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很多1、銷量不高;2、推廣費用比例過高 的商家都有很嚴重的流量浪費問題。如果你的復購率低于15%,新客復購率低于8%。就說明即使你每天花很多推廣費來增加曝光,那么進店下單這些顧客90%以上都是“一次性”用戶,消費了一次再也沒來過了。再看看“精準營銷”里的場景營銷,可以看到昨天有多少個進店了,但是沒下單的用戶:
看過這兩個數據,你大概也能知道自己購買的流量,有多少就這樣流失掉了。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歸根到底還是商家自己對買來的這部分流量缺乏分析和再利用的能力。造成不斷買流量,不斷浪費,僅留存少許的怪圈。不論是僅下單過一次的用戶,還是進店未下單的用戶都是要比完全陌生的流量具有更強的轉化性。因為:1、曾經進店,就說明你的店鋪品類、風格符合用戶的消費選擇偏好。2、曾經下單,對你的商品質量、價位都有一定認知,只要符合他的需求,這類用戶會優先選擇我們。這類用戶我們去營銷時,投入產出比遠遠高于全新流量!今天小編就以“精準營銷”這個功能來說明如何將流量最大化利用。(美團、餓了么雙平臺都有這個功能,以美團為例)

很多商家看到這么多分類就開始懵,不知道該怎么選擇人群和設計活動內容。因為我們是要最大化的反復利用流量。1號人群,高消費高認同客,近20天高消費高頻下單用戶。這類用戶正和我們店鋪處于蜜月期,你不做任何營銷,目前的活動已經對他足夠,所以其實不需要額外操作。2號人群,是曾經的1號人群,有很強的消費力和對店鋪的認可度,但是最近1個月沒下單了,屬于即將流失的重點用戶,需要重點營銷。3號人群,有高消費能力,最近有下過單但是沒有對這家店有強烈認同。我們在短時間內沒有改變口味、種類的前提下,可以先通過價格上的優惠來吸引這類用戶來下單。4號人群,是曾經的3號人群,高消費低認同,近1個月沒在店內下單了。近30天內有下過單的1號和3號目前都是熟客,我們在營銷時應該重點去營銷那些要流失掉的用戶比如2號和4號。
2號和4號人群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高消費,那么這類用戶我們給他的門檻可以定高一點。圖中這個店鋪的實付客單價平均在50~60,80以上的訂單大約占1/5。我們再結合店內本身的滿減門檻,我們可以設置在比較高的價位:第一檔和第二檔之間的檔位設立門檻,比如88、98這個區間。
因為是共享券,可以和滿減一起用,額外優惠的金額5~8元的吸引力就足夠了。像系統自動推薦的滿143元抵20的券,看起來券額很高,但實際上門檻太高反而下單數低。
系統自動劃分了6個用戶群,不過經過分析可以得出只有推薦的那個“昨日進店未下單新客”是屬于未下單人群。這里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顧客心理,用戶進店前已經了解店內是賣什么菜(店名+品類的起名方式),但是進店后卻沒下單,可能是店內裝修、顧客評價讓他感覺菜不好吃,或者優惠活動,實付價格不太接受。不論是哪一種,商家都可以用代金券的方式爭取一次顧客下單的機會。如果顧客收到產品后特別滿意,就會給店內增加一位老客。那針對這類用戶呢,我們首要的目標是讓從來沒有機會嘗到我們產品的顧客下第一次單。這時候的優惠券門檻以運營經驗來講,可以比第一門檻更低。比如圖中店鋪滿減門檻第一檔是68,那發給未下單用戶的門檻一定是低于這個的,可以是:38、58等,這樣其實是我們變相設了一個更低的滿減門檻給我們的潛在客戶,并沒有跟我們的滿減疊加,鼓勵他以低價嘗試先下第一單。這樣雖然貌似我們給他發了一張5元共享券,但那些沒湊到第一檔滿減的用戶只享受了代金券的優惠,而消費能力更高一點的,為了滿減和代金券共享,他還要湊夠第一檔滿減。關于代金券的金額大小,商家可以不斷的測試,因為是共享券的關系,金額越大,門檻越高,商家可以多次測試最佳的臨界點在哪里。
商家根據每日的訂單曲線,找出訂單高峰來臨前的半個小時進行發券,效果最佳。
“精準營銷”這個功能,對比攬客寶而言也更據性價比:首先:精準營銷的客戶群體比攬客寶的大數據推送更加準確。其次:沒有多余的推廣費用,發券免費,只有用戶拿券消費了以后才真實產生費用。其實這個功能是一種非常初級的顧客管理,但是很遺憾,很多商家還沒有注意到這點。可以加微信:WMWJCLUB聊聊(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加好友)
往期文章:


……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