公司,順利將Atrium Innovations旗下美國膳食補充劑市占第一的生命花園公司納入麾下。

    生命花園品牌LOGO

    圖片來源:生命花園官網

    生命花園(Garden of Life)成立于1998年,其產品最大特色是有機純天然,包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益生菌三大類。RAW維生素系列全食物提取,生產溫度都低于115華氏度,保護營養成分,有專為孕婦、女士、男士設計。其博士配方益生菌系列也區分男士和女士制作不同產品。Garden of Life也是與New Chapter和MEGA FOOD并稱為美國三大頂級全食物提取的膳食補充劑品牌。

    圖片來源:天貓國際生命花園旗艦店

    2017年生命花園曾試水中國市場,而今年5月生命花園在北京召開新品發布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據醫保商會發布的《膳食營養補充劑行業發展報告(2019)》,2018年中國膳食補充劑市場規模超過4600億元,進口額達到30.1億美元(約207.5億元)同比增長37.7%,產品主要來自澳大利亞、美國和德國。與此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報道,2006至2017年,我國膳食補充劑年均增長率可達12.4%,但是我國有膳食補充劑食用習慣的居民占比不到1/5,而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一比例大于2/3。因此這一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雀巢生命花園高調進入中國,意在加緊布局膳食補充劑這一片藍海。

    04

    雀巢CMO江妮妮專訪實錄

    雀巢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江妮妮在接受FBIF記者的采訪

    圖片來源:FBIF2019相冊

    Q:作為雀巢大中華區的首席營銷官,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過去一年雀巢中國的新品情況嗎?回顧過去的新品推出情況,您覺得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您如何評價過去一年雀巢中國的新品情況?

    A:從2017年開始,如果你有在關注我們的成長,會發現產品的老化速度在增快,所以我們就做了一些改變,從組織上面、流程上面、文化上面。我們有17個品類,2017年有34個新品,到去年我們有68個新品,那么今年我們預計可以上170個,希望這個速度可以趕快追上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變化,現在年輕人要求很多,變化很快,所以目前我們高效地推更多新品,那當然孵化小組是另外一個團隊,我剛才提到的是新事業群的新品上市情況。

    Q:雀巢超越之前2倍,4倍的新品推出速度,是怎么做到的呢?

    A:其實我剛剛也有提到,我們公司是有153年歷史的瑞士公司,所以其實我們非常的嚴謹,食品安全很重要,所以很多時候別的公司要審一遍的事情,我們公司可能要審三遍,我們希望品質是最好的,時間、速度相對比較慢。

    去年我們推了一些新的系統,比方說,以前我們上一個新品可能大概要12個人批準,流程非常繁瑣,其實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品質好,這也是雀巢核心的賣點,但是我們后來發現,有一些東西其實還是可以授權下去,效果還是一樣的好,所以我們之后將批準的人數從12減到2個人,以前有6個不同的關卡現在只剩4個。

    因此照這個流程走完新品通過的速度可以翻倍。那我們希望這個系統可以讓年輕人做一些新的改變,當然在風險上面我們也一如既往去做管理,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衡。另外我覺得是文化上面,大家都比較保守,會怕犯錯,所以我們趁機會慶祝一些錯誤,如果你做了一些東西,其實它不是很成功,我們也會先學習,集團里會表揚這種創新行為,這樣大家就會比較勇敢去做一些新的嘗試。

    Q:那去年雀巢上了68款新品,哪一款讓你印象最深刻呢?

    A:其實很難說喜歡哪一個,但是我覺得有幾個產品蠻特殊的,比方說太太樂,這么多年的雞精的品牌出了一個非常健康、比較高端的產品,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然后你可以再去關注我們新的太太樂原味鮮產品;另外,銀鷺集團上的雀巢咖啡,那個包裝如果你們注意過,它非常的跳動,這個產品的包裝也是我們銀鷺集團的領導跟瑞士總部談了很久,打磨掙扎了很久推出的新品,那我們也覺得口味非常的好,是算高端的咖啡新品。

    另外如果你問我印象比較深刻的話,那當然是我自己帶的團隊,因為我自己的團隊下面有一個孵化小組。孵化小組在去年上了兩款非常新穎的產品,走向是健康、養生、營養。一個是肌獵(Musle Hunt)一個是幸善,兩個風格完全不同,但是它們還是符合中國人現在新的趨勢。現在的年輕人喜歡上健身房運動、秀身體、秀肌肉,所以上健身房是一個風潮,我們希望在健身房的場景提供一個比較適合的產品。以往,一般可能自己泡蛋白粉,非常麻煩,又很難喝,然后你要搖,看起來就不是很酷,現在雀巢有了一個新品,可以在運動完后立刻補充蛋白質跟水分,非常的清爽。另外這一款是現在很多高端的女性很注重養生、美麗,所以很多人在做完瑜伽或者是做SPA完,就會喝一些養生的湯飲讓自己的狀態更好,所以幸善是打造出來的中國第一個湯飲品牌,即食的湯飲,消費者不用花很多時間煲湯,就可以補充滿滿的膠原蛋白,很方便。所以我覺得這兩個產品,雖然看起來風格非常的不一樣,但是非常符合現代消費者的新趨勢。因此孵化小組做的一個事情是空白領域的嘗試,集團內部做的是原本核心產品的一些創新。

    Q:那我們也想了解一下,雀巢怎么會有這兩款產品的思路,如何產生這兩款產品的?

    A:其實就是我剛剛提到的,我們一直在觀察新一代的消費者,他們比較注重哪一方面的生活形態。

    我們有個邏輯,根據我們已有的技術跟經驗的品類發展,所以包括食品飲料,或者糖果餅干,或者調味料,相關一些品類都是在里面找到一個小的子品類,這些子品類可能是高成長,也可能是高端的一些子品類,我們從這些子品類下手。

    比如我們發現運動是一個很重要的場景,養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場景,從這兩方面我們去找到一些機會點。接下來可能會從這兩方面衍生出更多的產品,因為健身除了喝,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需求,那養生的話也一樣,除了喝湯,還會有很多場景的需求,我們可能會根據新的消費者場景,找到未被滿足的需求,為消費者提供相關的創新產品。

    Q:之前了解過您在接受傳立媒體的采訪中曾提到,把握現在,放眼未來,那作為雀巢的首席營銷官,您是怎么在營銷方面助力雀巢的創新呢?

    A:我覺得生在這個時代,應該算是很幸運的,也很挑戰。

    我常常跟我的同仁講,像我工作這么多年,我以前學的一些東西現在沒有一樣可以用。

    所以每天都在學新的東西,以往我們拍支廣告,休息六個月,然后上個電視,事情就已經結束。現在每天每小時都變化出一些新的東西,所以如果你問我怎么放眼未來,我每天需要跟我的同仁一起,聊天,了解現在流行什么,那比方說一年前可能沒有人知道抖音會這么火,那我們以前可能也不知道視頻是7秒鐘最受歡迎,我們以前只拍30秒的廣告,所以從內容上面我們得不斷的推陳出新,速度要更快。

    另外媒體方面,我們有一個大數據團隊,他們會從一些數據洞察出消費者的需求,也希望做到為每個消費者量身定做需要的內容,我們希望針對不同的消費者為他量身定做,在對的時間送給他對的信息,在對的場景送給他需要的產品,這樣子才能做一個最圓滿的營銷。

    這樣子做其實是蠻挑戰的,這個工作量可能增加十倍,百倍,萬倍,但是我覺得挑戰點在于你怎么做到不一樣。面對未來,我們每天要學習新的東西,接觸外圍,常常接觸消費者,這樣才能抓到重點。

    Q:那上面您也有提到會推出170款新品,您能跟我們大概介紹一下今年的新品情況,還有可能會在哪些領域布局?

    A:這應該算是商業機密,但是我覺得其實主要的品類我們都會有一些新的突破,比方說我們幾個新的事業群,比如雀巢集團最重要的業務之一——咖啡,今年可能會有一些令人非常驚喜的新品上市,如果你們有注意新聞的話,會有一些不錯的動作,所以有一些咖啡新的產品,敬請大家期待。

    另外像太太樂調味品類,它可能也會進入一些新的領域;那其他,像奶粉,或者是冰淇淋、糖果、餅干,其實都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新產品。

    每次我們在討論新產品會議的時候,我都會從頭吃到尾、喝到尾,其實還是有蠻多令人期待的新品即將上市。個人覺得,希望我們新推出的產品可以符合中國新消費群體的需求。

    另外我們孵化團隊,每年要上四個新的品類,或者是品牌,現在已經上了兩個,我們希望接下來到年底可能會至少上兩個新的品類或者品牌,那這些品類都還蠻有意思的,但是創新的方向一定是讓消費者更營養健康的一些產品,所以,請大家拭目以待。

    Q:我們知道雀巢在并購這方面一直非常厲害,也是引領了食品界的無數潮流,所以就現在來看的話,對于現在的創新形勢您是怎么去看待的?

    A:我覺得并購或者是合資,在雀巢里面其實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DNA,因為我們相信不是所有品類都能自己做,所以要借由一些合作、并購或者合資來達到一些策略上的目的。

    那如果你問我的話,也是高度機密,我們沒有停下腳步。集團其實至少每個月都會開一次討論會,討論接下來的一些重點,我們并購的一些目的不見得只是品類的擴充,有一些可能是新的能力,我們缺乏的,也會考慮去進一步的合作。

    可能也不見得是要買很大的公司,有一些非常優秀的創業小企業他們也有很好的資源能力,我們很多看的是他們的能力范圍是不是我們集團所需要的,只要我們覺得這個能力范圍和我們的目標對象是契合的,其實都很開放去做考慮,未來我們可能會有一些動作。

    Q:您有什么對現在創業的年輕人或者是一些90后說的嗎?

    A:其實每次我們在討論新消費案例的時候,很多人喜歡說,現在的消費者是90后,這些90后的人非常難取悅,因為很多是獨生子女,所以從小家里所有人照顧一個小孩,這群人特別沒有耐心,特別高傲。

    所以我覺得如果要說什么的話,其實年輕人現在比我年輕的時候創業要好很多,所以只要想清楚,就意志堅定地去做,不要放棄,努力去嘗試,還有我覺得其實有時候嘗試一些東西不見得第一個就成功,可能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比方說我認識銀鷺的創始人陳金水先生,他創造出一個一百多億的企業,他跟我說,他試了12、13次才成功,那我覺得其實意志堅定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不要太容易放棄,當然還是要聽一些前輩的話,我覺得這些都可以讓自己更容易成功。而如果不小心失敗的話,也沒有關系,年輕人失敗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Q:關于孵化器的問題,孵化器的研發中心最近在深圳落成了,這個孵化器和其他模式的區別以及變化不知道江總能不能分享一下?

    A:大方向我可以跟您分享一下,其實孵化器用的研發團隊也是跟整個集團一樣,它并沒有一個特殊性。

    速度比較快其實是因為我們研發團隊會推出非常非常多配方。比方說幸善這個產品,其實是一個研發人員他花了10年拿到最終的專利,但是一直沒有機會上市,所以到去年我們發現這個寶藏,我們就決定,要在對的時間推出這個產品,正好現在年輕人很注重養生這一塊。所以我回到這個問題,就是說如果是孵化器的話,其實同樣需要整個集團,當然有一些流程或者過程會稍微讓它比較彈性,所以速度比較快,其實沒有什么不一樣。

    至于深圳這個新的研發中心,其實它主要是機器相關。中國科技很發達,所以其實我們很高興可以在深圳成立這個研發中心,比方說全世界的咖啡機都是從深圳這個研發中心來的。以前我們是從深圳拿到技術,再到瑞士,瑞士再傳回來,所以我們后來就說,何必呢,中國其實現在科技領先,所以我們在深圳的這個研發中心主要是跟機器相關,因為我們在專業沖飲還有咖啡機以及惠氏有一個嬰兒Baby的機器,當然未來可能我們也會涉及更多跟設備有關的一些項目,所以這個團隊研發主要都是跟設計儀器機械相關的,也不完全只是服務中國,其他國家需要的話,這個研發中心也會提供。

    Q:非常感謝江總,其實還想請教一下我們看到在亞洲雀巢選擇了中國開設第一個孵化器,請問為什么會選擇在中國?然后為什么在中國市場上會動靜這么大,推出這么多新品?

    A:其實170個新品,我解釋下,170個新品指的是現在集團內部的核心事業群推的新產品。而孵化器是專注于空白的部分,所以目前只上了創新小組的產品,那為什么在中國成立孵化小組呢,其實我們也沒想那么多,就是因為中國的市場大,所以就算一個很小的細分,它的生意量可能是一個其他國家的量,像國內隨便一個城市的生意量可能超過新加坡的生意量,所以我們覺得中國接下來的機會在空白領域上,有一些比較niche的細分領域。

    那為什么會在中國呢,我覺得主要是中國的機會大,還有就是因為,中國有這么多的創業小公司,一個人兩個人可以做那么大的生意,我們公司這么大為什么沒辦法做,所以其實一年多以前,就我帶一個人,兩個人開始,我們來做一個新的孵化小組,那我們就從兩個人開始,然后慢慢有一些東西,然后我們才招進其他人慢慢把團隊建起來。

    那你說為什么會想到,那真的是我們常常跟外界接觸,我們知道有很多很小的公司,很優秀,雖然他們小但是他們業績很大,所以就想說可不可以把這個精神搬到雀巢體系里面,創造一個像創業團隊一樣的小中心,讓他們可以試一些不同的東西,然后利用整個集團的資源來創新,所以大概背景就是這么來的。

    Q:那可以這么理解嗎?就是我們孵化團隊會吸收一些外部的項目,到雀巢的資源體系中還是會說我們會先有想法然后才去外部找資源?

    A:兩者都會,其實我們現在有很多項目,像幸善和肌獵,這兩個其實是內部跟外部一起發現消費者需求然后剛好內部有一些研發的配方。

    也有一些是我們跟外部去談,然后發現他們有這個想法,正巧我們也有這個想法,可以一起合作。所以其實有各種可能性。我們這群人就希望可以多接觸外面一些訊息,如果找到一些機會點,我們就回來討論是可以從內部開始做起還是我們借由外部資源,所以沒有一定要從外部或內部,只要有那個需求點,那個機會點,就可以開始討論一些想法,立項以后我們再看怎么樣結合各種資源把它成形。

    Q:最后關于雀巢的開放式創新,請教一下,我們現在多了這么多項目以后,公司的研發資源市場資源是如何分配的呢?分到每個新品上的資源會不會相對就少了?

    A:我覺得你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所以其實這就考驗每一個事業群領導的智慧,就是你在上新品的時候你怎么樣把現有資源分配給新品,讓新品可以長大,養孩子總是要花一點資源。

    那有一些,比方說集團一些比較成熟的產品,它可能不需要花這么多的錢去滋養它,就可以把一些多的資源去養新的產品。所以其實每個事業群非常獨立,怎樣去分配資源就考驗每一個領導者的智慧。

    另外有些像孵化器的產品,可能就要看怎樣讓集團里面一些節省的資源匯聚到一起來養一些新孵化的產品,所以我們有各種方式來補足這些新品需要的資源。

    另外研發中心有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應付這么多的需求,所以我們一個好處是全球的大資源,因為即使我們沒有資源,比方說我們想研發咖啡,歐洲的研發中心也會有一些資源。我們好的地方是你看雖然現在中國只有兩三個研發中心,但是我們全球的研發中心資源也可以支持,只要這個機會夠大,公司都會著重投入來加強創新的速度。

    05

    結語

    對于國內許多食品巨頭來說,比如伊利、蒙牛等,雀巢一直是發展的樣板之一。153年歷史,浮浮沉沉,最近的危機可能只是歷史的滄海一粟。

    但是危機不分大小,重要的是企業應對的態度與能力。

    在如今新事物每分每秒都層出不窮的時代,絕對穩定增長不受波動是一種天方夜譚。即使大如雀巢,也會遭遇產品老化、品牌危機、跟不上消費需求的問題,從這一點來說,市場對所有企業是公平的。

    但是能否擁抱變化擁抱科技、及時調整方向,就得看企業自己了,就此而言,雀巢的危機意識和變革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提示:

    *本文FBIF原創首發,歡迎無條件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FBIF2019-2020全球食品飲料創新報告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CMO、食品綜合、食品綜代餐乳品飲料、素食、、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冰淇淋、方便面、新零售、保健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19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7月26日 22:18
    下一篇 2019年7月27日 07:2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