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糧 食的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 發展肉羊生產是保障畜產品有效供 給、緩解糧食供求矛盾、豐富居民 膳食結構的重要途徑。自20世紀80 年代末以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綿羊、山羊飼養量、出欄量、羊肉產量最多的國家,2011年羊存欄2.82 億只,全年出欄2.62億只,羊肉產量393.1萬噸。2016年羊存欄3.01億 只,全年出欄3.06億只,羊肉產量 459.4萬噸。羊肉產量由1980年的 44.4萬噸迅速增加到2011年的393.1 萬噸,到2017年羊肉產量已達468 萬噸。我國肉羊養殖正由傳統的農 戶養殖快速向規模化和產業化轉 型,對種羊數量和質量的要求也日趨提高。
▎一、我國養羊業的現狀
1.養羊業正在向規模化標準化 方向發展
我國的養羊業已經從千 家萬戶分散飼養為主要形態的飼養方 式,逐步向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的養羊模式過渡,有些地方建立銀 行、企業、協會組織、政府等多種形 式的信貸支持來消除養殖戶的顧慮, 支持養殖戶的規模化發展。肉羊規模 養殖比重逐漸提高。出欄500只以上 的場(戶)比重由2012年的9.6%提高 到2016年13.7%。2015年出欄1~29只 的養殖場(戶)占69.19%,30~99 只占19.65%,100~299只占7.08%, 300~499只占2.22%,500~999只占 0.93%,1 000只以上占0.93%。目前 從不同養殖規模的生產水平與效益、土地消納面積和糞污處理利用情況 看,一般農戶以戶均年出欄100只以 上為宜。
2.羊肉消費呈現增長趨勢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 斷提高,中國人的食品消費結構正 在快速變化中,對肉食特別是羊肉 的消費需求,正在快速增長中。從 2011年到現在,羊肉消費在過去的 幾年里穩步增長,在2013年為433.65 萬噸,2014年為455.85萬噸,2015 年為462.71萬噸,2016年為459.4萬 噸,2017年達到468萬噸。按照這樣 的增長趨勢, 預計到2020年中國羊 肉供需為530萬噸左右, 與新西蘭、 歐洲等發達國家相比,在人均羊肉 消費量上,仍有極大增長空間。預 計到2024年中國羊肉供需缺口在30萬噸左右。
3.養羊業向環保(生態)養殖 模式發展
養羊業與生態環境的和 諧發展,才能促進養羊產業鏈向后延 伸,進而帶動農民致富奔小康。各地 提倡適度規模養殖企業發展,構建種 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家庭牧場建設, 并結合中央環保政策,使養羊企業 向環保養殖模式發展。2017年,中央 財政安排資金187.6億元,繼續支持 實施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 2017年6月1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了《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 源化利用的意見》。到2020年,建立 科學規范、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畜 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構建 種養循環發展機制,全國畜禽糞污綜 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 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 備配套率提前一年達到100%。另外 無抗養殖(養殖過程中不用抗生素、 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藥物)是今后發 展的必然方向。
4.公司加農戶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已形成
為了促進利益聯結,提 高產業鏈競爭力,向上控制羊肉來 源,向下掌握銷售,進行渠道和品 牌建設,向中提高精深加工能力, 走循環經濟的道路。現在普遍采用 農戶+專業合作社,企業+合作社+ 基地+農戶等形式盤活閑置養殖資 源,因地制宜完善產業鏈建設,是 為農牧民增加收入探索的一條政府 滿意、公司獲利、農戶受益的產業 化經營之路,是集種羊繁育、育肥 羊養殖、全價草顆粒飼料加工、肉 羊規模養殖、屠宰加工、生產研發 為一體的現代化種養產加銷的產業 鏈式發展模式。這種新的模式為養 羊業的發展和農牧戶的脫貧起到了 重要作用。
5. 肉羊出欄價格漲幅明顯, 效益明顯好轉
我國肉羊產業在經 歷了兩年多的低迷期之后“冬去春 來”,迎來了自身發展的春天。2017 年肉羊出欄價格增勢顯著。從不同 品種來看,綿羊從1月19.41元/千克 波動上升至12月的22.60元/千克, 全年平均出欄價格20.22元/千克,同 比上升23.95%;山羊從1月的25.26 元/千克折線上升至12月的28.42元/ 千克,全年平均出欄價格26.76元/千 克,同比上升4.09%。2017年肉羊養 殖效益大幅回升。全年標準體重綿 羊(45千克)和山羊(30千克)平 均純收入分別為269.25元/只和305.89 元/只,同比分別增長了93.24%和 8.81%。
▎二、未來養羊業的發展方向
1.加大肉羊遺傳改良進度,加 速新品種培育
由于肉羊遺傳改良 的長周期性、育種群規模效應等特點,育種投資的長回報期與社會巨大經濟利益的矛盾難以解決,核心育種體系不完善,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商業化潛力的基因資源和專門化品種,已成為困擾和制約我國肉羊育種改良的障礙。因此,持續選育提高特色地方品種和引進的專門化品種,培育產肉性能好、生長速度快、繁殖力高、胴體品質優良的新品種,并形成雜交配套組合進行產業化開發,促使優良地方品種和新培育品種成為國內肉羊生產的主導品種,實現主要引進品種的本地化和國產化,為我國羊肉食品有效供給提供長期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
2.選擇合理的品種利用方式
開展肉羊雜交改良及配套技術研究, 獲取高代雜種優勢,提高羊的生長速 度、繁殖率,建立優質種群快繁生產 基地,大幅度提高養羊業的供種和供 肉能力。我國地方綿羊品種43個, 培育品種 27個,引進品種 9個。山羊 地方品種61個,培育品種 9個,引進 品種 4個,這些地方綿羊和山羊品種 具有體格較大、耐粗飼、適應性強等 特點,是我國養羊生產和新品種培育 的重要基礎群體。但普遍存在生長速 度慢、后軀不豐滿、肉用體型欠佳等 缺陷,同時育種群規模小,性能測定 制度不完善,選育力度不夠,種群遺 傳進展緩慢等問題。因此,不同地區 選用不同的二元或三元雜交模式非常 重要,例如,杜×蒙和澳×杜×蒙, 適應于內蒙古、甘肅、寧夏、陜西北 部等地區。具有肉質好、出欄快、產 肉多等特點,可選育成專門生產優質 肥羔的雜交配套系。杜×寒和澳×杜 ×湖,適應于山東、河南、河北、山 西、江蘇和安徽等中原肉羊優勢區 域,以及新疆地區規模化和標準化生 產。具有繁殖效率高、出欄快、產肉 多等特點,可向生產優質肥羔的雜交 配套系方向選育。
3.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將應用于 羊的遺傳育種與改良
在家畜育種中,基因組選擇(genomic selection, GS)憑借其準確性高、世代間隔短 和育種成本低等優勢,被應用于各 種經濟動物的種畜選擇中,基因組 選擇技術是畜禽經濟性狀遺傳改良 的重要方法。隨著全基因組時代的 到來,能夠成功建立起變異與表型 的關聯。基于基因改良的羊遺傳評 估體系的研究與應用 ,肉羊性能測 定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準確有效的 GEBV育種值的估算,鑒定或標識具 有育種可利用價值的基因或調節因 子,并建立鑒別技術,實現在繁殖 性能、生長發育性能和胴體品質等 性狀的聚合與協調改良。在開放式 核心群育種和快速擴繁的基礎上, 經系譜分析、后裔測定、育種值估 計、基因測定、活體儀器掃描測定 及全基因組選擇等綜合選育技術, 建立肉羊專門化品系育種核心群, 實現肉羊群體的持續選育提高。
4.基于物聯網的肉羊育種管理 信息和產品銷售系統的建立
隨著 肉羊生產模式從傳統放牧型向集中舍 飼型轉變,并不斷向集約化、規模 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傳統的人工管 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肉羊產業快速發 展的需求,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養 殖場需要測定和分析的數據越來越 多,畜牧業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 我們要將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應用 到肉羊生產管理和產品銷售過程當 中,協助管理和分析肉羊生產、銷 售過程中產生的數據信息。將物聯 網技術引入肉羊養殖和羊肉產品銷 售行業,設計開發相應的肉羊育種 管理信息系統,利用先進的信息技 術實現羊場育種管理和羊肉銷售的 智能化與現代化。
5.肉羊產業結構要由數量增長 轉向提質增效型調整
要完善養羊 生產監測機制,及時發布預警信息, 引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有助于 降低盲目擴張導致的市場風險,促進 養羊生產平穩發展。
▎2017年牛羊肉市場分析及2018年展望
2017年我國牛羊肉市場供需收 緊,價格恢復性上漲,羊肉價格漲幅 較大。現階段我國牛羊肉市場存在供 給增長緩慢、低端同質化產品無法滿 足市場差異化需求、進口走私肉沖擊 等問題,給市場平穩運行造成諸多不 利影響。綜合考慮供需、貿易、成本 等因素,預計2018年牛羊肉價格繼續 穩中上漲。
▎一、市場運行特點
1.產量增速放緩。受前兩年羊 肉價格持續低迷、2017年6月美國牛 肉恢復進口及畜禽禁養限養范圍擴 大等因素影響,下半年市場牛羊源短 缺,供給結構性偏緊,全年產量增速 放緩。中國農業展望報告預估,2017 年牛羊肉產量分別為735萬噸和466萬 噸,同比增長2.5%和1.4%,牛肉增 速基本與2016年持平,羊肉增速較上年下降2.8個百分點。另據聯合國糧 農組織(FAO)預估,2017年我國牛 羊肉產量同比增長1%和1.6%,增幅 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3個和0.5個百 分點。
2.消費穩步增加。隨著餐飲行 業的調整、消費理性回歸及居民肉類 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牛羊肉需求繼續 穩步增加。中國農業展望報告預估, 2017年牛羊肉消費量分別為797萬噸 和488萬噸,同比增長2.8%和1.5%。 據FAO預估,2017年我國牛羊肉消費 量同比增長2.4%和1.6%。另據調查, 2017年全國百家批發市場牛羊肉日均 交易量,同比增長17.4%和13.3%。
3.進口量價齊增。2013年以來 牛羊肉國內外價差維持在每千克20元 以上,進口價格優勢導致我國牛羊肉 進口量持續高位增長。海關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我國累計進口 牛、羊肉55.5萬噸和20.14萬噸,同比 增長16.7%和4.6%;牛羊肉進口均價 分別為每千克4.36美元和3.4美元,同 比增長0.9%和32%。中國農業展望報 告預估,2017年牛羊肉全年進口量分 別為62萬噸和23萬噸,同比增長6.9% 和4.5%。
4.價格止跌回升。市場供需 收緊,牛羊肉價格恢復性上漲。商 務部預報數據顯示,2017年1~11 月,全國36個大中城市牛羊肉平均 批發價格,分別為每千克50.37元和 44.02元,同比上漲0.3%和6.7%,上 年同比下跌1.5%和7.2%。其中,11 月牛羊肉價格分別漲至每千克50.92 元和47.19元,較上年底上漲1.4%和 12.1%,羊肉已恢復至2015年一季度 末價格水平。
▎二、存在的問題
1.供給增長面臨瓶頸。牛羊肉 供給增長在資金、人員和自然資源 等方面面臨諸多瓶頸,供需偏緊的 局面短期內難以改善。資金方面, 由于牛羊養殖周期長、投資高、風 險大、利潤低、資金回收慢、養殖 場戶融資難度大,雖然部分省市已 專門設立“貸款擔保基金”,但審 批時間長、貸款額度低、周期短。 人員方面,牛羊養殖業生活條件艱 苦,工作環境差,比較收 益低,人員流失嚴重。資 源方面,我國實行嚴格的 耕地保護制度,擴大輪作 休耕試點,并推行禁牧休 牧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 草原生態獎補政策,擴大 牛羊養殖規模難度較大。 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 近十年我國牛羊肉產量年 均增速為1.7%和2.1%,分 別低于肉類產量年均增速 0.8和0.4個百分點。
2.低端同質產品為主。現階段 牛羊產業發展鏈條短,特別是加工企 業生產規模小、深加工能力弱,主營 業務仍以活畜屠宰和胴體初級加工為 主,生鮮冷卻肉及加工制品所占份 額小,產品附加值低。雖有現行的分 級、分割標準,但沒有進行市場化應 用,目前市場上多為無品牌低端初級 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不能滿足差 異化的消費需求,急需推進牛羊產業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寧夏畜禽屠宰加 工企業統計年報顯示,寧夏屠宰企業 以屠宰加工熱鮮肉為主,占比高達 85%。據調研,牛羊行業知名企業寧 夏澇河橋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白條牛 羊肉和分割牛羊肉銷售占比,為85% 和15%。
3.進口走私沖擊嚴重。澳大 利亞、新西蘭飼草資源豐富,養殖 成本低,養殖效率高,加之進口關 稅逐步下調,進口價格優勢明顯,進口品類愈發豐富,進口量持續攀 升。海關數據顯示,2011—2016 年,我國牛羊肉進口量年均增速為 88%和21.8%。除正規渠道進口外, 走私肉也占相當大市場份額。業內人士估計,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入國 內流通市場的牛羊肉產品應在200萬噸左右。進口、走私牛羊肉沖擊國 內產品銷售,走私肉還存在一定的 安全隱患,已成為影響我國牛羊肉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更多精彩
繼麥當勞、肯德基之后 必勝客承諾2022年前停用含抗生素的雞肉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擁有十余年豐富的大宗農產品期現貨研究、餐飲食材采購和冷鏈物流等食品供應鏈的實踐經驗,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五級高級持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掌柜攻略、《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在掌柜攻略旗下的【勺子課堂】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過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新希望六和、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吉野家、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鏈農、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關茶等,致力于幫助餐飲食品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交流請加微信:Leebeck82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686.html