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來源:財經無忌
作者:財經無忌
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上面這句話,用來形容這兩年嚴彬和中國紅牛的遭遇,或許再合適不過了。
年初的時候,紅牛的北京生產基地正式下線了第100億罐紅牛,全車間一片歡騰。
另一邊,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中國人平均每年要喝掉40萬噸這一黃金般的液體,算起來,每5罐功能飲料里,有4罐都是紅牛。
然而,作為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如今的紅牛,情況卻不容樂觀。
一個囊括了國外資本力量和離職管理人員的新勢力已經悄悄入局,并把貪婪的目光對準了它。
我們且不去推測錯綜復雜的法律糾紛終將如何塵埃落定。
在國內發展數十年的行業龍頭實體企業,牽連更多的是產業鏈企業、國內消費者和員工的利益,因股權和商標等商業利益之爭逐漸陷入爭議和困頓也決不會僅僅有此一例,紅牛的世紀之爭具有典型性。
01
2016年10月,泰國紅牛的股東天絲集團猝然發難,狀告嚴彬和他的中國紅牛涉及“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
隨后,天絲又不依不饒,連帶著把紅牛維他命分布在湖北、江蘇、杭州、廣東、珠海多地的公司和經銷商同時告上了法庭。
面對昔日親密伙伴的咄咄逼人,嚴彬在多次談判無果后,最終還是選擇了正面回擊。
一場轟轟烈烈的“中國紅牛保衛戰”就此拉開帷幕。
截至目前,介于中國紅牛和泰方股東之間的官司已經不下二十余場,“兩個紅牛”之間的這場角力,也還遠遠沒到出結果的時候。
伴隨著戰火的日趨激烈,嚴彬和他的紅牛雖然依舊余勇可賈,但長期的訴訟戰仍然不可避免的對公司的日常經營活動產生了一些影響。
一方面,由于商標之爭仍然塵埃未定,未來紅牛的產品仍然有被隨時叫停生產的可能;另一邊,部分消費者也被競爭對手對于紅牛的一系列攻訐所影響,連帶著一些經銷商的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轉變。
中國紅牛,這一隨著改革開放春風成長起來的功能飲料品牌的驕傲,在中國經歷了24年的迅猛發展后,終于迎來了一場真正具有份量的挑戰。
而對于嚴彬和深陷對手重圍之中的紅牛來說,或許相比于憤怒,感慨的成分可能還要多上一些。
畢竟,拔刀相向之外,中國紅牛和泰國天絲之間,也有著一段令人唏噓的過往。
02
紅牛的發明人是已經過世的許書標,他也是天絲公司的創始人和前任董事長。
1993年,許書標來家鄉海南開辦工廠,希望將紅牛飲料引入中國,但遭受了來自多方的阻力。
當時的國內輿論氛圍普遍還趨于保守,所謂的含咖啡因的飲料在國人眼里看來是一種奢靡生活的象征。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當時的中國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咖啡因飲料這一品類,許書標的工廠生產出了貨品,但拿不到市場監管部門的批文,這些紅牛一罐都賣不出去。
萬般無奈之下,1995年,許書標抱著試一試的態度,通過泰國政治高層找到了嚴彬。
當時的嚴彬,在泰國已經白手起家賺了錢,還成立了自己的集團。靠著投資曼谷中心最繁華地段的房產,嚴彬的華彬集團開始逐步壯大起來。
敏銳的商業嗅覺之外,彼時,嚴彬與泰國高層之間也私交甚篤,作為如今國內著名的僑商,他還一度擔任著泰王國上議院議長特別經濟顧問,也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等民間交流組織接觸頻繁,為中泰之間的經濟交流奔波。
找到了嚴彬之后,經過詳談,兩人一拍即合,隨即約定由天絲方面提供商標和香精香料等原材料,而嚴彬的華彬集團負責生產和經營,正式在中國市場上銷售紅牛。
1995年3月,天絲與華彬在泰國設立“泰國紅牛”,作為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的主體,天絲與華彬在該公司中的股權比例起初分別為68%和32%,后來據消息說談判為各占一半。
同年,為了拿到紅牛這款保健飲料的批文,嚴彬邀請了國企背景的兩家企業共同在深圳設立合資企業“深圳紅牛”。
此前,嚴彬代表合資公司與天絲等相關方簽署了《協議書》,約定了為期五十年的品牌授權有效期,作為合資公司的前提。
萬事俱備后,嚴彬隨即開始率領紅牛在國內市場上攻城拔寨,同為華裔的奮斗經歷讓他相信,自己的這位忘年交朋友是可靠的。
因此,雖然國內的商標授權協議按相關程序規定,要每10年備案一次,但《協議書》的簽署,還是讓他暫時放下了心頭的顧慮。
然而,世事難料,后來與對方繼承人的反目成仇,爭論的焦點也正是這份《協議書》的效力。
03
應該說,紅牛跨越千山萬水,一路在中國發展成為飲料巨頭,嚴彬和他的華彬集團開疆拓土和實際貢獻功不可沒,畢竟沒有了嚴彬,泰國紅牛連中國的大門都進不來。
彼時,浙江金華一家公司已經注冊了與紅牛商標圖案非常近似的“斗牛”商標,這使得紅牛在中國申請注冊中文商標遲遲未能獲批。
最后嚴彬經過談判,自掏腰包,花了30多萬買了這個商標,當時的30萬是筆巨款,還一度引發了媒體關注的熱潮。
另一邊,嚴彬也在積極的保護著中國紅牛這一新生的品牌。
無論假冒偽劣還是仿冒產品,嚴彬用了近15年時間,數億人民幣,做了大量品牌維護和凈化工作,包括在云南省邊境配合監管部門打擊走私泰國產或越南產的紅牛飲料,還有一款“紅牛維生素營養飲料”產品的商標被撤銷。
培育出了本土紅牛之后,嚴彬更是親力親為,投入大量費用,進行廣告宣傳和消費者培育。
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回憶稱:“當時紅牛一點知名度都沒有,為了讓大家能夠喝到紅牛,他真誠地將一罐一罐紅牛送給每一位路過的出租車司機。”
1996年的時候,紅牛更是斥巨資在春晚投放廣告,伴隨著一句句諸如“汽車要加油,我要喝紅牛”、“渴了喝紅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紅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等耳熟能詳的廣告詞,紅牛這一品牌開始逐漸深入人心。
除此以外,作為一款主打提神的保健飲料,中國紅牛還連續7年贊助國家羽毛球隊,一年花費近億元做民間全國羽毛球比賽-紅牛羽林爭霸,吸引了四萬人參加。扶持中國極限運動員和運動項目發展,填補了數項國內空白。
嚴彬20多年的付出,換來了中國紅牛龐大、成熟的銷售網絡,專業團隊1.5萬人、經銷商客戶2000多家、維護銷售終端400多萬家。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紅牛節節攀升的銷量。
2012年突破了100億元,2014年突破200億,2015年達到最高銷售額230.7億元,品牌價值已經超過500億元。
龐大的規模背后,是嚴彬日夜的辛勞,作為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奠基者,嚴彬時刻在為紅牛的發展殫精竭慮,2012年接受采訪的時候,他開玩笑說自己是站著睡覺的,“我5點就起來,早起腦子才清楚,我屬馬的,馬睡覺是站著睡的。”
去年一年的時間里,他出差195天,飛行29萬公里、450小時,相當于繞地球7圈。
然而就在嚴彬率領著中國紅牛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邊境之外的泰國,一則訃告的出現,卻改變了一切。
2012年,許書標去世,泰國天絲醫藥由其第二代繼承人接管,雙方的關系開始惡化。
這一過程究其根本,還是利益的驅動。
作為世界知名的功能飲料品牌,紅牛在東南亞、中國和歐美市場都有著各自負責的公司,其中,除了天絲公司和嚴彬和華彬集團之外,還有奧地利的迪克·馬特舒茲的集團。
資料顯示,2015年-2017年間,奧地利紅牛的銷售額分別為59.03億歐元、60.29億歐元以及62.82億歐元,換算約合人民幣470億元。
中國和歐美市場火爆的另一邊,作為紅牛的發明者,許氏家族在泰國的業務卻一直表現平平,泰國的功能飲料市場上,除去M-150和卡拉寶,紅牛只能排在第三位,市場份額更是只有可憐的10%。
過去紅牛品牌還在發展,市場尚存風險,許家可以只提供品牌和高價香精香料就可以坐享紅利;
當紅牛品牌發展成熟,現在可以謀取更大的利益。深思熟慮之下,許氏家族決定冒險一搏,首先公然向中國紅牛發難。
04
這一步顯然又是精心策劃的。
在紅牛商標授權第三個十年,也就是2016年之前,嚴彬和許氏家族進行了談判。
一方面,此前嚴彬加速紅牛在國內的發展,2006年開始相繼在湖北、廣東、江蘇等地建立生產基地,一開始由中國紅牛和華彬合資建立,后來由于天絲的反對,成為華彬獨資控股企業,這些基地相繼投產后,天絲為其提供了香精、香料,該派的泰方技術人員也一個沒少。
雙方關系決裂后,天絲指責這些生產基地和銷售公司為體外公司,成了他們口中嚴彬“另起爐灶”的證據。
有一種聲音認為,許書標生前放手讓嚴彬經營,但不再投資,合資公司盈余用于擴充資本金和市場投入。
2015年雙方再次談判時,嚴彬提出合資公司分紅和未來合作談判的前提是股權結構確認,因為泰國紅牛公司雙方之前商議的各占一半的股權結構被篡改。
而為了市場利益最大化進行超前投資,建立分布全國的銷售公司,嚴彬認為這些工作合情合理。
另一邊,原定十年備案一次的紅牛商標授權,在備案了2次之后的第三個十年里,天絲的行為開始變得吞吞吐吐。
2016年10月,天絲聲稱不再給中國紅牛商標續期。而在此之前,他們也已經向中國湖北、江蘇、廣東三家工廠發出律師函,指控三家工廠使用紅牛商標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
咄咄逼人的態度背后,目的不言自明:新官上任,你得再給一筆“好處費”。
面對這一無理要求,嚴彬和中國紅牛選擇了積極應訴。
不甘空手而回的天絲隨即選擇了釜底抽薪。他們找到了一個由中國紅牛離職前高管帶領的團隊,想要以此為操盤手挾制嚴彬。這一做法直接激化了雙方矛盾。
除此以外,他們還與由服務家族曾有國際資本運作經驗和背景的國際商務顧問一手操盤,購買廣州曜能量公司和“曜能量”保健食品批文,推出了一款名為紅牛牌安奈吉的飲料。
這款新品的外觀同樣才用了金罐的包裝,與原先的紅牛有著高達90%以上的相似度。
因為天絲的團隊很清楚,重新申請保健食品批文異常艱難,無論時間還是不確定性,都不如高價收購一個現成的更容易。
問題是,該批文和對應的產品配方是不容更改,嚴格意義上講,安奈吉就是安奈吉,是泰國天絲“套牌”產品,在市場上卻可以讓消費者當做紅牛來買。
口口聲聲數落著嚴彬的“罪狀”,到頭來還是對嚴彬打下來這塊“江山”念念不忘,貍貓換太子的把戲背后,這場由國際資本介入,國內力量助推的中國紅牛市場紅利收割戰的本質暴露無疑。
另一邊,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中國人千百年人總結出的這一斗爭經驗也在無形中得到了體現。
伴隨著兩大“紅牛”之間的爭斗,嚴彬無力再騰出手整治市場亂象,各地的山寨紅牛開始如雨后春筍一般浮現。
在這之外,甚至遠在奧地利的紅牛集團也不甘寂寞,仿佛有預見性的,2014年開始以紅牛牌勁能飲料名稱和進口的方式,摩拳擦掌,準備轟開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大門。
各方混戰之下,嚴彬和中國紅牛耗費二十多年心血和財力維持的價格和品牌形象已經岌岌可危,然而在各方攪局者的眼里,市場的崩壞不僅事不關己,反而變本加厲,成了他們要挾嚴彬的新手段。
重重圍剿之下,嚴彬和他一手創辦的中國紅牛已然陷入苦戰。
截至目前,雖然這場“中國紅牛保衛戰”的結果仍不明朗,但有一點無疑是肯定的。
無論誰成為最后的贏家,昔日那片平靜祥和的市場都已不復存在,他所收獲的,只會是一片遍布瘡痍和彈痕的焦土。
提示:
*本文經財經無忌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Wilbur(微信:aotokuer)
/ 更多文章 /
湯臣倍健攪局功能飲料,“后紅牛時代”能否分得一杯羹?
可口可樂品牌功能飲料已于本月上市,對標紅牛魔爪!
FBIF全球創新食品產品手冊
/FBIF食品微信群/
讓專業的人聚在一起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4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